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电商

在无人便利店,买不到牛羊配

小卖铺只是为了卖货么?

评论尸

发布于 2017年8月8日

前两天在金融街购物中心吃饭,看到几个小孩子在玩一种轨道车,勾起了我对童年四驱车的记忆,于是驻足看了一会儿。

这种车不能组装,家长可以在附近的购物中心直接买成车,车辆几乎不能遥控,只能在特定的轨道里跑,轨道在家里摆不下所以车只能在商场玩。

车子买了之后,基本只能寄放在商场,而商场设置这样的游乐项目也主要是为了大人来逛商场的时候“寄放孩子”。

我看到的那几个小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只有前进按钮的遥控,按下按钮就跟着轨道沙盘跑来跑去,玩的不亦乐乎。

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小孩很可怜,连这种玩具都能玩的这么开心。回想当年我小时候玩的起码是能带回家、能自己组装、改造……

虽然四驱车也是设计在轨道上跑的,但在胡同里,大院里的平地上玩的时候反而更有一种与动画角色的迷之同步。

等等……四驱车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

---

我的同事潇潇,对小学练钢琴的那段记忆尤为深刻。

在去钢琴课的路上,会路过一个副食店,她的妈妈会给她买一个大鸡腿吃。

钢琴练了没多久就放弃了,但鸡腿的味道却始终记忆犹新。海淀医院对面的那个副食店已经不在了,2000年的时候国企改制,变为了一家名为禾谷园的连锁餐饮企业。

翻了翻大众点评,禾谷园主营“饺子菜系”,依然是附近学生和对面医院里老病号改善伙食的食堂,生活气息浓厚,潇潇感觉很欣慰。

但在近些年北京——尤其是治理开墙打洞之后——这种生活气息已经越来越少了。

有时我下班了走进7-11,会和刚放学的中学生一起结账。和我小时候的干脆面、煎饼果子、鸡肉卷相比,便利店里的饭团、便当和关东煮显然健康和干净了许多。除了主食之外,零食也变得正规了很多。

但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的那些摆在货架的零食丝毫没有小时候那些三无产品更为勾人。

这似乎并不是因为我长大了,因为我在那些从便利店买零食的学生身上,并没有看到当年三三两两在学校门口小卖铺买了吃的一起抢着吃的气氛。

除了背着同样沉的书包,并不像是个学生。

不管他自己觉得可怜不可怜,反正我挺庆幸自己小时候是有小卖铺的。

在上下学的路上,小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可能是那些推着三轮车、板车来卖货的大爷大妈。如果放到现在,包装一下,大概要叫“移动便利店”了吧。

 牛羊配里既没有牛也没有羊,精准描述的话应该是“加了羊肉味的油炸膨化面粉”。这么“不健康”的食物,当年也属于“家长拦着吃”的那个范畴里的。
牛羊配里既没有牛也没有羊,精准描述的话应该是“加了羊肉味的油炸膨化面粉”。这么“不健康”的食物,当年也属于“家长拦着吃”的那个范畴里的。

牛羊配、酸三角、无花果、萝卜丝、济公丹、板筋王(辣条都是晚期产品了),所有那些被家长说“别吃,脏”的东西在这里都能买到。

但家长是拦不住的,不管如何三令五申,还是有许多零花钱最终变成这些垃圾食品进了肚子。因为吃的干不干净,甚至好不好吃都不重要,那时的小摊上就是小学生、初中生的社交游戏,互相抢着吃、换着吃、赌着吃才是精髓。

在零花钱和互联网不丰富的日子里,零食就像是小学生里的硬通货,可以用于借作业抄、代做值日、可以用于贿赂课代表……当然最多的情况,还是你买了一袋干脆面,他买了一袋板筋王,你们换着吃。

当然,每个班上也有几个真的特别听家长话的好孩子,真的从来不吃这些“垃圾食品”,我同事小G就是。

前两天我问他,你当时想吃嘛?他说想吃,超想吃,馋死了。

他爸为了不让他吃这些压根不给我零花钱,然后买的商场里的零食,虽然贵但他觉得一点都不好吃。

我想,这就是人生最初的装逼吧。

如果你看这篇稿子没有共鸣,那你可能就是当年那个装逼的……

---

除了吃,“流动摊贩”和小卖铺还是80、90后孩子的文化启蒙。尽管没有网络,但这些贩子手里有漫画书、食玩、山寨模型、溜溜球和各种卡牌(游戏王、万智牌和口袋妖怪卡)。

“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女孩子喜欢买一个本子,里面可以给小人换衣服,就像后来奇迹暖暖的离线版。”潇潇说。

奇迹暖暖这类换装游戏,在早年的电子游戏里叫“纸娃娃系统”,而纸娃娃系统的原形,当然就真的是用纸做的娃娃——一个印在纸上的小女孩,有不同的衣服可以帖在上面。

除了纸娃娃,还有贴画和明星海报。一开始都是F4和H.O.T,搞得许多初中生抽烟喝酒烫头。后来,这个领域逐渐被《还珠格格》所支配,你看,在那个没有广电的时代,不还是成功的抵御了外来“不良文化”。

“我感觉小卖铺是那一代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一个坚称自己没在流动商贩手里买过“口袋书”的大学男同学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但卖货终究是卖货,SKU不齐全、食品安全没保障、品控和价格不稳定以及城市管理要求的提升,让小卖铺逐渐被书报亭和便利店代替。

其实便利店还好,前两天杜绍斐老师在7月11日写了一篇文章叫《加班至深夜两点,我总会去趟711,老板会把剩下的关东煮都送给我,只有这时我才觉得自己拥有生活》。

仅读标题,你就明白便利店其实依然是有人情味的地方。

但按照商务部的最新报告和资本上的动向来看,无人便利店已经成为了下一个风口——减少了人员的成本,集成更好的供应链,谁又会否认无人便利店不会逐渐的取代有人便利店呢?

从流动商贩到小卖铺再到便利店和无人便利店,似乎是市场的一个正向选择。无论是便利店还是无人贩卖机,在投资的时候都讲究一个“坪效”的概念,就是一个商业场所每平米每天能卖出的销售额。

在唯坪效至上的理念下,不要说人情味,便利店总算是把店员都给排除在外了。

排除了人情味与人之后,无人便利店显然变成了一门更好的生意——你不能和它讨价还价,它不会推荐你“小区张大妈用了都说好”的护手油,也不会在食物快过期的时候来一次买一送一,更别说在深夜的时候把剩下的关东煮都送你……

它更好更僵硬的满足了人们对“购物”的需求:它永不关门,不推荐会员卡,货品跟的上时代,可以使用移动支付结账速度快。

它可能是现代化城市空间中“卖货”的终极形态,但为此却牺牲了卖货以外的所有意义——前段时间大众都在讨论小学生沉迷《王者荣耀》的事情,但仔细想想的话,小学生不沉迷手游放了学又能去什么地方玩呢?

线下越来越高效,越来越冷冰冰的如今,有的时候我反而不那么讨厌微商了。因为日常生活中,愿意和你聊聊天再卖你东西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各大电商平台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毕竟在互联网上并不需要坪效。

淘宝从最初的冷冰冰卖货,到后来开始在客户端里加入内容和故事,仿佛放下了高冷的身段开始变成了一个为了卖货和你吹牛X的小卖铺大爷。

我有时无聊的时候,会点开客户端看看关注的那些原创首饰店又上了什么货,一个点翠后面有怎样的设计灵感。

我的前同事盖子君说,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大学群里有新的同学做了微商,不是那种卖面膜、代购化妆品的。而是在卖老家的特产或者是自家作坊做的零食,买家也基本都是之前认识的亲戚朋友。

和老同学聊聊天,然后再分享点私家好货,仿佛回到了那个买东西讲人情的时代。

不然,生活和那辆只能跑在轨道上的玩具车有什么区别?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电商」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电商」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评论尸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