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是互联网上最重要的一项功能,几乎人人都会通过搜索去查询网页、新闻、地图、知识、图片……,这让它成为巨大的流量的入口。但讽刺的是,搜索也几乎是互联网上最不受关注的产品之一,除了市场份额的增减、各家公司之间的争斗和那些已经令人厌烦的收购泡沫剧外,并没有太多人去关注搜索产品本身的演化。其原因在于:
1.搜索底层技术的发展在产品层面的表现是潜移默化的,也许它每天都会好一点,但给用户的感观并不明显;
2.由于搜索产品的外在形式雷同,而技术带来的感观不明显,使得技术能力在当前的状况下已经无法成为搜索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但这一状况即将发生改变——自然语言理解、Deep Learning等技术逐渐成熟,社交化、移动化和可穿戴计算兴起,这些因素将促使搜索从外在产品形态上进行革命。
在谈到这场革命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白搜索的本质是“利用互联网找到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所以当我们打开搜索引擎后的第一件事是在功能栏选择搜索的类别:网页、新闻、音乐、图片、地图……,这个操作就是在帮助搜索引擎区分人类的意图,但只是通过搜索类型和关键字并不能对人类的搜索行为进行明确的判断。并且,这意味着如果你想获得较为精准的搜索结果,就必须具备较强的关键词组织能力。例如,你在路上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频,但你只能用“一个30秒钟长的欧美动画,里面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熊”来形容,那么恐怕搜索引擎就无能为力了。不过,百度的“百度知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一方面,可能有人和你问类似的问题,你能获得答案;另一方面,知道的实质是“人与人”交流,其理解能力要强于如今的电脑无数倍,但问题在于,人的索引能力是很有限的。
不过,随着自然语言理解技术的发展,这个问题将会得到解决。机器将不再通过关键词去为你索引答案,而是真正的理解你想要得到什么。例如,你在搜索框内搜索“为我推荐一个值得订阅的科技媒体”后,它就为你推荐了PingWest的主页。这同时意味着如今“音乐”、“视频”、“网页”、“新闻”这样的分栏形态也可能发生改变。
不仅如此,就像前面我提到的,在理解你的意图之后,搜索引擎就有能力直接为你提供某类问题的解决方案。它将不再只是网页、各类型文件或地图,而是最直接的全方位的索引。例如,搜索“我想十一去京都旅游”后,搜索引擎就把相关的签证流程、日程推荐、地图、攻略、机票和酒店预订都呈现给我,我甚至可以在搜索页面上直接对这些内容进行收藏或对在线服务进行操作。
实际上,Google、百度等公司都已经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开始了类似的尝试。例如在Google上搜索“Italian Restaurant”,搜索引擎会认为你的意图应该是要找意大利餐厅吃饭,所以它在搜索结果中会为你优先推荐本地的意大利餐厅和地图等信息。而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小儿支气管炎”,呈现结果中就有相关的在线问答、医院推荐等服务。而社交图谱搜索也有类似的趋势,PingWest在介绍新浪微博的社交图谱搜索时曾说明了这一点,这里就不再赘述。
在“理解搜索意图”和“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之外,未来搜索的另一个趋势是“场景式交互搜索”——我们知道,一次搜索也许很难得到人们最终需要的结果,所以多次的与搜索引擎的交互搜索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它的前提是搜索引擎能够理解和人的对话场景,梳理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不久前一个搜索公司的朋友给我描绘了这样一个使用场景:你在电视上看到了某种漂亮的花,却不知道它的名字。于是,你对搜索引擎说“我要寻找一种粉红色的5瓣花。”,如果它没有确切的答案,也许就会问你;“它有刺吗?”、“花蕊是怎样的”……根据你的回答逐步明确答案。
最后,随着传感器的发展和移动化的能力,未来的搜索也呈现多样化的形态。例如,直接拍照上传搜索引擎来确认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地点,用摄像头对着电视去搜索视频节目,还有已经被广泛使用的听音乐识歌……其使用场景和商业化方式都极为广泛。
以上谈到的这些趋势,如今都已有对应的产品雏形,看似沉闷的搜索市场实则暗流涌动,在技术的驱动下,一场搜索产品的变革不远了。
注:图片来自网络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