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这两天新浪微博做点了小动作——引入了社交图谱搜索。例如,当你搜索“中午吃什么”时,搜索页面的顶端会为你显示出最近好友微博讨论过的餐馆,并按讨论其好友的个数作为参考。
接下来,当你点击进入某一家餐厅时,微博会为你呈现其官方微博账号(如果有的话)、分店信息、微博上的评论标签(印象),而与之相关的微博中,会将好友的微博放在最前列。如果你继续选择某一家具体店铺时,就能看到它被签到和赞的次数,来过这里的用户和由高德地图提供的位置信息。
你还记得上一个在社交图谱搜索上有大动作的公司是谁么?答案是Facebook。四个月前,Facebook宣布推出Graph Search——根据每个人的社交关系图谱为其提供特定的搜索结果,这些结果全部来自Facebook内的数据,主要分为人、地点、图片和兴趣四个方面,PingWest曾在文章中对此有详细介绍。
我想绝大部分读者都明白它意味着什么——用Facebook的话说,“社交图谱搜索”被定义为“与用户密切相关的搜索”,它呈现的结果更精准、更容易主导用户的选择,其商业价值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在大陆的互联网格局中,百度缺乏社交关系和账号系统,腾讯有关系链却无基于此的信息沉淀,阿里的社交关系链垂直又单薄,“中国Facebook”在忙着炒股……所以这件事只有新浪微博有能力去做。
实际上,除了“社交图谱”之外,我们还会发现新浪微博搜索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特性:
时效性。在新浪微博上,信息流的产生速度和传播速度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例如在某地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个在场的路人可以很容易的即时发布信息,这条信息也能在微博上高速的得到传播。而且这些信息一旦发布就能被检索,比传统的搜索引擎要快得多。
公正性。无论是百度是淘宝,你在其中搜索信息时无可避免的会遇到SEO、付费排名、刷虚假评论等问题。但微博中内容大多都是个人发布的,不存储搜索优化和排名的问题。而对于微博营销、电商这样的信息,利用水军刷转发、评论的做法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加上前面提到的社交图谱支持,所以微博中内容的公正性更容易得到保证。
延展性。微博搜索不仅找到的是信息,还有信息的发布者和参与评论、转发的用户。这意味着你不仅能够通过其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还能够通过评论、私信进一步与其建立联系,进行深一步的信息挖掘。根据我的亲身实践,在很多时候,这种方式能够高效的解决问题。例如我搜索“Deep Learning的商业化应用”,找到了相关微博的同时也有可能找到相关的研究人员,可以请他解答我的疑惑。
不过新浪微博想要做好搜索,将以上特性发挥出来也面临不小的挑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新浪在搜索相关的技术上缺乏积累。例如我开始的例子中我将“中午吃什么”改为“今天中午吃什么”,微博就无法理解我的意图了,只能为我提供基于关键字的搜索。我认为这一点是微博搜索技术最大的挑战,其原因在于,如今搜索发展的趋势是让电脑理解搜索词和搜索内容,并对二者进行匹配,做“实体化搜索”展示。但单条微博只有最多140字的有限内容,如何精准的理解内容而不仅仅靠“关键字匹配“+“时间排序”的方式去完成搜索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同时,微博高效、广泛的特征也意味着信息的高冗余度。真正结合好友关系、关注关系、时间、话题热度等维度,从搜索技术和结果展示上优化搜索是微博搜索能否真正有通用性价值的关键。
除此之外,在微博上,有60%的活跃用户是来自移动端。所以与网页搜索相比,将以上元素引入移动产品上似乎更为重要,可目前我们还看到不微博在这方面的任何动作。而且,如今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第三方微博客户端,所以移动搜索面临的状况要复杂的多。我个人觉得也许待技术和搜索形态确定后,微博可以将微博搜索作为一个独立App开发出来。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