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最近更新了旗下的即时通讯应用Facebook Messenger,为它加入了时下相当热门的短视频分享功能。而这款应用本身正在变得更像是LINE,却离facebook.com那个大而全的社交网络越来越远。
新版的Facebook Messenger支持对话页面中直接拍摄一段15秒的短视频直接发送给朋友。虽然在这之前Messenger已经支持视频文件的发送,但你要知道它们两者有着一些微妙的不同:前者更像是一次私人之间的视频传送,后者在Vine开创了这一模式之后则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新的社交形式:简单、实时,而且更加轻松。
当你现在去仔细审视Facebook Messenger这款应用的时候,已经很难再把它与Facebook那个庞大、关系复杂,媒体和朋友分享的内容混杂在一起的开放式社交网络联系在一起了。事实上,现在的Facebook Messenger像极了简化了社交功能的LINE或是微信:它可以让Facebook好友间进行私密的点对点通讯,也可以建立小组进行群聊,不到两个月前,它甚至还增加了贴图功能——要知道,这可是LINE的拿手好戏。换而言之,这个原本只是脱胎于Facebook的“私信”工具,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且独立的IM应用——它与Facebook的唯一纽带,仅仅只剩下了Facebook上的好友关系,也就是Facebook ID而已。
不仅仅是Messenger。在Facebook旗下除了“Facebook app”以外的其它移动应用中,一场“去Facebook化运动”早已悄然展开。这里的“去Facebook化”的意思是,它们都摆脱了对facebook.com中社交内容的依赖,以一个更独立的姿态为用户提供服务——当然,在这些服务的背后,仍有一个Facebook ID将用户们紧紧联系起来。
我把它们罗列起来,你可能会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
Facebook Messenger:Facebook的独立通讯应用,正在向一个独立IM方向发展,功能上与LINE趋同;
Paper:一款精致的阅读工具,由编辑推荐媒体内容给用户,用户还可以像阅读媒体文章那样查看Facebook上的好友更新;
Instagram:图片分享社交服务;
Moves:一款记录你日常活动的移动应用;
WhatsApp:跨平台的通讯应用,由于刚刚被Facebook收购,目前仍以用户的通讯录为关系链。
PingWest此前报道过Paper和Facebook.app的“左右互搏”现象,而从现在的角度看来,那只是Facebook“独立应用战略”的一个侧面,这一战略背后还有其它的侧面:只要这些服务可以被Facebook ID连接,它们的内容甚至完全可以与facebook.com上的内容无关。比如以上提到的这些应用,它们都有着自己独立的产品特质、用户生态和用户使用习惯,并且已经或是将要被Facebook ID连接起来。
而且,Facebook并没有停止达到类似目的的努力。你应该知道,Facebook对时下在美国青少年中非常流行的Snapchat已经觊觎已久,两次洽购而不得,甚至不惜先后两次进行“抄袭”(已经下架的Poke和不久前出现却被闪电下架的Slingshot),但它终究没有选择把“阅后即焚”作为一个功能模块添加进Facebook Messenger等自家应用中去。
这让我想到了大洋彼岸的腾讯微信的发迹史:在几乎与QQ脱离了内容关系的情况下,微信反而成长成为了一个移动大鳄。而Facebook移动应用的“去Facebook化”,也许就是“Mobile First”的一个注脚。
注:图片来自网络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