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人工智能

“蠢蠢欲动”的产品:未来的产品是活的,设计也应该为此而变

一旦获得理解信息的能力和权利,产品就被赋予了自己思考的可能性,产品或许都拥有自己的生活。现有的设计需要升级,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可能需要转向以产品为中心。

editor

发布于 2015年1月14日

本文系作者投稿。作者:杨曦,Simone Rebaudengo

 

以下是文章正文:

控制的尴尬

对于一切被标有“智能”的东西,我们总是满怀期待,但是现实总是一如既往地令人失望。即使是当下所谓最智能的产品,它们所含有的尖端技术(如数据分析,环境感应等)也不足以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使用体验。我们假借“智能”一词来掩盖将产品连入互联网进行遥控的本质,并且刻意忽略它们原本该有的样子。

然而,倘若智能产品真的如同好莱坞大片所描绘的那样: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的决定、走自己的路。那么过不了多久,它们会不会仍然听从我们的指挥?还是会变得捉摸不定?如果真到了那个时候,究竟是谁在控制这些产品?

众所周知,易于控制一直是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迄今为止,几乎没有一个产品不是召之即来、挥之则去的。基于明确的目标与需求,我们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同时赋予它们简单易懂的人机界面,提供舒适的体验,方便用户使用。

尽管如此,我们天性对于便捷与效率无止境的追求,逐渐使得我们所设计的产品越来越趋于自动化,甚至开始越过我们做出一些决定。

不过这些产品还是可控的,至少是一部分。

这不是明天,而是今天,甚至可能是昨天的事情了。

当下我们所处于的不是一个充满机器人的科幻时代,而是一个被各种智能产品所包围的真真切切的现实世界,它们能够感知并且理解周围的环境,甚至自由穿梭于互联网的各个角落。就如Dunne和Raby所说:产品或许都拥有自己的生活。

近日一项关于Nest恒温器的使用研究表明:除了满意界面设计与遥控功能之外,受访用户竟然对其所标榜的“智能”给出了负面的评价。由于Nest对环境的感应不够精确,他们无法完全信任其自我调节功能(Nest是通过判断用户在不在家来设置暂离模式的)。那些受访用户表示他们不太能够理解Nest在学习什么,只看到它一直在重复着那些预先设定好的流程。有意思的是,这些用户最终还是表示了对Nest的不信任:“它似乎一直专心在做它自己的事情,就是没告诉我它在干点啥。”

从指令到交流

很明显的,现今产品的角色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与之相伴的则是它们与我们之间交互方式的更迭。虽然我们还是牢牢控制着产品,但是较之以往,方式已经变得相对通融、灵活。

或许有一天,洗衣机不在分开机和关机的状态,而是一直处于待机模式,直到下一个洗涤任务的到来 。而灯光将不再仅仅只受到屋里人的控制,任何可以连接到它们的人都可以使用这些灯光。然而,当极客们在公司向同事展示遥控把家里的灯光全部点亮的时候,他们毫不知情的家人会是经历着怎样的一种诡异的体验呢?

一旦获得理解信息的能力和权利,产品就被赋予了自己思考的可能性。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它们会被自己的视野、自己的环境所左右、所限制。当咖啡机知道我血压很高的时候,它还会给我一杯咖啡吗?与此同时,如果我的手环告诉它我今天跑了很多公里之后,它又会怎么做呢?改变主意,来一杯提神吗?

因此,不同于单一的控制原则,以后我们将有必要设计产品的主见。它们不在是默默地自动完成交予的任务,而是不断地通过收集理解信息,与我们保持共识。昨天我们只需要打磨精致的按钮,明天我们将有必要建立真实的交流。

那么,我们需要设计怎样的界面呢?哪些按钮是仍然需要的?该怎么使用屏幕呢?信息的传递是不是存在其他的方式?

新型的智能技术带来了全新的问题与挑战,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只适用于沉默的、被动的产品,简洁的传统界面往往无法反映新系统内在的丰富,展现其全部的潜力。

以产品为中心

1996年Weiser与Seely Brown提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论,开始把设计的目光聚焦在与人相关的情景之中。其中重点强调的是产品自身与人类意识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产品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引起我们的注意,而又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消失,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混乱,确保一个干净、清晰的使用过程。在这样的观点下,产品本身就是用户需求的缩影,处处反映着每一个使用情景。

那么假设以产品为中心,我们的设计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无论实际空间上的远近,产品的生态系统将不会只是围绕着一个用户,而是将包含与之接触的每一类人,甚至包括其他相关的产品。比如,咖啡机的生态系统应该是什么样的?而这个生态系统又将怎样影响着咖啡机的行为?

产品与其他相关人之间、以及相关产品之间的交互情景需要被一一定义,针对每种情况应该做出怎样的应对:从出厂、上架、销售、运输、使用、维护、升级直至被废弃的整个过程。

现行的界面设计手法将无法涵盖、反映并且传递所有这些细节。全新的设计语言将会出现,通过动作、声音、甚至气味等全方位的媒介对产品的体验进行全新的演绎。

类似人类的心智模型,产品的行为将不仅仅是预先设定好的流程与规则,还会根据收集理解的信息不断进行调整自身的行为,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想法与计划。

就好像训练宠物一样,我们需要鼓励产品的正确行为,并且及时纠正它们错误的行为。通过这样的过程,产品得以了解我们的底线以及学习如何与我们沟通。产品需要能够学习适应各种不同的情境,甚至理解情绪。为了我们的利益,提供建议,发出警示,即使是吵闹的、难闻的、令人生厌的,也没有关系。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创造一个有利于产品的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方便它们彼此之间、以及与我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信息交换,即使彼此有着不同的目标。

可用性不再是衡量产品的唯一标准,它们会理解并且适应周围的环境,从而变得更加亲和、更易于相处、更富于灵性。

不可否认,产品的功能与特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适。然而,是产品所提供的体验、以及它们与我们的关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幸福、快乐。以往我们一直在强调产品设计的可用性,现在是时候赋予产品灵性,与我们一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

过去,我们为自己设计界面,好让我们更容易地向产品传达我们的意图与目标。以后,我们将会为产品设计界面,帮助它们与我们交流,共同探索更好的体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而有趣。

 

作者介绍:

杨曦,他的微博:杨曦Azure 。现任青蛙设计资深交互设计师,专注于通过用户行为调查、研究等,将洞察转化为独特的概念与设计来为客户创造更有意义的产品和服务。在加入青蛙设计之前,曾任职微软担任用户体验设计师负责微软中国线上服务及手机平台服务的设计工作。

在上海长大,热爱时尚、艺术、文化并且关注如何影响未来的体验设计,同时也是一位男装设计师。曾作为主讲嘉宾参加国内知名论坛大会,如2012、2013年IXDC交互体验日活动工作坊、UPA大会及清华美术学院工作坊。

Simone Rebaudengo是杨曦的外国同事。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人工智能」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editor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