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新冠疫情

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

普通人大可不必担心。

光谱

发布于 2020年2月9日

2月8日下午,在上海市卫健委举行的发布会上,有卫生防疫专家表示,目前可以确定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增加了一条:气溶胶传播。

(目前已确定的三大途径: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气溶胶传播指的是飞沫、飞沫核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吸入后导致感染。

很多朋友立即开始担心了:难道病毒可以经空气传播了?是不是不能和感染者呆在同一空间里了?隔多远才能保证安全?

事实上,气溶胶传播和普遍理解意义上的空气传播有着较大的区别。

首先我们已经知道,飞沫和接触可以传播新型冠状病毒。

当感染者站在健康人的面前,说话、咳嗽、打喷嚏等,飞沫直接被健康人吸入,或者附着在物体表面上,健康人的手摸到它再触摸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组织,都会导致感染。

气溶胶 (aerosol) 是由极其细小的固体或液体颗粒,分散并悬浮在空气中,随着空气一起流动,而不是因为重力落到地面。比如,香烟和电子烟产生的烟都是气溶胶,前者为固体,后者为液体。

在病毒传播的语境下,气溶胶传播指的是空气中直接含有这样的病原体颗粒,被健康人吸入造成感染。

这些气溶胶是怎样产生的?两种最典型的方法就是咳嗽和喷嚏。咳嗽和打喷嚏能够雾化感染者上呼吸道上附着的唾液,甚者可能”扯下"一部分上呼吸道表皮细胞随着喷嚏喷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气溶胶。

当然,正常的呼吸也可以产生气溶胶,只不过比咳嗽和喷嚏产生的量小得多。

把你的呼吸系统理解为下面这个喷雾罐:当施加高压时,液体在高速喷出时就雾化了。

在 SARS 期间,香港淘大花园出现了该病毒的粪口传播,也是经由气溶胶的模式。简单来说,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在污水管中下落,以及静置时散发气体,产生了含有病毒的气溶胶,由于管道泄漏和通风设计等原因被健康人吸入。

当感染者呼吸、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气溶胶可以传播多远?

如果只是普通的说话喷出的唾液,直径100微米左右的飞沫往往因为重力不久坠落到地上了。横向距离在1米左右。

但是,如果感染者咳嗽了,飞沫最远可以飞6米左右,打喷嚏的话最远8米左右。这些飞沫在空气中可以停留10分钟左右。

当飞沫中的液体逐渐蒸发,到直径5微米左右,往往只剩下病原体本身,就称之为飞沫核,它们可以飞到10米开外的地方,在空气中停留更长的时间,甚至随空气流动被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但是,健康的朋友们大可不必担心,远方的空气中含有的冠状病毒会被自己吸入。

首先,飞沫核形态的病毒无法在空气中存活太久。

通常,只有细菌才能够在长时间空气悬浮中生存,而病毒并不具备细胞结构,尽管人们不认为病毒是“生物”,但可以确定的是,离开了生物,它们存活的时间极其有限。

在抗击 SARS 的时候,医学专家们发现紫外线可以比较高效地杀死这种病毒。阳光中含有紫外线,SARS 病毒在户外几个小时就失去了活性,无法再感染人。

SARS 也是一种冠状病毒,和本次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极为相似。普利策奖得主,传染病学专家 Laurie Garrett 曾表示,如无意外,新型冠状病毒在室外(包括空气中和物体表面上)的存活时间应该和 SARS 病毒类似。

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已戴上口罩,飞沫和飞沫核传播的最大途径已经消除;如果养成好的手部卫生习惯——在外减少触摸物体表面,摘、戴口罩前洗手,洗手之前不触碰自己的脸——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更是已经降到极低。

其次,不存在病毒达到“空气传播”的浓度所需的条件。
 

有人可能记得,去年7-8月,兰州发生了一次布鲁氏菌感染事件。原来,当地一家疫苗厂商使用了过期消毒药水,导致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形成含菌气溶胶,导致下风向的人接触到了细菌。

这一情况的发生极其偶然。正如前述,通常病毒无法像细菌那样,在较长时间的空气传播过程中仍然保持活性。而且,只有空气中含有足够大量的病原体时,才可能导致感染。

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只有聚集了成百上千名新冠病毒感染者,大家在同一时间一起打喷嚏,才可能出现普遍理解意义上的“空气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防控新冠病毒疫情需要对确诊患者进行严格隔离。
 

以及,这也是为什么,即使1月30日中国CDC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已经提到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专家仍在呼吁公众多开窗通风。

通风做的越好,室内空气流动就越频繁,空气中含有活性病毒的可能性就越小。

继续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并且养成良好的手部卫生习惯,足以保护你的健康,让新型冠状病毒无法入侵。

综上所述,气溶胶传播不等于“空气传播”。普通人因为气溶胶传播感染的可能性极低。

既然如此,为什么卫健委要把气溶胶传播列为传播途径之一?

因为,如果有这种途径,且具备一定的可能性,尽管对于普通人来说很低,也要列上。

事实上,医护人员比普通人更容易因气溶胶传播感染病毒。比如,长时间和患者呆在同一房间内,如果保护措施没做好(比如防护服泄露),就会暴露给病毒。而且,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操作时,都会产生气溶胶。

所以,医护人员更需要注意气溶胶传播,普通人不必太过于担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新冠疫情」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新冠疫情」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光谱

品驾 高级主笔,关注汽车相关前沿技术和产业链。原品玩硅谷主笔。欢迎联系我交流行业信息,分享新闻线索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