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前面五篇之后,时间流互联网的系列文章接近了尾声。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手机、ROM、App等领域的发展情况来看,时间流互联网已经隐约可见。本文则根据前面的理论依据和事实阐述,大胆推测一下未来时间流互联网在多屏时代的内容展现方式。由于内容皆是推测,所以大家有任何异议,欢迎讨论。
之前文章:
《时间流互联网之未来阐述三:移动OS、HTML5 和超级App》
《时间流互联网之未来(四):手机、Google Glass、智能手表、平板、电视……》
《时间流互联网之未来(五):Facebook Home、HTC BlinkFeed功能、SO.HO……》
我们在之前有介绍,多屏时代,终端内容开始扁平化,App等深层菜单让用户相对使用成本增加,信息开始向主屏幕甚至锁屏界面转移,移动OS控制权增大。而由于物联网时代屏幕更多更分化,所以不同设备上起内容展示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根据设备特点,来预测一下各种终端上时间流互联网是如何呈现的。
手机、平板 :
把手机和平板放在一起,是因为两者目前都很普及,网络呈现方式非常成熟,而且屏幕大小、分辨率、使用方式都差别不大,所以放在一起介绍。
由于手机、平板是离互联网最近的移动终端,目前很多OS或App的发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方向,比如Windows Phone的动态磁贴、BlackBerry 10的Hub、Android的Widgets 以及Facebook Home。可以推测,未来的信息流将会在桌面上整合在一起,无需进入App便可完成所有信息获取、交流和分享。
但这里要解决信息冗余、噪音和干扰的问题,所有信息都放在一起会看不过来,同时把工作邮件和Instagram聊天放在一起也不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未来的整合信息流会分类:Newsfeed 一个屏幕、工作任务类一个屏幕、IM内容一个屏幕。
比如说,我把订阅的新闻、社交网络等放在第一个屏幕里,这里所有的都是资讯、信息、好友状态等。然后工作邮件、Todo列表、Evernote、Instapaper等放在第二个屏幕里,这里面是工作、学习等放正经事情的地方。第三个屏幕是电话、短信、个人邮件、微博私信、微信等,专门用来沟通、聊天的。
如果你是商务人士以工作为重,则默认第二类为主屏幕,左滑是第一类,右滑是第三类。如果你手机平板就是为了获取资讯,那么第一类则放在主屏幕上,两边是另外两个。当然,你也可以设置主屏幕只是风景照片,三类信息流都放在左右两侧。
眼镜、手表:
作为半扩展性屏幕,手表眼镜限于体积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独立完成一些计算操作,还是需要借助智能手机的处理器等(Google Glass 是例外)。这类屏幕由于面积非常小,所以就很适合将网络信息流用Google Glass UI的Timeline Card 这种展示方式,像lifestreams Demo也是用的这种卡片式信息。这种形式非常适合碎片化信息的展示,像Facebook、Google +、Twitter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这种形式。
这里有一个问题,由于手表、眼镜体积都很小,所以它们需要在交互上进行一些创新来弥补操作空间的不足。比如触屏、指纹、触摸感应、手势、语音等输入方式,其交互也是丰富多样的,比如声音、振动、闪烁等,这样可以更加自然、更符合人性、效率也更高。甚至如果像MYO那种技术普及的话,当手表感应你把手腕抬到视野范围内时,便自动点亮屏幕,岂不是更棒?
电视、PC:
电视由于大部分情况下都在客厅使用,所以其内容展现方式和交互方式可能就简单很多了。Timeline Card 可以,现在的智能电视UI也马马虎虎。而在交互上,Kinect 手势和语音识别现在也已经很成熟了,而像Leap Motion、MYO的出现,让智能电视操作也会更加简单。相比手机和眼镜,电视承担的功能就少很多了——游戏、影音娱乐或者视频通话等。
而对于PC,我倒觉得未来变化并不会太大。它仍然是一个生产力工具,Photoshop在平板上永远没有在PC上做的好,以后即便语言识别率非常高了,专业人士也不会抛弃传统的QWERTY键盘。PC,未来可能真的会沦为一个生产性的工具,就像服务器一样,藏在后面默默扛起互联网的整个基础……
到目前为止,也就大致把互联网时间流的相关内容讲清楚了,不过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提及,比如时间流对人认知的影响、隐私问题、个性化推荐悖论等。但由于时间有限,在此我就不多做解释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留言讨论。
【完】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