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智能门锁

一入冬,智能门铃门锁失灵了

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换电池来解决,就像电脑绝大部分问题都可以靠重启来解决一样。

IT时报

发布于 2021年1月18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时报”(vittimes),作者:孙妍。


近日,微博CEO王高飞(微博ID“来去之间”)吐槽自家的智能锁掉电快,“昨天换的电池,今天早上就没电了”。排查得出的结论是内外温差太大产生的冷凝水造成电池盒短路,解决方案是换一把锁。

大冬天智能锁突然失灵被锁在门外的案例并不在少数,最大的问题出在电池上。

电池掉电快还殃及了智能门铃,据上海用户施先生反映,在寒潮期间,家里的智能门铃突然失灵,经过一番排查后,问题同样指向电池。

电池惹的祸

最近,施先生发现家里刚安装三个多月的智能门铃失灵了。

有人在门外按铃时,智能门铃不会响铃,而且,手机App上智能门铃在有人逗留、有人按门铃时所拍摄的视频,也都被清空。

图源:Pixabay
图源:Pixabay

这让施先生有些纳闷,他所使用的智能门铃套餐中,包含了视频回看功能,但套餐要到2021年10月才到期,时间尚早。

难道是智能门铃没电了?但App上显示门铃还有75%的电量,而且距离换上新电池还不足一个月

自己无法排除故障,施先生拨打客服电话进行报修。维修人员上门后,先排查门铃与家中铃铛是否距离过远导致无响应,但将家中铃铛移到离门最近的极限位置,仍无响应。

随后,为了解决用户App上没有视频回看记录的问题,维修人员将整个设备复位后重新绑定手机,但仍未解决问题。

施先生家曾安装过一款无视频抓拍功能的普通蓝牙门铃,门铃和家中铃铛的安放位置与当前这款智能门铃无异,基本可以排除门铃和铃铛距离过远,信号受到金属材质大门阻挡的因素。一般在不刻意屏蔽阻挡的情况下,门铃的信号发射范围在200米左右,可以保障大部分家庭的需求。

最后,维修人员还是通过更换全新电池,排除了上述所有故障。

施先生的遭遇并非特例,“这几天我还遇到几户智能门铃失效的维修案例,换了新电池就好了。

维修人员判断,近期寒潮温度较低,降低了电池的续航能力,是智能门铃故障多发的主因。

一开始,App显示还剩75%的电量误导了维修方向,所以维修人员建议,当发现门铃不会同步发出铃声或铃声断断续续时,就可判断为电池亏电

让施先生有些郁闷的是,在此次维修换上新电池后不到5天,App上电池又显示只剩75%的电量,此时施先生已将触发报警和拍摄的灵敏度调到最低,拍摄时长调到最短,但这仍阻挡不了寒潮的侵袭,在寒冷的冬天干电池续航会大打折扣。

干电池扛不住寒冷

智能门铃和智能锁一样,近几年开始被大众普遍接受,特别是比起要打孔穿墙的摄像头,完美伪装的可视门铃备受追捧,也发挥了巨大作用,智能门铃抓住偷快递的贼这类案例层出不穷。

但是,智能门铃到底该选用干电池还是锂电池?电池之争从未停止。2020年4月,小米门铃2选用干电池又引发了一波讨论。

智能门铃背面的干电池,图源:小咖科技
智能门铃背面的干电池,图源:小咖科技

锂电池的好处在于可以扛得住极寒天气,适应最低-40℃左右的环境,而普通干电池在零下环境中罢工在所难免,而且干电池无法重复充电,后期维护成本高且不环保。

施先生家的智能门铃使用的便是干电池,他算了一笔账,智能门铃从10月初安装至今,已更换了2次电池,每次换4节5号电池,相当于平均一个半月更换一次电池,若以一节普通电池2元来计算,每次更换成本是8元,一年的用电成本是64元。冬天掉电速度更快,一年的维护成本直奔100元而去

若已安装干电池类的门铃,建议可以选用重复充电的锂电池,相对更耐寒且更环保

当然,这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毕竟用上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斯拉仍旧在冬天里遭遇续航焦虑,新能源车在冬日里普遍续航只剩六成。

今年寒冬下的新能源车续航腰斩也被吐槽为“电动爹”,图源:采访对象
今年寒冬下的新能源车续航腰斩也被吐槽为“电动爹”,图源:采访对象

寒冬下的电池之困,不仅让新能源焦虑,更让智能锁、智能门铃等智能家居无法在寒冷的北方和高原普及。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门锁」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智能门锁」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IT时报

做报纸,也懂互联网,这里是《IT时报》(IT Times)微信版。作为上海一份IT类周报的新媒体产品,这里汇聚了关注全球IT业的魔都资深IT作者。我们追求原创独家新锐,以及读视听多种表达方式。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