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不更新,国内手机品牌就不知道怎么做手机。”
这是一句玩笑话,却曾经一度把中国手机市场残酷现状囊括其中。iPhone X 科技密度极高的“刘海”,虽然毁誉参半,但本质上是一项划时代的创新。其后,国内厂商推出的手机几乎清一色的“刘海屏”迅速形成刷屏现象,消费者看了叹气,从业者看了落泪。
原本朝气蓬勃的中国手机市场,在 2017 年出现了 10 年来首次下滑。
刘海屏不应是行业发展的障碍
是技术创新的瓶颈还是厂商不愿意走出舒适区?或许都有,亦或许还有其它原因。厂商采用成熟的全面屏方案并非原罪,其不好的影响在于,当大家都采用了同一种方案做产品,造成千篇一律的”刘海屏“面孔,十分不利于行业的进步。

国产厂商创新力的缺乏,才是行业显颓势的重要原因所在。从技术上来说,苹果所立下的刘海技术门槛,非一日能攻破。那既然刘海不能成为突破口,不如从其它更新的角度切入。

2018 年的 vivo 让行业看到了国产手机创新的希望。vivo 第一个勇敢站了出来,证明了在全面屏摸索的道路上,并不只有“刘海屏”唯一的选择。vivo NEX 的正式面世,给行业带来了全新的面孔,也让消费者怦然心动,为之一振。
vivo 是搅局者?不存在的
vivo NEX 的面世应当引发行业新的思考。其目的也是很明确的,vivo 产品总监黄韬表示:“正是在这个阶段(手机行业呈下行趋势),反而更需要每个企业有一些创新的东西来刺激整个市场,激起大家换机的欲望。”
在万马齐喑的时代,我们太需要一些新鲜血液了。恰巧,vivo 的强项因此被放大,更幸运的是,vivo 的强项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成为行业的表率。
当 vivo NEX 突破性地将升降式前置摄像头与屏下指纹技术集为一体时,在“刘海屏”中显得格格不入。有人站出来说:“这是哗众取宠!技术根本不过关!”
你看,这就是市场与消费者的矛盾之处。有人嫌弃”刘海屏“,却又拒绝其他形式的革新。不过我相信,消费者只是暂时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vivo 勇于站出来发表不同的看法,非常值得尊重。而这个勇敢源于 vivo 长年累月的技术沉淀。早在 2013 年,vivo 就率先推出了 Xplay3S,是全球第一款 2K 屏幕的手机。如今采用 2K 屏幕主流旗舰机仍屈指可数。而在那个大家为手机厚度争奇斗艳的时期,vivo 拿出了仅 4.75mm 厚的 X5Max,让所有手机黯然失色。

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这件事上,vivo 是在用硬实力说话。2018 年初的 APEX 其实就已让业界为之一振,实际应用只是时间问题罢了。而当时的 vivo 也充满了自信: “年中就能实现量产。”
如今的 vivo 兑现了诺言,且实现得更彻底。
且不谈屏下指纹技术历经了三次迭代,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结构是 vivo 在多次权衡利弊、用户体验后,做出巨大牺牲与研发投入才的选择。该结构是一个终极解决方案吗?对此,vivo 产品总监黄韬说道: “手机行业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可能过了一段时间,会被更新的技术所替代。但在未来一两年时间里面,这种升降式前置摄像头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vivo 为把升降结构做到极致,除了想尽办法在寸土寸金的机身当中掏出足够空间留给前置摄像头,还为保证拍照效果而牺牲了一定机身厚度。于消费者更重要的一个细节,vivo 给这颗升降摄像头加入了模拟马达声,提高了整体质感。要我来说,vivo 为照顾用户体验过于细腻了。
谁又能说“刘海屏”是最好的方案呢?升降式前置摄像头相比其它更激进的方式多了一些稳妥,2018 年 vivo 第一个使用了,但不会是最后一个。从供应链的消息来看,其他厂家正在跟进,vivo对技术研发的前瞻性眼光,不言而喻。
Android 之殇,底层优化
这一点从来都是国产手机厂商的痛。前几年,行业呈现出血拼硬件配置的大乱斗场面。八核心处理器?不够。8 GB 运行内存?还是不够。手机的硬件配置几乎比得过电脑,不怕被笑话,我的 MacBook Air 还是 i5+4+128 呢。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Android 的硬件性能生生被系统吃掉一半。Google 自己当然知道这个问题,但要让他们来解决就太慢了。vivo 决定自己动手。
起初 Android 手机刚用的时候很流畅,时间越长越卡顿。这是因为随着使用增加,手机的环境愈加复杂,有更多的 app 出来抢占资源,会导致急需使用的 app 得不到资源分配,在用户层面的表现,就是手机卡顿。

“在资源分配这一层我们做了非常大的改动,从底层到框架到上层我们做了深层定制,出发点就是让最需要资源的那个应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vivo 的系统工程师陈工表示。
Android 的开源给厂商带来了定制化,却也给生态造成了不统一,造成各家 app 的唤醒机制、标准都不一致。因此 vivo Funtouch OS 的冻结技术是在满足系统流畅性的前提下,把 app 留在后台挂起,不会使用资源,类似于苹果的 iOS 机制。但又有几家能做到媲美 iOS 的体验,相比不断应用户要求,增加无用功能,把 Android 底层的优化做好,才是正经事情。
而多样化的 app 带来多样化的标准,给“冻结”筑起了门槛。vivo 一如既往的坦诚:“以前的安卓阵营里面有很多厂商也做过类似的,但是它们都是小规模、个别的应用,但是我们做到了 80% 以上的应用。”

这个 80% 几乎覆盖了日常使用的 app,并且 vivo 通过 AI 引擎的加持,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判断哪一个 app 应该预加载,哪一个应该冻结。用户在实际使用当中,便会更自然。在这一切看不到的背后故事,是 vivo 对用户体验的呵护与重视。
Android 底层优化与 AI 引擎耦合在一起等多方面的系统定制,目前 vivo 跑在了其他厂商前面。
升起,不仅是前置摄像头
vivo NEX 让更多的人激动了。发布会结束之后,我的高中班主任三番五次表达了对 NEX 的期望。

她是三星 Note 系列的忠实用户,在看到 vivo NEX 的时候,却按耐不住了。

这只是众多消费者对 NEX 态度的一个缩影。更多的高端用户注意到了 vivo,NEX 不仅仅是摄像头升起了,vivo 形象在市场中再次升到了新的高度。是 vivo 的勇气与魄力,也是 NEX 不同于其它产品的魅力。
2017 年中国手机销量排行榜,前十名中只有苹果一家国外品牌。但高端手机的市场份额,苹果独占鳌头。高达 9688 元的 iPhone X 让人望而却步,仍有消费者愿意为充满科技的“刘海”买单。
vivo NEX 的出现,不仅为行业带来了思考方向,还对更高端的市场发起了冲击。而从消费者的态度来看,vivo 的努力获得了认可。vivo 对“更多选择”的探索,不仅仅体现在 vivo 高端旗舰机上,其各价位的产品线,都在变得更加丰富。

原本主攻线下的 X21 系列产品,vivo 在线上推出了简配版的 Z1,这种变化是在过去几年绝对不会看到的。如今 NEX 系列、Xplay 系列、X 系列、Y 系列以及新上线的 Z 系列,覆盖多种人群需求,vivo 的产品线丰满了起来。
vivo 早已不是过去那个只聚焦音乐和拍照功能的内秀品牌,它更科技范,更勇敢,更值得期待。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