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CES

概念舱、全息触控、自平衡摩托、人性汽车设计......CES上的这些未来汽车竟然长这样

未来汽车、未来出行是什么样?它能和你聊天,了解你么?看看这些汽车厂的概念车就知道了。

王飞

发布于 2017年1月9日

自动驾驶应该是什么样?现阶段你可以想到的就是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不过在 CES 2017 上,我们却看到了更多未来,包括未来交通、未来汽车和未来的人车交互方式。

汽车是不是还只能是驾驶机器,汽车厂商怎么理解自己未来的角色,未来汽车和人的关系会不会产生变化?在强调科技以及未来的 CES 2017 上,我们试图找出这些答案。

小型化、智能化,Honda 说自己是机器人厂商

在诸多汽车公司纷纷炫技自动驾驶的时候,本田(本田)却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它称自己为“机器人公司”。想想本田的历史,也无可厚非,本田确实一早就在研究机器人项目。

或许,本田也就是将这些技术储备拿出来放到汽车上罢了。比如 Honda 这次展示的 Moto Riding Assist 系统,它其实就是一辆摩托车,但是它可以保持自平衡站立、实现对主人的跟随动作等......

本田展示的第二个产品是个人交通助理,名叫 UNI-CUB。你可以将它看成一个可以自己行动的“移动板凳”,或者说“坐下版的平衡车”。总之,它是用来代步交通的,可能会用到地图相关的技术。据说它也用到了自平衡的相关技术。

而 NeuV 则是本田展示的新的概念车,这辆汽车是一个移动座舱的概念,看起来还是一个很小、很灵活的移动座舱。而所谓的读懂乘坐人的心思无非是强调 AI 以及语音交互的概念,车舱内的设计同样简洁,还有硕大的屏幕;而方向盘的造型也很奇特,也拥有自动驾驶等功能。

说起来,看到这些摩托、自平衡代步工具,小型自动驾驶车,我们或许也能看到本田未来小型化的一些趋势。

有温度的机器——丰田把日本人的萌属性都带到汽车上来了

丰田和本田一样,看起来日本主机厂喜欢讲有温度的故事。丰田在这次发布会现场推出了一辆很未来的概念车,连车的名字都叫 Toyota Concept 愛i。

作为男生第一眼看到这辆车都会觉得很萌,我相信女生第一眼看到这辆车一定会觉得萌到身体融化。丰田给予了这辆车更拟人化的形象,或者说它不像一辆车了,更像一个伙伴。比如说丰田给这辆车设计了“可以眨眼”的前大灯,前后还可以显示一些文字,它用来和与车外的人进行交互。

车内并没有太多的按钮,整体设计风格简洁大方,可以说是这是一个舒适的空间。丰田在汽车内还设置了与人沟通的 AI 助理,它会学习主人的风格,给主人聊聊天,学习习惯,由此来变得越来越聪明。

宝马主打人车交互,浮空操控比手势操作更进一步

宝马好像一直在人机交互上很执着,去年宝马就展示了 AirTouch 这样的技术,原理是通过摄像头捕捉手部动作——你可以在中控前用食指画圈调整音量,浮空点击进入菜单,也可以挥动手掌返回或忽略信息。

这次宝马要更进一步了,更黑科技了......

宝马发布了 BMW i Vision Future Interaction 概念座舱,其中住受瞩目的就是 HoloActive 技术。HoloActive 简单来说就是传统中控汽车下边的一套制造悬浮画面的系统,系统会通过折射原理将中控画面投射在半空中你想要的位置,然后结合手部捕捉动作就可以浮空点击了。

手势控制部分并没有详细介绍,不过你可以想象的就是在空中用手指戳来戳去.....可怕的是宝马还希望给你浮空的手指触觉反馈,比如你在空中点击的时候不像是在“点击空气”,它要通过超声波给你一个确实能感受到按压的反馈。

日产对完全自动驾驶有特殊思路——可以先找个“物业”管理

今年自动驾驶主题如此火,日产也不能闲着。不过相较于传统主机厂迭代的自动驾驶汽车原型,日产有一种新思路——这种思路可以叫 Seamless Autonomous Mobility (无缝自动驾驶移动)。

在一种特定或者说可控的环境下,它会给予汽车自主操作+后台辅助决定的模式,后台可能有“物业”进行管理。

比如在特定的道路以及环境下,汽车遇到了从未见过、不能处理的情况就会请求后台(管理者)的协助,帮助这辆汽车度过难关。同时这样的指令也会记录在后端,方便发送给所有运行的自动驾驶汽车。

日产的思路并不应该被称为保守,更像是一个可以应用在所有自动驾驶汽车的方案。或许行成一套的管理系统后,这可以是一个面向主机厂落地的解决方案。

概念舱与自动驾驶,没想到现代也会玩颠覆

现代则展示了 Mobility Vision 移动概念舱的新愿景,未来汽车与你的起居、智能环境都会连接在一起,成为你家庭的一部分。

比如你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或者移动设备与你的汽车相连以及控制,所有的信息都会集成推送到你本人所在的各个地方,这是物联网的概念。甚至现代认为 Mobility Vision 可能都不会被称为一辆车,它可以进入到你的家庭环境中,变成一个空间/房间,现代想要做的就是弱化汽车的概念。

还有现代也展示出了其自动驾驶汽车。这个汽车叫 loniq,不同于其他汽车主机厂,现代已将十几个扫描雷达设计到汽车内部,看起来集成度很高,更美观。当然本质上和其他品牌的自动驾驶没有太多区别。

福特稳步迭代自动驾驶

当然,CES 上当然也有很多在稳稳地迭代原型的汽车主机厂。

比如福特就搬来了他们刚刚宣布的新一代的自动驾驶汽车原型。福特作了很多努力,他们把这台新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原型之前头顶上硕大的激光雷达支架缩小到了如上图的大小,让汽车雷达尽量和汽车本身融合在一起,看起来已经不像当年的“异型探测车”了。

他们在现场还准备了一个多角度自由变换的屏幕,上边显示的是这辆汽车通过激光雷达所扫描到的周边信息,有多少人在它身边,人离它有多远,这个激光雷达就相当于它的眼睛。

除去自动驾驶本身,福特还宣布了与语音智能助手 Alexa 合作的中控交互系统。

英伟达 BB8 实力而又激进,Drive PX 2 统治了智能汽车

BB8 是一辆很典型的自动驾驶汽车。主要是它用到了一整套英伟达关于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神经网络甚至开放平台的体系。如果一辆车可以代表那些采用了英伟达汽车大脑芯片的自动驾驶车,BB8 就是英伟达想要实现自动驾驶未来的样子。

当然这辆车也是基于改装,汽车大脑已经被逐步缩小设置到后备箱,这和我们看到的其他的、塞满整个后备箱的系统不同。BB8 内部也有加装的电脑屏幕,可以观看汽车雷达看到的世界,判断周边情况以及距离,英伟达的芯片就相当于汽车的大脑,它能快速的处理收集到的这些信号。

这个汽车本身很有趣,也足够有代表性。PingWest 品玩也特地跑到自动驾驶场体验了一次。这是一个类似画八字路的行车路径,地面上画好了清晰的道路线,只要工程师在车内设置好自动驾驶开始,这辆车就会沿着车道线的方向周而复始的行走.....自己打方向盘,现场工作人员还会推出一个硕大的左转牌,汽车可以识别并开始左转。

工作人员表示这辆车在之前一段时间测试的时候已经“学会”了认识道路,以及相关的驾驶,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体验。

抛开汽车本身,有趣的是英伟达 GPU 芯片业务合作之广,几乎包揽了所有大型的汽车主机厂,比如说博世、黑莓、特斯拉以及奥迪所展示的自动驾驶汽车都和英伟达有合作,一些和自动驾驶相关的公司都可能采用的是英伟达的芯片,难怪已经有不少人认为英伟达开始展露出人工智能时代巨头的潜力。

中国驭势“移动空间”有意思,它不梦幻但今年能量产

驭势的汽车或许不应该被称为汽车,在他们眼里,这是一个移动座舱、移动空间。目前可以在小范围、固定的环境内行走,比如说在工业园区里,特定的道路上,这也能规避掉一部分法律问题。

驭势的汽车产品大小像小时候的小面包车,在车的周围覆盖了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以及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摄像头,驭势的强项在汽车前部的双目视觉。这些雷达眼睛几乎覆盖了汽车 360 度无四角。

这是一个被开发用在工业园区的产品,比如说在某个地广人稀的高科技园区,它可以预先载入高精度地图,设置几个站点,当用户看到这个“移动空间”的时候就可以扫码开门上车,在内部的中控屏上点击需要前往的站点就可以。

由于这是在特定的使用环境内,“移动空间”可以接入到园区的后台管理系统,对复杂位置情况进行远程处理,比如说遇到了前面道路不平整不能行走、前方道路人员拥挤不能行进的情况,会向后台发出信号。

另外,在汽车正前方还拥有可与行人交互的屏幕,它能显示简单的一些信息,比如要它要左转了,以及它遇到行人会亮出一个“行走”的图案,告诉行人你可以先过。

驭势的联合创始人,负责视觉算法的周鑫告诉 PingWest 品玩,这辆车在今年就可以量产几十台,并且很多大企业的合作伙伴已经找到他们尝试一些想法。

映射未来还是贩卖概念?

尽管这些厂商们的展出的产品和技术都足够酷炫,让人现在就想立刻使用起来。但是,它们大部分都只能待在展台上做静态展示,被围栏保护起来,或者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实地体验,一些交互系统甚至并不特别完善,只起到了展览的作用。整个汽车展区逛下来,不免让人产生怀疑:这些开不动的汽车,到底是汽车厂商们努力描绘的未来交通、未来汽车的映射,还是他们试图贩卖的自动和智能驾驶的概念,以让自己的公司看起来不那么落伍?

或许我们很快会看到答案。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CES」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CES」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王飞

资深作者 线索采集微信:xcodejk关注智能硬件市场及汽车商业领域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