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食,这似乎和科技公司没有多大的关系。但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涉足食品行业,这些公司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电商或者O2O相关的科技公司,一类是科技公司开餐厅,还有一类是科技公司直接做食品。
专门跟踪私有企业数据的公司 CB Insights 对最近几个季度美国和餐饮有关的科技公司的融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他们发现虽然过去两年里餐饮相关的公司融资次数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融资的金额已经有了飞速的增长。
这还不算外卖公司 GrubHub 在去年成功上市,并且上市当天股价就大涨了31%。目前 GrubHub 的市值约为38亿美元。
外卖也是去年中国互联网领域竞争最激烈的战场,其激烈程度可能仅仅次于打车。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都采取了疯狂补贴的策略,一时间仿佛外面要重现当年团购的场景。
做外卖只能算是科技公司切入餐饮的“外围”。在国内把餐饮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起来的,是一种叫“互联网思维”的东西,一些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跳出互联网在线下开了餐厅。更早一些时候,还有很多以互联网或者创业为主题的咖啡馆,这也是科技行业和餐饮结合的例子。
但这些,也仅仅是改变了人们用餐地点或者环境,厨房还是传统的厨房,厨师还是新东方毕业的厨师,食品本身并没有变。如果让你把一日三餐都改成喝饮料,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颠覆”。
从代替食品这个意义上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 Soylent,一家生产食品的终极替代品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Rob Rhinehart 在实在没钱买食物的时候,从网上直接购买各种营养元素——这比去超市买菜做饭更便宜。在完全靠营养液之类的东西生活了一阵子之后,他创立了这家公司。今年1月,Soylent 完成了一轮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 Andreessen Horowitz 和 Index Ventures 等。
Soylent 为用户提供“营养粉”,这种营养粉可以完全代替主食。“我们吃饭的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填饱肚子,一种是为了享受美食或者社交。” Rob 在接受《纽约客》采访的时候这样说。当你仅仅为了填饱肚子而吃饭的时候,用 Soylent 更简单也更经济实惠,甚至可能更健康。
去年10月,Soylent 正式像用户寄出了第一包“营养粉”。他们采用订阅模式,每月会给用户寄出当月所需的原料。现在如果想购买的话,得排上至少三个月的队才能收到第一笔订单。
但这么说来,Soylent 似乎就是一家食品公司,和互联网似乎没什么关系。当然不是这样。Soylent 也是一家有“互联网思维”的食品公司。他们公司里工程师占到了团队很大的比重,产品配方的更新也非常快,并且还利用了“开源”的思维。
Soylent 采用的原料都是公开市场可以买到的,他们也会公开自己的配方——可口可乐肯定不敢这样做。通过公开配方,Soylent 爱好者可以做出更多不同版本的营养粉,可能有不同的味道,或者适合不同体质的人群。
对美食爱好者来说,Soylent 并不是敌人。用 Soylent 快速填饱肚子之后,你就可以有更多时间来做一餐让自己和朋友都很享受的美味佳肴了。
题图来自 CB Insights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