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Google

这个时刻正式来临:Android 击败 Windows,成为全球第一大操作系统

Android 设备产生的流量在 2017 年 3 月达到全网的 37.93%,首次超过了 Windows PC。

光谱

发布于 2017年4月4日

分析机构 IDC 的数据显示,从 2008 年开始 PC 销量就没怎么增长过了,一直徘徊在每年 3 亿台左右,该机构估计 2016 年 PC 销量只有 2.6 亿台左右。很明显,PC 的时代快要过去了。

而 Android 则再次创下了一座里程碑。根据分析机构 StatCounter 从 250 个网站综合的大约 150 亿次访问数据Android 设备产生的流量在 2017 年 3 月首次超过了 Windows PC,从后者的头上摘走第一大操作系统的王冠。“这是科技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StatCounter CEO 奥德汉·库伦评价。

具体来说,在上个月 Android 贡献了全网流量的 37.93%,而来自 Windows 设备的流量仍占据了 37.91%——所以,Android 这次算是“险胜”。

从 1980 年代开始,微软开发的 Windows 操作系统一直是操作系统方面的绝对王者。然而随着 Android 诞生、被各大主流移动设备厂商所采用,催生了数不清的新移动设备形态和制造它们的公司,这款 Google 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已经从 5 年前仅占 2.4% 全网流量,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亚洲,特别是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没经历过比较长时间 PC 统治的时期,而是直接进入了移动时代,也因此成为了 Android 操作系统普及最快的区域。根据 StatCounter 数据,在亚洲 Android 贡献了高达 52.2% 的流量,而 Windows 只有 29.2%;在 PC 普及度较高而智能手机反而没那么流行的欧洲,情况则完全相反,Windows 贡献了 51.7% 流量, Android 只有 23.6%;在北美形势则比较平均,Windows、iOS 和 Android 分别为 39.5%、25.7% 和 21.2%。

下图显示了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排名第一的操作系统:

如果要用一个简短的理由解释 Android 今天的胜利,那么“生态系统”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2005 年,Google 收购了安迪·鲁宾创立的 Android Inc.,并于 2007 年推出了首代 Android,顺道提出了“开放设备联盟” (Open Handset Alliance) 这一理念。Android 的核心代码是开源的,意味着任何移动设备厂商都可以拷贝一份源码,去进行加工开发和适配工作,然后推出自己的 Android 手机(前提是加入 OHA,与 Google 建立合作关系)。根据 Google 统计的数据加上中国方面“非 Google Android”设备数字的测算,截至 2016 年全球至少有 25 亿台设备运行着 Android 操作系统。

相比之下,根据知名投资机构 a16z 合伙人本尼迪克·埃文斯 (Benidict Evans) 整理的数据,截至 2016 年全球运行着 iOS 操作系统的设备 (iPhone, iPad 以及很少部分的 iPod touch)只有不到 9 亿台。

这个情况在 StatCounter 的数据图标(本文第一张)也有所体现。2013 年之前,iOS 设备(灰线)贡献的流量还比 Android(绿线)稍高一些,但从2013 年开始,Android 的 爆发式增长就很明显了,从 2013 年 3 月的 7% 到了 2017 年 3 月的 37.93%;而 iOS 方面受制于单一品牌、较高的设备价格等因素,一直没有太大的进步。

不过,至少在收入方面 iOS 还扳回一城。今年 1 月,移动应用分析平台 App Annie 统计发现, 2016 年移动应用市场(App Store、Google Play)上收入的一大半都被苹果拿走,大约 240 亿美元。不过该机构还指出,如果算上中国等市场上一大帮第三方应用商城收入的话,可能 Android 的商城总收入也要在 2017 年超过苹果了。

2007 年问世的 Android,十年后仍然势不可当。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Google」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Google」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光谱

品驾 高级主笔,关注汽车相关前沿技术和产业链。原品玩硅谷主笔。欢迎联系我交流行业信息,分享新闻线索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