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博客天下(ID:bktx2012)授权转载
文 : 张文政;编辑 :方奕晗
东野圭吾的火爆,再次为中国影视业的“大IP时代”添加了注脚。
由其代表作《嫌疑人X的献身》改编的同名国产电影,自3月31日公映,截至4月7日累计票房3.15亿元,打破华语犯罪题材类影片纪录。这只是一个开始。围绕着东野圭吾——这位在30多年里出版90余部作品、被公认为当今最具商业价值的推理作家,多个影视剧开发项目箭在弦上。
在不太遥远的未来,这位59岁的“千面作家”或许会在日本大阪接待一拨拨蜂拥而至的中国影视投资者,与他们就剧本改编事宜展开漫长的讨论。
2006年,时年48岁的东野圭吾获得日本大众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直木奖,获奖作品是他上一年出版的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鉴于直木奖对小说家的象征意义,上海新经典编辑部在犹豫了4年之后,终于决定买下东野圭吾部分作品的中文版出版授权。
2008年,《嫌疑人X的献身》中文版问世;2009年,《白夜行》中文版发行;2014年,《解忧杂货店》内地中文版更是连续占据2015年和2016年Kindle年度付费电子书畅销榜冠军。2016年3月,东野圭吾以2025万元的年度版税收入,荣登外国作家富豪榜第二位。新经典外国文学总编辑黎遥评价:“大众图书中畅销的、长销的、好卖的、受人尊敬的、影响大的这些元素,在东野圭吾的书里都能够找到。”
东野圭吾在推理小说的创作上集前人所长——既具有早先本格派的“古典”:以解谜为主,重视通过逻辑推理展开情节,将犯罪动机简单归结于个人原因;又兼具新晋社会派的“新潮”:把现实日本社会与人性联结起来,重视人物塑造兼以批判社会积弊。
2016年年初,网上传出导演贾樟柯将监制投拍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悖论13》。这部小说建构在末世灾难的科幻背景下,这对素以精准呈现当代现实社会见长的贾樟柯而言,是另一种挑战。2017年3月,优酷宣称拿下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秘密》,即将打造超级网剧和同名电影;万达影业与香港英皇影业对《解忧杂货店》的改编也已立项。
版权交易平台云莱坞近日借势上线了东野圭吾影视版权专场,10部售价200万元起的影视版权被同时展示出来。东野圭吾的作品在日本国内已经被逐年陆续改编出了50余部影视剧,而在中国影视文化市场,针对这座富矿的开采才刚起步。
一位制片人对东野圭吾IP改编剧的商业前景十分乐观:“情感、推理、社会,在这个框架下,是一个个很有画面感的故事。”他表示会重点考虑选择东野圭吾推理和情感线兼具的作品进行改编。
事实上,这种偏灰暗格调的悬疑、推理作品,曾经一度在中国影视剧市场受阻。
日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讲述动人家庭故事的《血疑》,由黑泽明导演、讲述日本柔道变革故事的《姿三四郎》,以及体现日本女排艰苦打拼的《排球女将》等剧作,风格鲜明、温情脉脉,山口百惠、三浦友和等日本演员一度成为中国观众的偶像。90年代,日剧在中国的发展到达鼎盛阶段,《东京爱情故事》、《悠长假期》、《恋爱世纪》等偶像剧表达的朴素价值观,恰好满足了相对保守的中国观众的口味。
日剧在90年代末的式微,或许与题材逐渐趋向揭露社会弊病和探讨更为复杂的人性有关。从外部来看,“韩流”的影响则更为剧烈。“韩流”进入中国的起点,被普遍认为是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的热播;此后不断发展,则是韩国政府积极推进“文化立国”的产物——1988年,韩国政府制定“放开国产剧、限制进口剧”政策,1998年正式确立“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提出成为世界五大文化产业强国之一的目标。
据早年韩国媒体报道,韩国广播电视节目有73%出口到亚洲国家和地区,其中台湾地区为24.5%、日本为19%、中国大陆为18.6%。韩剧在推广之初有意压低价格,在与日剧的竞争中获得明显的价格优势。世纪之交,“韩流”的风头逐渐超过日剧,中国资本围绕韩国IP改编影娱文化产品也顺理成章。
但变数也时刻存在。据界面新闻报道,2016年共有53部韩国艺人参演的影视剧在中国市场不再畅通无阻,一些卫视的韩综节目或叫停,或对韩国合作团队调整撤换。与此同时,日本IP的引进和改编突破以往零敲碎打的局面——除东野圭吾外,其他日本热门IP也一并受到关注。
目前国内公布的日系IP改编有15部左右。翻拍剧如《求婚大作战》、《深夜食堂》等在2017年排剧计划中赫然在列;改编自日本魔幻文学小说家梦枕獏《沙门海之大唐鬼宴》的电影《妖猫传》定档2017年12月,由陈凯歌执导;改编自导演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的电影《麻烦家族》定档4月28日;由黄晓明主演、改编自日本著名漫画家北条司同名漫画的《城市猎人》,或将于2018年上映。
从经济上考量,与此前动辄千万元的韩系IP相比,当初不到100万元拿下的《嫌疑人X的献身》电影改编版权,堪称物美价廉。但价格并非是日本IP谈判中最大的阻力,与版权方以及原作者就改编理念和整套方案达成一致才是关键。《嫌疑人X的献身》导演苏有朋在与媒体交流时,几次提及被对方的谨慎甚至苛刻态度搞崩溃。
据国内某影视公司负责购买版权的匿名人士介绍,他在2015年7月曾通过日本富士电视台设立在香港的相关公司,沟通购买两部日剧的翻拍版权,耗时7个月与对方谈判,才最终达成合作。他向媒体吐槽:“7个月在国内一部剧都能拍完播完了,我们仅仅是签了合同、拿到版权而已。”
按照日本的相关规定,即便在取得版权方信任,并就改编理念、出价等达成一致之后,还要取得IP授权——这一环节因为日本影视剧版权归属复杂、相关规定庞杂等问题也非常棘手。比如,想翻拍某部日剧,不仅要获得影视版权的授权,还要得到原版小说的海外版权。倘若后者不同意,也只能作罢。
更为严苛的是,有日本公司或原小说作者会要求先看到改编剧本或大纲,商议通过后才肯签署授权合同。对中国影视公司来说,一旦合作没能如期达成,此前花费的时间和人力成本都是难以接受的。
恶意炒作行为业已出现。“有做中间代理的,他也没有版权,跟你吹牛说他有,然后你给他高价,他拿着钱去谈,中间卡掉一把钱。还有收代理费的,就是骗子一堆。”电影制片人顾晓东就当前日本IP在国内的混乱状况向媒体表达了担心。
更大的风险来自中日两国在内容监管上尺度的不同。包括东野圭吾在内的诸多日本小说,牵涉过多的犯罪情节和动机、开放或颠覆性的伦理观以及政治丑闻等内容,使得它们在中国的改编难度加大,本土化前景堪忧。
“日剧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风口,说实话我持谨慎态度。”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而更大的隐忧同样来自政策和两国政治关系状况的风险。2014年搜狐视频下架了一批美剧,除了直接的经济损失外,用户和广告客户流失不可谓不严重。而眼下,艰难地追逐日本IP似乎是一种近水楼台的选择,但可以想见,接踵而至的问题同样不可避免。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