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Netflix

《后翼弃兵》里想让人n刷的历史彩蛋

一部向女性致敬之作。

李禾子

发布于 2020年11月26日

最近几周,最受剧迷欢迎的剧集无疑是《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豆瓣9.1分,烂番茄100%新鲜度,Metacritic评分79分,这是Netflix这部新剧上线三周来取得的成绩。

——以下内容包含部分剧情介绍——

这部美剧改编自小说家沃尔特·特维斯(Walter Tevis)于198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贝丝·哈蒙(安雅·泰勒-乔伊饰)的天才国际象棋女性棋手略带悲剧性的成长以及最终获得救赎的故事。原著作者在小说发行一年后便因病去世,据说他本人也是一名国际象棋手,小说主角贝丝·哈蒙的原型则是美国男性棋手Bobby Fischer。

贝丝和Bobby和的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天才棋手,从小便展示出了超越常人的国际象棋天赋,并且在不到30岁就成为了世界冠军。而就像剧中贝丝饱受药物成瘾和酗酒的折磨,Bobby也一直被精神疾病所困扰。

《后翼弃兵》的整个故事横跨1950年代中后期至1960年代末期,这几年可以说是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为动荡也最具激情的时期之一,涌现出了民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及性解放等等新的社会风向与思潮,旧的秩序与规范在土崩瓦解,新的规则正在建立尚未成型。这段时期因而也成为许多文学与影视作品源源不断的灵感来源。

《后翼弃兵》之所以受到观众欢迎,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恰恰在于它非常精准、细致地还原了那个年代的历史样貌,不论是怀旧的布景、人物的发型穿着,还是具体到台词中的细节,都是这部剧引人入胜的历史彩蛋。

而剧中人物的成长轨迹和他们做出的每一个选择,也和当时历史时期下的社会发展状况脱不开关系。

一个女孩的特殊童年

其实,体育竞技类题材并不是观众接受度很高的题材,尤其像《后翼弃兵》里的国际象棋也并非一项观赏性很高的运动,需要观众清楚规则。因此要拍好这类题材不容易,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

《后翼弃兵》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它一方面花了很多心思在还原历史上,调动观众感官;一方面也把更多重心放在了展现人物心理变化及成长等等能够引起多数观众共鸣的部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体育运动给人带来的距离感。

主角贝丝是一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这种悲剧更多是时代悲剧的照射。

故事从1957年贝丝9岁开始,那年她因为母亲车祸去世被送进了孤儿院。第一集中,当院长迪朵夫在办公室查看贝丝的资料时,负责教堂与女性礼仪教学的郎斯岱在一边评价道,“我猜他(贝丝父亲)跟多数住在这一区的男人一样,是无忧无虑生活的又一个受害者。”

编剧安排这样的台词不是没有依据。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骤然增长,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占有全面优势,有统计显示1955至196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这也是郎斯岱口中“无忧无虑生活”的由来。

然而伴随经济增长的,是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并在60年代到70年代之间到达一个高峰。

60年代前后的美国家庭普遍还是男人外出工作、女人做家庭主妇的情况,在这种力量对比之下,许多有才华与学识的女性无法得到施展,个人价值无法得到体现,终生活在男性的阴影之下。因此很多不满生活现状的女性开始选择用离家出走或离婚等方式进行反抗。

从后面的剧情可以发现,贝丝的母亲是位高学历女性。在一次闪回中,贝丝回忆起带着她离家出走的母亲烧东西的景象,她捡起母亲准备烧的一本书,书名为《单项函数和对称函数讲演》,作者正是母亲爱丽丝·哈蒙——康奈尔大学数学学院的博士。尽管拥有高学历,但贝丝母亲的婚姻生活却并不幸福,能看出丈夫并不能够理解她,两人经常发生争吵。

类似的安排还发生在贝丝后来的领养人,一对中产阶级夫妻身上。贝丝的养母艾尔玛是一名有着良好文化品位、会弹钢琴的全职主妇,但她的丈夫似乎并不爱他,时常以出差的名义离家多日,两人最终分居。艾尔玛酗酒过量死后,丈夫甚至也不闻不问。

父母离婚是贝丝悲剧的开始,在她被送进孤儿院后,过得也算不上快乐。

母亲去世后不久,贝丝就被送进了一家名叫“梅修之家”的孤儿院。这是一家有着基督教背景的孤儿院,迪朵夫院长一开始就向贝丝介绍了教堂,并语重心长地告诉贝丝,“我知道你这一刻因为失去亲人而难过,但悲伤把你带往低处后,祈祷和信仰会把你升到高处,高得让你看得到为自己敞开的新道路。”

迪朵夫的话很符合基督新教教义。在美国,宗教组织一直都有开办儿童福利院的传统,并一度在儿童救助方面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基督新教教义倡导拯救精神和劳动自赎精神,并认为较之其他贫困者,孤儿显然不应该为其苦难负责,因此也格外关注孤儿问题。

不过梅修之家的问题也慢慢显现。尽管表面上迪朵夫院长看起来非常和蔼,但这里实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地方,注重礼仪,要求女孩们随时保持言行,不允许剩饭,统一作息时间,女孩们难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贝丝15岁被领养时,迪朵夫还谎称她只有13岁,给她不符合实际的更高评价,以期给领养人一个好印象。

也是在梅修之家,贝丝第一次接触到了被她认为是维他命、实则是镇定剂的绿色胶囊。女孩们每天都会排队领取服用,护工只告诉新来的贝丝,这个胶囊是“用来镇定情绪”的。

目前并没有更多信息可以作为孤儿院给孩子发放镇定剂的现实依据,不过镇定剂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的确风靡一时。一种名为“米尔敦”的小剂量镇定剂是当时最受欢迎的处方药,医学杂志甚至会刊登一整页广告来宣传,这种镇定剂在当时完全合法,因为可以对抗焦虑,也备受许多上流社会和好莱坞人士的青睐。

有调查显示,截至1960年,女性服用米尔敦等镇定剂的可能性是男性的两倍。这也为剧中贝丝的养母艾尔玛经常服用一种名为“xanzolam”的镇定剂提供了依据。

在梅修之家服用绿色胶囊成为贝丝药物成瘾的开始。关于孤儿院为什么要给孩子发镇定剂,也有网友猜想可能是一种艺术化处理:

“这个作者应该是关注过二战德国心理学家建立的雅利安优生学精英教育学院,然后把那些学校复制过来的,一般那种学校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拿小孩做各种实验,所以这个给小孩发药应该是为了制药公司人体实验收集信息。”(豆瓣@卡尔米凯尔

事实上,这一时期美国儿童福利制度还非常不健全,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儿童福利院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要求儿童接受相同的教育方法,使其个性受到压制。20世纪50-70年代正处在美国儿童福利立法的高峰期,政府对儿童福利院的干预正在加强——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后来梅修之家不再提供绿色胶囊给女孩们了,“政府刚颁下州法,不准给小朋友提供镇定剂。”

向女性的致敬之作

与其说《后翼弃兵》是一部讲国际象棋的剧集,不如说只是以国际象棋为支点,串起主角贝丝一路以来的成长。换句话说,国际象棋代表了能够给一个人带来救赎的——梦想。

为了将成长刻画得更加真实,《后翼弃兵》中有大量对国际象棋相关玩法和规则的直接展现。

贝丝在孤儿院地下室第一次接触到了国际象棋。她的学习速度是惊人的,没用多久时间就打败了教他下棋的校工萨贝。萨贝告诉她,“你该学习西西里防御了……以后你还需要学会其他战术,列文菲舍变着、纳依道夫变着……”

西西里防御是国际象棋的开局方式之一,国际象棋最初阶段称为“开局”。为人熟知的开局走法有好几十种,而其中又有好几百种被赋予名称的变着。《牛津国际象棋大辞典》列出了1327有名称的开局与变着,从平和的局面型走法,到激烈的战术型走法均包括在内。开局的目的,是让棋子走到可以影响棋局的位置,控制中心,保护国王的安全,避免兵出现弱势,棋子适当的调度,以及创造比对手有利的优势等。

事实是,职业棋手们通常会花费数年时间来研究开局,而随着开局理论不断演进,许多棋手甚至终其一生都在研究开局。这解释了为什么贝丝每次比赛后都会接着复盘当天的棋局,以及为什么剧中棋手的下棋速度都那么快——除了有艺术化处理的成分,富有经验的棋手对开局的套路其实早已烂熟于心。

剧中视觉化的处理,贝丝经常会在夜晚躺在床上复盘棋局
剧中视觉化的处理,贝丝经常会在夜晚躺在床上复盘棋局

有一天练习,萨贝让贝丝见到了一种她之前没有见过的开局方式——后翼弃兵。

可以这样理解这个术语,为了让皇后能够获取对中间场地的控制权,棋手会不惜通过放弃皇后一侧的边翼兵来获得开局优势。如此看来,后翼弃兵做剧名非常合适,“皇后”是国际象棋所有棋子中唯一的女性角色,贝丝也是这个圈子为数不多的女性;“弃兵”则可以理解为贝丝为了成为世界冠军所付出的代价。

女性的确不是国际象棋运动的主角,贝丝第一次对此有所体会是在被邀请去邓肯高中的棋艺学会进行示范时。当时与贝丝进行车轮战的都是比他大很多的男生——车轮战,也是棋类比赛中高手对低手之间一种带有表演性质比赛。

贝丝女性的身份实际上也给了这部剧除个人成长外的另一层含义。

国际象棋那个年代在美国的普及度原本就不如苏联和格鲁吉亚等欧洲国家,甚至还有很多人会把国际象棋和国际跳棋搞混。这种情况直到1972年鲍比·菲舍尔拿下世界冠军,才进一步推动了国际象棋在美国的普及。

贝丝去莫斯科参加比赛时有很多热情观众在场地外等候
贝丝去莫斯科参加比赛时有很多热情观众在场地外等候

放在世界范围,女性棋手数量也远远少于男性。尽管根据中世纪文献记载,国际象棋曾是许多女性的爱好,这种局面很可能结束于国际象棋规则的改变(皇后走法增多力量增强),同时这项运动也从领主和夫人们的休闲游戏,变成了街头巷尾的激烈竞技,被认为不再符合女性身份。

随着时间的演进,女性棋手少的原因慢慢演变成了另一种说法:女性天生不适合也不擅长下棋。1897年,《美国象棋杂志》的一篇文章写道,女性的棋赛中充满了“不合逻辑的失误”,并猜测原因可能是女性佩戴的铁丝发夹;1906年,《拉斯克象棋杂志》认为缺少女性象棋大师是女性缺乏“专注力、全局观、客观性以及最重要的原创性”的自然结果;1964年,《象棋世界》的春季刊还登载过一篇题为《女性棋手的自然劣势》的文章。

甚至刚刚提到的美国第一个国际象棋世界冠军鲍比·菲舍尔对女性下棋的态度也非常狂妄,“她们都很弱,所有女人都是。她们比男人笨。她们就不应该下棋。她们就像初学者一样。”

这些都反映出女性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有实力的女性棋手被埋没,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这一点来说,《后翼弃兵》完全是对那个年代社会固化思维的反驳,站在了女性这边。

不只是贝丝,我们在贝丝的好朋友乔琳身上也能看到类似的轨迹。一个黑人女孩,最终获得了律师的职业,看过《绿皮书》的人应该可以想象那个年代黑人的社会处境,而律师在美国一度都是女性无法从事的职业,直到女性大法官金斯伯格给这一切带来改变。

《后翼弃兵》的原著作者沃尔特·特维斯1983年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曾透露将主角设置为女性的原因,是想跟在那个年代非常聪明的女性致敬,并指出在封闭的60年代,很多女性都被迫隐藏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己却非常喜欢贝丝的机智、独立和勇敢。

《后翼弃兵》是一部向女性致敬之作,它同时包含了非常多精致的细节处理,哪怕是运镜与构图都十分讲究,是一部值得n刷的作品。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Netflix」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Netflix」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李禾子

品玩作者,关注技术和内容的结合,负责报道有趣。欢迎关注「22世纪漫游指北」公众号,线索采集微信:lhz_940107。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