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地图和各个垂直应用的夹攻下,大众点评终于忍不住了,宣称要把包括用户点评和商家数据这些核心资源开放。
不过,作为第一个开放自己数据的“O2O”平台,它恐怕没想到的是,开放引来的更多是质疑。更有开发者吐槽它的条款苛刻,称它打着开放的旗号,不过是为自己服务做广告。
因为按照大众点评的文档,目前它开放的四个API都与团购有关,和美团等已经小范围盈利的网站不同,目前大众点评的团购业务还是个赔钱货,所以这也大有要开发者替它趟一条路出来的感觉;另外,商户点评和数据获取的API更是被各种限制严苛,于是有开发者忍不住批其小家子气。既然开放了API但又没能讨好到开发者,大众点评“伪开放”的矛盾心态到底为何?
大众点评本身远算不得一个巨头,与百度、腾讯、新浪更非一个量级,自己还一直在努力探索商业化(盈利都喊了几年了,仍面临着越大越亏的处境),所以它的开放不像腾讯百度是鱼头吃到鱼尾然后让点鱼骨头出来,而只是自己都还没吃饱的情况下,招呼大家一起吃点儿,所以它自己饿着肚子还想着要养活别人,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而且看它公布的首批接入方:高德、印象笔记、盛大、通用汽车、佳明……本身都不是O2O垂直领域的服务提供商,所以它开放的对象到底是谁,也不难看明白了。
其次,大众点评开放的商户信息和点评数据,是属于它自己的核心资产,也是最吸引开发者的资产,所以其表现出欲拒还迎的矛盾心理也在情理之中。开发者指责它提出限制条件很小家子气,但任谁扎猛子之前,也得先试试深浅,何况面对的是鱼龙混杂的深潭。难道能期待腾讯把QQ用户数据和好友关系一下子全部开放吗?那360说不定早就在3Q大战时一键复制好友了。正如网友Jason施京松所说: 大众点评的业务,是个蓝海也是个红海,他手里没有必胜的法宝,所以自然不敢多走一步,这次开放做平台,估计也是伸脚出去看看水凉不凉,市场要是反馈稍微负面一点就要缩回去继续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了。
另外,从公司性格来看,大众点评绝对不算激进类,这家03年就成立的公司,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一点一滴积累线下数据上。这样一家“慢公司”,能够在做到数据的开放,已经是一个突破,实在不应该太求全求快,指望靠着它一口吃成个胖子。
更何况,即使是在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开放环境的美国,大众点评的同行Yelp也不敢在开放这条路上走得太远。虽然它已经在07年就开放了API接口,但是看看它的规定条款,只会比大众点评更繁琐,连移动应用和企业工具都有专门的条款约束。什么“数据不能缓存”、“不能批处理调用数据”、“用户不能通过第三方提交数据”,这些开发者们称难以接受的条款,还是Yelp首创,估计大众点评只是有样学样罢了。
而争议最大的获取商户点评这个条款,在Yelp 1.0版中API中,倒是有提供“显示三条最新评论”的接口,但是到了2.0版它就已经消失了,只在“数据展示”条款里有这么个描述:在PC端,如果展示了点评摘要(最多三条),必须在摘要结尾包含一个“查看更多”的字样,指向完整点评;即使不展示摘要,也需要包含“查看点评”链接,以指回Yelp的网站;如果是移动应用里需要显示Yelp的点评摘要,需要把Yelp的页面嵌在应用内,否则就只能通过“查看点评”的链接,跳转到Yelp自己的网站上。
看起来也不会好多少吧?
此外,Yelp还有不少细琐的规定,比如它的Logo要出现在第三方应用引用数据页面的顶端,要“不滚屏”就能看到,比如接入商户就必须展示其星级和评论数等等。
当然,大众点评的开放条款也有“青出于蓝”的地方——Yelp里没有提到“有权向竞品终止服务”的霸王条款。但是,在App Store上,苹果限制竞品上架的案例也屡见不鲜——我并不是据此支持大众点评的这种做法,而是觉得,任何一个平台的开放,都是要让自己活下去为前提,甚至还要通过开放让自己获得越来越好,大众点评自身本来就不够强大,担心养虎为患也属于正常。况且在它上线不到24个小时里,已经有300多家开发者在这个平台进行注册,这也说明它能提供的东西,还是很有吸引力。
不过,开发者也不要再想着拿大众点评的数据再造一个大众点评了,因为它的开放平台本来就不是给有直接竞争关系的垂直应用准备的。就像Yelp在条款里写着的一样,不要用我们的API去建一个人们点评本地商家的网站了,因为我们已经这么做啦。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