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了一场农业智能产品的发布会,会上他们还邀请到了试点田的小哥,他轻描淡写地说了下现在自己的地有多少亩、收成多少斤、每斤多少钱。台下的我掏出手机计算器,算了一下种田小哥的年收入,实不相瞒有点想辞职去跟他学种黄皮。
当天举办发布会的是广州的大气候农业科技,他们发布了一款农业硬件“农眼”。
创立这家公司的易丙洪先生,在之前是一家无人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从普通人看来,就是易先生的画风一下子就从玩无人机变成了教你如何科学种田。
不过这对他本人来说并不是事儿,因为他觉得后者才能更好地解决他想解决的问题、更好地服务他想服务的人。用无人机撒药确实能省下很多事儿,可药该怎么撒,土地、空气这些外部因素怎么样,无人机不知道,也帮不上忙。
无人机能帮的,是“手”的忙,而他现在想帮的,是“脑”的忙。能够通过监测和数据分析,来制定出科学的生产决策,是比单纯撒药更有价值的事情。
2015 年 11 月,他创办了现在这家大气候农业科技,在今年的 3 月开始组建团队,现在终于拿出了他们的产品,农业智能硬件“农眼”。
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和团队觉得这款产品就像是田间的一双眼睛。一方面,它可以监测到土壤和气象信息,通过数据分析来制定科学的施药方案;另一方面,它可以采集实时图像,方便种植者来监管自己的农田,还能把这部分图像开放出来,让其他人欣赏一下以便放心购买。
具体来说,农眼主体部分包括了高效太阳能电板、实时图像采集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传感器,和雨量计。
除了硬件部分,农眼还有自己的云平台和 APP。
他们想要通过对传感器上收集到的信息把过去模糊的种植经验数据化,最终通过分析实现智能化,开放给农业科学专家和政府部门来作为决策依据。
传感器上的所有监测数据和分析,都可以在农眼 APP 上查看。所以就算坐家里不出门,也可以从手机上看看田里的情况、周围的环境。唔,感觉就像在玩一个植物养成游戏,但是又可以赚到真的钱。
农眼已经在广东省的郁南县进行了试点,种黄皮。
农眼的这次试验,是想用直观的数据说明它的效果:农业专家依据数据分析制定的科学种植方案,帮这里的黄皮产量相比去年增长了三成;农眼提供的溯源信息,也让“绿色有机”的说法更加可信,黄皮的价格由此翻了一倍,购买的人也能更加放心。
上图中被我圈出来的那位,就是黄皮小哥谢杰辉了。他现在有自己的网店,还在台上提到了自己家的收成情况:一共种了 175 亩黄皮,去年收获 12 万斤,每斤价格 8 元到 10 元;今年试点的情况是,收获 16 万斤,每斤价格 15 元到 20元。台下的我掏出手机计算器,算了一下这个收入,少说也有 240 万,实不相瞒有点想辞职去跟他学种黄皮。
除了帮助生产,农眼提供的数据也有助于谢杰辉销售自己种的黄皮,消费者和采购方都能通过扫描产品的溯源二维码得到更多信息,确保安全性。下面是我在现场吃黄皮时扫描二维码得到的结果,非常详细了。
这款产品的售价并没有具体透露,据说只有成本价格的 20%。因为他们认为这款产品的更大价值,是对数据的挖掘和对农业产业链的数据服务。
祝天下有田人都有自己的手机。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