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向把创业视为一件非常有风险的事。说起来挺矛盾,创业者经常看不起那些职场金领,但是前者在后者眼中也只是一群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浪汉而已。所以这里最大的挑战就是:一个人如何让自己勇于拓展机会,但同时又不要冒太大风险,乃至于丢掉饭碗血本无归?讲到成功的把这两点结合在一起的方法,Reid Hoffman应该是最有发言权的。
LinkedIn的经历让他了解了职场万象,按他的说法,渐进式的职业规划和冒险创业是可以两全的。他发明了一套独有的职业规划理论,叫做“A-B-Z 职业规划”法则。这虽然也是在做职业规划,但是却强调试验、鼓励不确定性。而且它也不仅仅适合年轻人,对于三四十岁的“职场老人”来说一样适用。所谓的A、B、和Z分别都是什么意思呢?
A-B-Z 职业规划
A指的是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叫主业。比如说它可能是你的专业,是你优势比较集中的领域,你是喜欢它也好不喜欢它也好,现在都得靠它吃饭。用不断的、小小的进步把主业做好当然是属于“敬业”的范畴,不过,当你逐渐的发现你可能需要一个更大的改变的时候,那就是转变到B计划上的时候了。这种转变绝对不是随机的瞎选,而是根据你已经有的经验和知识去看一条新的路径,并且等待这条新的路径逐渐变得清晰。当然,一旦你变完之后,这个B计划就成为新的A计划了。
这个从A到B的过程是最微妙的地方。为了保持决策的合理性,让自己停留在一个安全的轨道上,但同时又不束缚手脚,值得鼓励的方法是去有选择的“赌”一些后果可以收回的小事。既然咱们已经决定要给自己做出些改变了,那走些小弯路是肯定的。不过最好别让他们带来比较永久的损伤。同时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A计划和B计划逐渐靠拢,让B计划可以帮助到主业上,别变成完全的“不务正业”。
A指的是主业,B自然就是一个潜在的可以去达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标的另外路径。假如A不管用了,你可以尝试在B上面投入更多的时间。B可以是一个和A同类别的事情,这样的你的技能是可以转移的。也可以是一个新发现的、不同领域的机会。那你怎么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换什么时候不应该换呢?有些改变比较小,比如说换个部门,但有些改变就比较大了,比如说换工作,甚至完全改变一个行业。说实在,在做出改变之前谁也不知道自己变得对不对。不过,起码在科技领域,一个基本的一般规律是在大潮到来之前行动要比在大潮到来之后行动好。这说明,如果你想去抓住某些机会,就必须得冒你自己很努力的去做,但是结果这个浪头没有来的风险。具体到每件事情的话,该不该跳,什么时候跳都是个人洞察力、直觉、运气等等的融合。
最后,Z是一个保底选项。也就说,假如你的冒险全部都失败了,最差能怎么样?这个问题要想好,因为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处境的人保底选项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人越年轻他冒险的成本越低。毕竟,我们平常说的所有关于创业的东西,恐怕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那是因为他们会带来真正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最让人害怕的。所以想要解决这一点的方法就是在底下垫一个非常确定的计划。那就是计划Z,计划Z会确保你就算所有其他东西都搞砸了也还不至于露宿街头。它存在的最大意义是让我们对自己能承受多大的失败有个谱,虽然说不管什么样的失败肯定都是让人痛苦的,但是没有计划Z的话可能我们根本就不敢去冒险。
从失败的婚恋网站,到PayPal,再到LinkedIn ,看看 Reid Hoffman这些年
直接启发Reid Hoffman开发出这个ABZ法则的是他自己的职业生涯。值得注意的是,Hoffman和许多硅谷的传奇人物相比恐怕是要“普通”多了。他既没有大学辍学、也不是电脑天才,但是由于他总能敏锐观察自己的职业轨迹,善于辗转腾挪,依然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他在离开学界之后首先创立了个婚恋网站叫socialnet.com。他的朋友Peter Thiel和Max Levchin当时创办了PayPal。出于对好朋友的支持,Hoffman决定把自己的空闲时间都贡献出来,每天在自己的公司工作到半夜,然后给另外俩人打电话去处理PayPal的事情。这种同时做两个创业公司的高强度生活持续了一两年,很快,他的A计划快不行了,网站关门在即,当时他的面前有两个B计划:要不找一份比较安稳的其他的技术工作,要不在第一次创业已经失败的情况下再赌一把,加入PayPal。Hoffman想了想,选了第二个。
PayPal迅速崛起后,后来的故事咱就都知道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还影响到了Reid Hoffman人生的第二次重大决策。2002年PayPal以15亿美元被收购,员工们在发了大财之后都跑去度假了。而他估计是还没从这几年来过山车中的经历中缓过劲来,在澳大利亚的海滩上躺着晒太阳时,突然一拍大腿,发现:“不对!我这些年这么多起起落落而最终不死,就是因为我总是在寻找新机会,并能够灵活的调整方向。现在PayPal刚刚发了大财,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就完事儿了,现在应该趁着这股劲,利用手上的资源,赶紧再开始一个B计划。”当天晚上他就飞回了硅谷,开始创办LinkedIn。有意思的是,PayPal的好多其他元老们在全世界旅游了一年回来以后,正闲的发慌,结果发现LinkedIn已经在蒸蒸日上了,不禁吃了一惊,后悔他们错过了这一班车…
以下是一些小Tip,让我们在探索自己的航线时尽量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 开始一个兼职小项目(side project)。除非你需要立刻做出一个决定,否则的话一个非常好的开始B计划的方法是给自己一份空闲时间干的事情。比如说,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来学一个技能,做一份兼职的实习,开一个兼职的咨询服务,等等。我们讲的这个兼职计划和业余爱好等这种完全陶冶情操的活动不一样,它指的是一个有着成为全职工作潜力的事情,只要在时机成熟,你就可以做出转变。就跟Google和3M这样的公司让员工每周花一天的时间在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项目上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自己个自己也制定一个这样的计划。
- 人一辈子不管在哪个阶段,都应该把学习作为是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世界上大部分人的教育在从学校出来以后就基本上停止了。可能逐渐的他们看电视剧的时间会远远超过充实自己的头脑的时间,人们会投资股票,不会去投资自己。在这个问题上大家可能有不同看法,毕竟人们还是要生活的,钱财也是需要管理的。不过Reid Hoffman建议大家在不管什么时候,应该永远优先选择那些能提高自己能力的活动。(我插一句,这个确实反映了从富兰克林时代就开始的那种美国式的、完全实用主义的勤学价值观)
- 给自己两个身份,一个人拥有双重身份能带来哪些好处?我见过很多人在做自己的全职商业工作的同时还做一份非营利组织的工作,这两件事情经常能够相互促进。比如说你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然后在空闲时间再组织一个行业协会,协会里遇到的人经常可以给自己的全职工作也带来发展,这是直接第一点比较“有用”的好处。另外,我们也知道这种跨领域的经历是创造力最容易迸发的地方。
- 还有一个做法,就是试图把完全的“被工作定义的自己”和自己区分开。也就是说,不要用一个工作简历上的描述把自己给定死。比如说,在自己的LinkedIn主页上,大标题一栏可以不要写一个具体的公司的工作,而写自己的职业总体方向和追求。这是因为,如果你只关注某个人现在在做什么工作,那你可能会漏过很多这个人身上其他的价值。比如说某人是大公司高管,但他同时也很有可能是一个天使投资人。自然,我们在对外展示自己的时候也应该努力展示多个方面,因为人们会用同样的方式来看我们。
后记
之所以想把本文这些理论分享给大家,是因为这个法则完全可以说是我个人的指南针。半年前我第一次来到硅谷。当时下决心只买了一张单程票(来的时候就没想着回去),不过虽然胆子够大,但对加州我完全一无所知,只认识一个小NGO里的三两个人。这半年以来,我先后做过五份工作,最多时同时做四份工作。除了最开始的以外,其余全是因缘际会(PingWest也是),靠着四处寻找机会 – 做兼职项目 – 看准时间转移的方法一步一步扩大自己的视野。不得不说,这个ABZ法则太有用了,它就像一个航海家的仪器,能让人在未知的海域里一点一点找位置,并找准时机灵活转向。这个法则是给真正的冒险者准备的武器,所以也希望它能帮到大家。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