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星和小米分别发布了他们的新手机。而今年的九月,也是一个相当热闹的手机发布季。已经发布的有魅族的MX3、索尼的Xperia Z1;刚刚发布的有三星的Galaxy Note 3、小米的M3;而美国纽约的9月5日,微软和诺基亚将举行WP8 新品发布会,摩托罗拉也将和Verizon 联手举行Droid RAZR HD 发布会;之后还有的是,9月10日苹果的iPhone 5S/5C 发布会,以及23日的OPPO N1 发布会。
- 魅族MX3:Exynos 5410 八核处理器,5.1寸 1800×1080 屏幕,415 PPI;
- 三星Note 3:2.3GHz 骁龙800 四核或Exynos 5420 八核处理器,5.7寸Super AMOLED1920×1080 屏幕,386 PPI,1300万像素摄像头,可拍摄4K视频;
- 索尼Xperia Z1:2.2GHz 骁龙MSM8974 四核处理器,5寸 1920×1080 屏幕,2070 万像素Exmor RS CMOS 镜头,可拍摄4K视频;
- 小米M3:2.3GHz 骁龙800 四核或Tegra 4 四核处理器,5寸1920×1080 屏幕,441 PPI,1300万像素摄像头。
如果我们看看这些旗舰机的配置的话而除了iPhone ,其他手机几乎都是5寸1080p 的节奏。你会发现智能手机参数,已经像当年美俄的军备竞赛一样,在不考虑实际效用的情况下,无限制的堆砌数字。处理器性能和频率越来越高、屏幕越来越大、分辨率越来越高、摄像头也越来越好……
这种参数无意义的堆积,在不一定带来更好或明显的改善的同时,也隐含着很多问题。手机体积越来越大、散热越来越厉害、充电时间有可能越来越长,甚至大部分手机的价格也越来越贵。这种参数竞赛,除了在开发布会时能够多获得底下的一点欢呼声之外,用户拿到手里可能不会发现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区别也可能是手机使用时间变短了、发热严重了、充电时间长了而已。
而且,从整个产业来看,这种硬件的堆积,除了会加速摩尔定律像PC 产业一样快速到来之外,也会导致整个市场的创新意识和速度减慢。仅靠硬件、速度和期货效应来获取用户,让厂家无心研发和应用一些新的技术,整个产业的进化过程会停滞,革命性产品减少,用户最终得不到好的产品。
当然,对于像三星、索尼这样的公司,利用自己的硬件优势推出顶级配置的行为本身无可厚非,比如三星的处理器和屏幕、索尼的镜头等等。但即便有这样的硬件,背后要传达的也是其在业界拥有的领先技术,以及相应技术带来的革命性改变,而不是仅仅在配置上百分之多少的提升。产品最终是要给用户用的,如果拿在手中的体验并没有硬件上说的那么好,对于用户来说也只是一种欺骗或心理安慰罢了。
对于现在的手机,5寸屏已经可以称之为Phablet(平板手机)了,再大几乎就无法想象。这么大的手机,除了对于那些追日剧韩剧的女生来说显得脸小,可以放在包里之外,对于其他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随身工具。当然大屏幕双手操作起来确实方便,看视频、图片、电子书等也有更多的优势。但当你看见一个人费劲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5寸屏手机贴在脸上时,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吗?
iPhone 5出现之前,苹果一直是3.5英寸。当时Dustin Curtis 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写过一篇《3.5英寸》的文章,即便从现在来看,它仍然有一定的道理。3.5英寸确实是单手触摸时能够达到最好体验的尺寸,iPhone 5 的4寸屏幕就有一点点长了。而且3.5 英寸还是一向高大威猛、一向喜欢高大威猛的东西的美国人制定的,对于体型较小的亚洲人来说,这种说法就更加合理了。另外苹果的326PPI 的视网膜概念,也是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如果不考虑像素排列方式的投机取巧,你能告诉我肉眼看400PPI 以上的屏幕和326PPI 的屏幕到底有什么区别吗?
最后我要说的是,参数竞赛在现在的智能手机发展进程下,已经没有了多少意义。而根据安迪比尔定理,再高的性能提升,也会被日益臃肿的软件要求给吃掉,我几个朋友的小米1 现在已经卡到了几乎不能用的状态。手机厂商要想保持竞争力,必须打造一些在软实力上超越对手的优势,比如苹果的工业设计和用户体验、Google 的Google Now、诺基亚的高水准摄像能力。对于参数的军备竞赛,很快将成为昙花一现的噱头。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