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的收购第一大单出现在了汽车租赁行业,今天Zipcar在其官网和给注册会员的电子邮件中确认,Avis Budget集团将以每股12.25美元(比Zipcar2012年最后一天的收盘价高出近50%)的价格现金收购Zipcar,交易预计于2013年春季正式完成。Zipcar是美国汽车共享服务市场(Car-sharing)的创新者和领跑者,而Avis Budget集团是全球领先的传统汽车租赁巨头(在世界175个国家拥有1万个租车点),在新年伊始双方达成这样一笔交易,我很想顺水推舟地美其名为“秦楚连横”,但又好像再一次看到了新兴创新公司对于多金的巨头们的无奈与妥协。
5亿美元宣告Zipcar对传统汽车租赁行业颠覆的失败
2000年1月Zipcar创始人Antje Danielson和Robin Chase把汽车共享(Car-sharing)的概念从欧洲引进到了美国,到这个月刚好13年。与传统汽车租赁模式不一样,Zipcar收取一次性注册费用和会员年费,并按租车小时收费(小时费包含汽车使用、汽油和保险等费用),用户取车和还车地点也更灵活更方便。Zipcar同时试图从技术上提升传统租车的用户体验,比如给汽车安装射频识别收发器(RFID transponder),让用户通过装有无线芯片的访问卡便可以打开车门,每辆车通过无线数据传输向控制中心更新汽车的使用时间和里程数;引入Mobile技术,让用户通过移动设备查询和预订汽车,通过移动应用遥控汽车的喇叭和门锁(其iOS应用被时代杂志评为2011年50个最好的iPhone应用)。发展到今天,Zipcar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和奥地利的20多个大城市和大学校园为近77万的注册会员提供1.1万辆机动车的共享租赁服务,目前占有美国4亿美元汽车共享市场75%的份额。
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近两年其发展进入瓶颈——大城市业务饱和,中小城市拓展艰难,传统和新兴公司加入竞争,缺乏规模化的硬实力,Zipcar的市值较2011年4月IPO风头最劲的时候(股价曾达到30美元每股)缩水近70%,利润一直负增长。有意思的是,去年还有人把Zipcar的创始人比作了汽车租赁界的亨利·福特,并拿当时市值12亿美元的Zipcar与20亿美元的Avis Budget做比较。记得在上个月的旧金山Mobile-loco大会上,还见着Zipcar负责产品和体验的副总裁Lesley Mottla和其他创新公司一起探讨如何打败传统公司和传统商业模式,如何用Mobile技术改造传统行业。如今,5亿美元的收购价宣告了Zipcar颠覆的失败,它最终向巨头的庇荫妥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Zipcar引领的创新模式会被摒弃,如Avis Budget集团主席兼CEO Ronald L. Nelson所说,会保留Zipcar的管理团队和品牌文化,并将Avis Budget的硬件能力和管理经验与Zipcar的创新技术有效结合,帮助Zipcar真正实现规模化并赚取利润。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新兴公司要在巨人脚下崛起到底有多难
我相信每当这样的收购新闻出来,难受和尴尬的不仅仅是被收购者,还有千千万万正在艰苦创业抓破脑袋创新的人们,明明自己最先看到有潜力的市场,自己最有创新和开拓精神,却难逃最终屈居人下受人掣肘的命运。其实,这说得通——大吃小从来就是自然法则,故事里不缺刘邦这样最后成就伟业的英雄,但也有太多最后悲怆而终的项羽。
所谓创新是什么?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巨人们被庞大身躯暂时遮住眼睛被忽略掉的空间,而各种创业创新公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缝隙,找到了所谓的利基市场(Niche Market)——但这同时是危险的,因为对于巨人来说,他们不差现金流,不差渠道和规模,也不差管理经验,可以说一旦有了对创新技术的认识和认可,要迅速填补起这些空间是有很多方法的,比如投钱自己做或者收购。就拿Avis Budget来说,它目前欠缺什么?欠缺创新技术的融入、覆盖更多类型的消费者和对庞大资源的有效利用。而Zipcar在移动解决方案上的领先技术、1万多家商业客户、300多家大学网点以及对周末车辆和租车站点扩张的巨大需求正好可以与Avis Budget互补。注意,CEO Nelson仅仅将汽车共享业务形容为“对传统汽车租赁业务的极大补充”,而不会是全部。据说还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大品牌在硅谷直接设立技术创新团队,专门派一个VP镇守,或与技术公司合作项目,或者自己研发,比如宝洁,比如一些市值数百亿的传统连锁商家。
似乎就是这样一个道理,开拓者对技术和创新的追求到了一定程度,又会让游戏回归到最原始的规则——谁有钱谁有规模,谁容易站在食物链的最顶端。大公司们可以淡定地看着新兴公司干劲十足呕心沥血地创业,到了一定时机便轻轻勾一勾手指说:“我要买你。”
想起了2002年被eBay15亿美元收购的Paypal,卖了个好价钱却从此被称作“eBay’s Paypal”。而如今风头正劲的移动支付明星Square下一步若不依附于星巴克之类的行业巨头,尴尬的到来似乎也可以预见——不要忘了2011年移动支付的先行者Zong公司成为了eBay的附属品,也不要忽视Visa信用卡已经悄然入股Square。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