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报道过的打车软件GrabTaxi,日前宣布完成了E轮3.5亿美元的巨额融资,这意味着这家东南亚市场位置第一的打车软件公司,在短短8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完成了两轮融资。上轮融资时,在亚洲地位重要的软银资本称为了GrabTaxi的投资者,而在这一轮里,GrabTaxi将滴滴快的和中投两家来自中国的公司和机构列入到了战略投资者名单里。
GrabTaxi激进地获取资金的做法令人惊讶,该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Anthony Tan在接受PingWest品玩等媒体采访时主动使用了War Chest(战争基金)的字眼。E轮融资完成后,GrabTaxi透露本轮资金主要用于拓展私家车和摩托车叫车服务上。
你能很清晰地看出,GrabTaxi本轮融资的目的,是和Uber进行更加直白的、涉及手机叫车全业务线上的竞争。
作为世界上融资额度和公司估值最高的公司,Uber一直能够将高额的资金写入市场推广费用项目里。烧钱推广遇到了资本天花板,Uber刚刚又从微软在内的投资方获得了高达10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超过了510亿美元。
无论是中国的滴滴快的,还是东南亚的GrabTaxi以及印度的Ola,亚洲任何一个重要的市场上都有Uber的竞争对手。用GrabTaxi来举例,这家公司目前唯一的业务也是在东南亚各国合法的出租车手机叫车业务,其在东南亚市场上重要的资源优势在于政府关系,几乎没有可能遇到Uber在各大国家市场上遇到的问题。
GrabTaxi获得了新加坡“国有基金”淡马锡的投资,另据PingWest品玩在此前的一次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GrabTaxi创始人和马来西亚、越南等国的政府监管部门关系非常紧密。Tan对作者透露,他曾和东南亚某国掌握出租车资源的黑社团体进行商谈,最终获得了后者手中的资源。
有效利用这些通常需要大量的金钱才能换得,有时甚至连金钱都换不来的 “资源”,其实也是东南亚乃至于整个亚洲商业社会的一个基础规则。而现在获得了滴滴快的以及中投的战略投资之后,GrabTaxi对于本地市场资源的把控能力,只会变得更加强大。
而孤军奋战的Uber,或许将因此承受更大的市场推广压力。分析人士习惯将Uber面临的种种问题归结于太过疯狂的全球扩张战略,尽管该公司声称以最终变革人们出行的方式作为公司的发展目标,但令人遗憾的实际情况是,当这种理念在各国市场上触及了既得利益者时,只会遭遇严重的行政监管压力和行业抵制,最近一年Uber在泰国、印度、法国、美国和中国等地遇到的情况就是最好的证明。
滴滴快的虽然也拥有和Uber形态近似的私家车叫车服务,但因其本土出身,在政策法规风波中更容易脱身——在最近中国市场针对专车业务的几次“执法”当中,执法的重点已经从安全、合法性,转移到了服务器和运营方的本地性。虽然Uber最近已经宣布完成了运营和数据服务的本地化,但已经在市场份额上落后于滴滴快的:根据易观国际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数据报告,Uber在中国专车服务市场上只有大约15%的份额。
而在两家公司合并之后,滴滴与快的已经不再满足于在中国境内和Uber竞争。在东南亚,来自本土、中国大陆和美国的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也正在不断激化。
本次资本合作之后,滴滴快的的东南亚烧钱计划找上了一个更熟悉市场的“地头蛇”来执行;而GrabTaxi也有自己的首要敌人:Uber。
这有点像中国近代义和团运动第二阶段的主题:扶清灭洋。
题图:TechCrunch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