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连续两次在新奥购物中心迷了路之后,我迫切地感受到,我急需一个能提供室内地图的手机app来拯救我。
一次是寻找一家便利店,一次是寻找便利店对面的餐厅。实际上,我对它们的大致方位都有点印象,但记不清具体位置,这也导致了两次都是在即将到达目的地之前,拐一个弯,走错了方向。我相信你也会有跟我一样的经历,在户外还可以借助地图App导航,但一旦到了室内,尤其是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就只能依靠商场中设置的路标导航,而它们往往没有在手机上直接查看路线那么直观。
因此,室内导航早就成了各大地图服务商想要争夺的机会。今年6月份,四维图新联合北京的新燕莎Mall,开发了一款手机App“新燕莎mall”,加入了室内导航功能;上海图聚也在为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不同的室内地图解决方案,帮助顾客实现一键上网,定位导航,查找商铺、停车位和公共设施等功能,同时给商家开放了室内地图SDK和后台BI数据分析系统。
除了这两家以to B为主要业务的地图服务商之外,同时拥有to B和to C业务的高德地图也在自己的“高德地图”App中加入了室内地图功能。与四维图新和图聚那种面向商家提供的室内导航不同,普通用户可以直接在高德地图App里实现多个购物中心的室内导航,而不需要去下载这些购物中心的独立App。而且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单独的室内地图定位导航,高德地图还将室外导航和室内导航结合在了一起,让你从户外进入到室内后做到导航体验上的完整顺畅。
下面就以我的一次导航过程为例来看看它是怎么做到的吧:
例如,我现在在西单文化广场附近的屈臣氏购物结束,准备去附近的西单大悦城的拿渡麻辣香锅吃午餐。使用高德地图显示二者距离为503米,推荐步行需要9分钟。按照推荐路线一步步走,到达西单大悦城,继续导航你会发现进入了西单大悦城的室内地图,之后高德地图向我推荐了路线——“步行29米坐电梯到7F,然后步行24米到达终点”。在室外导航中,高德地图推荐了一条长148米的空中步行通道,实际上选择的是一条最短路径,而在室内导航中,高德也没有显示其他店铺的信息,直奔目的地。
你可以看到,从室外的屈臣氏到室内的西单大悦城7F拿渡麻辣香锅,这个过程中实际上的室外和室内两种导航方式是无缝衔接的。高德地图将其称之为“最后一公里导航”——在进入室内之后,你可以方便地完成到达室内某一目的地的最后一段路程。

除了导航之外,高德地图App中自然也配有室内地图功能。进入西单大悦城,首先它会有各楼层的关键词提示,比如F3的“潮流”、F6的“约会”、F7的“美味”,代表了各楼层的商家分类及适用情景。每一楼层都会由相应的商铺平面图呈现给用户。在屏幕的右上角,高德地图还增加了“优惠”和“设施”两个元素。它们的作用显而易见:点击“优惠”,如果商铺有团购和优惠券就会显示出来,团购数据由大众点评支持,优惠券则由布丁优惠提供。而点击“设施”,图中则会出现代表问讯处、取款机、洗手间等设施的小图标。
此外,针对室内定位有时可能存在不精准的情况发生,高德地图还内置了室内全景功能。用户可以查看目标附近的全景地图来判断自己是否在正确的位置上,并且寻找到合理的导航路线。这对于上文提到的对目标的大致位置有印象但不能完全记住的我非常有用——在室内定位不精准的情况下,我就可以通过全景地图判断,只需要拐过这家店铺就能到达目的地了。

众所周知,室内地图定位和导航技术相比起室外地图定位和导航,实现起来更加困难。如何做到二者的无缝衔接,高德地图产品管理部高级经理曹颖告诉我说:“实际上,不管是室内导航还是室外导航,在地图数据采集层面是类似的,高德主要在调用数据的技术引擎方面下了工夫。”
具体而言,如室外地图数据采集一样,高德地图在室内通过步采的方式将商铺、公共设施以直观的矢量平面图方式呈现出来,但区别于室外从点对点的数据调用技术,室内导航的数据坐标之间的拓扑关系并不一样,更需要识别某一坐标点的具体功能。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上下楼梯。
比如,当我进入到西单大悦城1F时,高德地图自动识别出我在室内,开始调用室内的地图数据坐标。如果我准备到7F,高德会选择调用垂直电梯的数据,它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如果我准备去2F,高德会选择调用离我最近的扶梯的数据,来帮助我到达二层;如果我准备去到地下1层,而正好我所处的位置上并未有垂直电梯,高德可能会推荐我选择楼梯。
也就是说,高德地图实现室内导航和室外导航无缝衔接的关键就在于,将两种调取数据坐标的技术引擎衔接融合,让用户体会不到二者实际内核的差异。
据曹颖介绍,高德地图目前已经拥有全国上千家商场购物中心的室内地图,但并不是所有购物中心都能实现室内导航和室外导航的无缝衔接,北京目前支持26家商场购物中心。当然,于我而言,我最希望它能够早日将北京新奥购物中心纳入其规划中。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