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是5月10号,Lee Gamble在twitter上讲述他在挪威奥斯陆一家披萨店的遭遇。他去披萨店就餐,店门口推荐菜品的电子广告正巧坏掉,画面不是黑屏或蓝屏。屏幕上,出现一个对话框,内容是大段大段的代码。
Lee Gamble仔细瞅了瞅,看出这是面部识别系统。广告牌通过顶部的摄像头,搜集食客的面部信息,以判断其性别、年龄层次、观看广告的停留时间。妥妥的,一种“老大哥在盯着你”的既视感。
目前,这条推文的转发数早已过万。有人恐慌,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有人调侃,系统不会是因为人们的表情太丧崩溃的吧。
别恐慌,它认不出是你
有网友在推文下科普,别恐慌,这种类型的人脸识别,早就在广告业普及了。
2013年,全球零售巨头Tesco便声称,要在英国450个加油站便利店的电子广告内植入人脸识别。通过该技术,在得知客户的年纪、性别后,屏幕上可能会出现对客户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护肤品推荐。
为了吸引观众观看演出,2014年,西班牙一家剧院在剧场的座椅前安置了ipad,利用ipad对观众进行人脸识别,检测表情。如果表演期间,观众笑一次,便可在原有票价上减少03.欧元。推出这项优惠后,剧院的票房收益出现大幅上涨。
应用在电子广告中的人脸识别,具体说来,叫做匿名视频分析(AVA)。AVA通过抓取个人的面部特征,与数据库里海量的人脸信息进行匹配,以此判断其性别、近似年龄,记录观看广告牌的时间、扫视次数、甚至通过对面部编码,掌握人们的情感表达,如微笑、皱眉等。
与监控设备不同,AVA不会保存图像、视频。当一个人离开广告牌现场后,AVA根本记不住他是谁,使用数据者也无法认出他。在技术上,AVA实现了匿名化。
但这令人感到害怕
如今,酒店、机场、商场,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都可能放着植入了AVA功能的广告牌。广告公司和零售商通利对客户数据分析,精准地投放广告。但是,商家在人们不知情的前提下进行搜集,一位twitter网友说:”这令我感到害怕“。
国际上,有一套关于个人信息使用的隐私标准。其中规定,公司、商家在使用人脸识别这类技术时,必须明确告知消费者。消费者有权选择退出,如在使用AVA广告牌的现场,可以选择性规避显示屏和传感器。
有趣的是,一块电子广告意外崩溃,一位网友拍照上传,一群网友对商家搜集客户个人信息大惊小怪。在互联网上,个性化推荐早就不算是新鲜事了。这群上twitter的网友,他们每天搜索了哪些词语,点开了哪些网站,他们的年龄、学历、性别等各种个人信息,都会被互联网公司搜集,整理,然后发送相应的广告。
同样的逻辑,在网络上,人们习以为常,视而不见;在现实生活中,却感到恐惧,担忧。
经过twitter热议,如今,那家披萨店已将AVA功能的硬件,从电子广告牌上摘除了。AVA技术却不会因此被广告界抛弃。它甚至会出现在更多的,我们意想不到的应用场景里。以后,当你在看广告的时候,广告也在暗中观察你。
出于礼貌,现在起,我要向所有电子广告屏幕保持微笑。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