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kano

产品设计,不要“貌合神离”

lawrencew

发布于 2014年3月13日

Kano源自Kickstarter,是一套使用了开源硬件Raspberry Pi 、8GB SD 卡、键盘、扬声器等零件组装的电脑,产品的目标是帮助编程的初级者运行其开发的程序以及提供玩简单游戏的体验。

起初项目希望募集10万美元,最后以超额1522%筹得让创始人在主页上写下“我都要给这100多万美元跪了”的感叹,虽然产品要在2014年7月份才发货的产品,早已有上万名预付超过99美元以上的用户在排队翘首以待了。

实际上Kano最吸引人的,还是它的设计,这并非能简单地描述成“好看”或“漂亮”,每一个细节中,都体现出Kano这支初创的英国团队具备的自上而下对产品理念实现的能力:产品从未拆封开始便是一个完整的体验,键盘、鼠标、说明卡片——即便是包装拆开时的功能也被重新设计过,毫无浪费任何材料。简洁的部件,鲜明的颜色就连小孩也能轻松驾驭。

创始人Alex Klein在Kickstarter上写下这么一段话:“Kano是一款给孩子和编程初学者使用的,像乐高玩具般易组装,寓学于乐,用它来创造未来吧。”

Kano为了实现低成本、易装载、用以学习编程的目的,在产品细节上下足了功夫:除了硬件上的统一性,Kano 团队基于 Debian Linux 开发出一套Kano OS及Kano Blocks 编程环境,可以动态运行 Javascript 、Python 等程序,操作界面如下:

查了半天资料,才发现我要表达的Kano这种“从硬件到软件各种视觉上的设计统一表现”,专业术语上算做一套完整的VI规范。

根据《企业VI设计手册》的定义: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

也就是说,从硬件到软件到非数字实体,完整而高度统一的设计风格贯彻到每个细节当中,一个企业从产品到用品,都使用一套统一规范的设计语言,包括logo、配色、字体等,一整套设计规范。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有门槛的,经PingWest调查,Kano这套优秀的VI设计源自著名设计师Barber Osgerby的MAP顾问公司之手,Barber有着丰富的工业设计经验,下图便是其中的一些作品,其个人作品集在此

这种“一体化”的要拿捏起来并不容易,那国内厂商举例,而在我看来,小米路由器就是一个不太好的案例:首先在需求定义上,小米打出了“发烧级硬件”、“玩转智能家居”、“大容量硬盘”这些功能,但从这些字眼里就找不到他们要推向哪些人群,解决哪些问题。为显示高贵,为电子设备配上了夹板木箱子;为显示其“专业”,配上了防静电手套及黑底细字的说明书;为显示其高性价比,配了1TB的硬盘及迅雷白金卡。于是一款集高端、专业、低价为一身的可供拆卸路由器便诞生了……你不能说小米在每个部件的设计上不细致,但放在一块儿,就显得有些杂糅。

这并非小米一家的问题。

我向业内的一位交互设计师请教时,对方谈到,一方面,我们永远在follow别人。另一方面,有决策权的follower只能以他的决策标准去蹩脚的follow,没有决策权的人无法落实理念改变现状。

设计师举例携程无线事业部曾外包的一套界面系统,起先携程找了eico做过一版设计,接着携程自己由组建了一个UX(用户体验)团队,但依然只是把UX部门当作画界面的而已,他们很难意识到用户体验是一种从产品策略到终端用户所面对,对产品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规范。

多数决策者看得到苹果重视工业设计,重视零售店、重视产品包装,但他们意识不到所有这些都是在用户体验大框架之下的一种整体的体验链条。没有这种整体观念,外表看上去再酷,最终实现出来的东西仍然会让用户觉得“不对味”,“追求极致用户体验”的口号下,总显得有些“貌合神离”。

 

题图来源:Kano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kano」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kano」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lawrencew

Everything we know is based upon a shaky foundation which we call hypothesis.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