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指纹识别

指纹识别哪家强?

iPhone 5s首次为智能手机带来高可用性指纹识别之后,Android厂商也在跟进,那么问题来了:它们所用的技术来自于哪些公司,谁又更强一点?

名扬

发布于 2014年10月29日

iPhone 5s首次为智能手机带来高可用性指纹识别之后,Android厂商也在跟进,过去一年里市面上出现了多款配备指纹识别的手机,Galaxy S5,HTC One Max、华为mate 7……指纹识别这个小众市场突然被激活了。那么,它们所用的技术来自于哪些公司,谁又更强一点?

目前最好的体验还是出现在iPhone 6/6 Plus/5s 以及 iPad Air 2、iPad mini 3上的指纹识别。它来自于AuthenTech公司,这家公司持有“使用单晶基底的薄膜的带传感器电路的指纹生物传感器及相关方法”。按压式指纹识别与iOS设备固有的实体HOME按键融合,让用户不知不觉间养成使用习惯。TouchID也成为iPhone差异化卖点。

2012年苹果收购了AuthenTech,出于一贯的封闭思路,AuthenTech不向其它手机厂商提供类似的指纹识别技术。

于是Android厂商们只好另辟蹊径。三星反应最快,在Galaxy S5上采用了Validity提供垂直滑动(Swipe)式指纹识别技术。一年前硅谷老牌人机交互公司Synapitcs收购Validity,借助自己和PC厂商以及手机厂商的固有合作关系推广指纹识别技术。

Synapitcs是PC触控板、变形本触屏IC、智能手机触屏控制器领域市占率第一的供应商。因此它和联想、三星、小米、摩托罗拉等PC、手机厂商都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在AuthenTech按压指纹识别被苹果独占的时间段内,Validity几乎成了Android厂商唯一的选择。

昨天Synapitcs在北京举行的入华发布会上,联想移动业务集团全球供应链副总裁王大勇透露,联想除了和Synapitcs进行手机触控屏幕上的合作之外,还有关于指纹识别方面的合作,暗示联想将推出配备指纹识别技术的新款机型。

然而Synapitcs面对的问题在于,垂直滑动式的指纹识别用户体验不够好。滑动的角度和速度容易影响成功率,而且滑动手指这个动作不太符合用户日常的操作习惯。接受PingWest提问时,Synapitcs CEO Rick Bergman表示他们也很关注按压式指纹识别技术,收购Validity之后,加倍扩充了其研发团队,年底将发布两款改进后的指纹识别技术。

Rick Bergman还表示在一年多之前Synapitcs押注指纹识别是“承担风险的举动”,而这种冒险已经有所回报,现在他们已经成为笔记本/手机指纹识别领域占有率第一的品牌。

手机上的指纹识别的市场潜力已经初步展现,不同领域的玩家也在进入这一市场。据悉华为mate 7使用了来自瑞典Fingerprint Cards提供的触摸式指纹传感器。FPC此前主要用于银行等行业,这是他们的首款移动触摸传感器。FPC不会是唯一一家进入这一市场的企业,原本在银行、安保等领域耕耘的生物识别公司现在都嗅到了手机指纹识别市场的风向,行业观察者认为未来将会有10余家公司进入这一市场。

Android指纹识别上还有一个生态难题:尚未得到Android官方系统的支持,指纹识别技术目前还不能惠及整个生态。除了用于解锁外,手机厂商只能分别去和应用公司合作来推广指纹识别的应用场景,例如三星、华为和Paypal、支付宝的合作,不能取代密码用于Google账号的登陆、Play商店的购买等。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Android机型也配置指纹识别,获得官方系统支持只是时间问题,虽然目前的方案还都比不上苹果独占的AuthenTech技术,但指纹识别比官方系统自带的人脸识别,效果可好太多了。

随着我们手机的个人隐私和数据越积越多,不设防就太冒险了,而如果设置繁琐的解锁图案、密码又太麻烦。指纹识别的意义不在于完全取代密码,而是寻求便利和安全的平衡,相比频繁输入密码更便利,而且指纹可以作为一个身份ID,用于更多需要身份验证的应用和场景。

 

题图来自Shutterstock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指纹识别」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指纹识别」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名扬

严肃点!我们在做新闻呢! 不介意的话,你可以叫我乌鸦哥哥。真的介意?那叫我乌鸦蝈蝈吧 (*≧m≦*)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