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特斯拉放弃换电,专攻超充技术,原因是他们调研发现用户更爱超充。
那么,如果换电是免费的,可以有人帮你换,可以租用电池,甚至还可以实现电池升级呢?
这项在很多年前被特斯拉放弃的模式,蔚来却在三年时间里苦心钻研,换电站技术升级,换电站加速建设,甚至正在一条条高速公路上分布,不但是蔚来能源服务体系中的核心,而且还成为蔚来服务体验中独特的一环。
NIO Power成绩单
7月9日,首届蔚来能源日(NIO Power Day),是对蔚来能源布局的一次系统性梳理,其中干货如下:
NIO Power,全场景能源服务体系,它包括车桩站人云五个部分,即移动充电车、充电桩、换电站、道路服务团队及蔚来能源云系统。
简单地说,就是用户在日常大多数出行场景中,都可以通过蔚来的移动充电车、充电桩、换电站或一键加电服务进行充电,同时蔚来通过自己的能源管理系统,运营和管理蔚来的整个补能体系,比如充电桩、换电站FOTA升级,电池维护及数据信息等。
去年蔚来推出的BaaS(Battery as a Service)购车方案,进一步挖掘车电分离的商业价值,可以说,在充电领域,蔚来是走在前列的。
NIO Power成立三周年以来,蔚来也公布了截至7月9日的成绩单:
蔚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301座换电站,累计为用户提供了超290万次换电服务,和超60万次一键加电服务。近日,蔚来换电站正式出海,发往挪威。
除了以上的成绩,蔚来还公布了充换电网络建设目标:
蔚来2021年换电站建成目标总数700座以上;
从2022年至2025年,在中国市场每年新增600座换电站;
至2025年底,蔚来换电站全球总数将超4000座,其中中国以外市场的换电站约1000座。

蔚来将用户距离换电站3公里以内的住宅称为“电区房”。截至目前,有29%的蔚来用户住在“电区房”;到2025年,蔚来希望将有90%的用户的住房成为“电区房”。
同时,蔚来宣布向行业全面开放NIO Power充换电体系及BaaS服务。
换电的商业价值
其中,可以重点说一下蔚来的换电和BaaS模式。这是蔚来能源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会是未来带来更大商业价值的模式。
换电模式从解决用户充电痛点的逻辑来看是十分完美的,用户不需要花费过长的充电时间,并且在后续电池升级时,还可以享受到能量密度更高的新电池,也就是蔚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服务体系闭环的意义之所在。
当然,这项曾经被特斯拉放弃、如今很多主机厂也没有轻易尝试的模式,当然也存在它的弊端:投资大,短期内回报低,并且可能会被日渐进步的超充所取代。
但是,蔚来并不这么认为。
关于当400kW超充或者800V的超充技术越来越普及时,换电模式的优势是否还存在,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和蔚来汽车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秦力洪从技术和商业发展前景两方面进行了回应。

沈斐认为,换电站占地小,且空余时间一直可以给电池充电,其使用效率高于超充站。
换电模式还可以对电池安全进行管理,同时蔚来车电分离价值,也为后续的BaaS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物理基础。
秦力洪进一步解释,不要忽略NIO Power提供的“可升级”服务,换电体系可以支撑电池升级。
基于车电分离和换电模式,蔚来的BaaS模式应运而生:车主以低于整车售价的价格购买车身,电池则采用租赁的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所购买车型,但是,电池的使用需要每个月支付月租费。
以ES6为例。一款配有70kWh电池的性能版ES6整车售价在39万元,如果选择电池租用方案,车身售价为32万元,降低7万,如果选择100kWh的电池,车身价格会更低,达到31万元,相较于整车价格减少了12.8万,两种能量密度的电池月租费用分别为980元和1480元。

自从BaaS购车方案出来,网上很多人都在讨论它是否划算,甚至根据电池成本降低和折旧率、以及利率等因子计算得出结论:若使用3年,最划算。当然,因为涉及的因子不同,也有计算是6年的。
BaaS其实是让电池成为一个独立流通体系的用户金融手段。但是,这显然不是一个让用户如何省钱的问题。
BaaS 不仅能够降低用户购车的门槛,还能将蔚来布局的换电服务打通,对于用户来说,还能体验蔚来“可充可换可升级”的能源管理模式。
在今年3月的财报电话会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称,采用BaaS模式购车的用户比例已经达到55%。
如何持续?
换电虽然进一步打通了蔚来对用户的服务闭环,但是它能形成未来盈利的商业闭环吗?
前述中我们提到,换电的劣势是投入大,虽然在秦力洪看来,换电是针对用户服务的一项投资,不存在“亏钱”的说法,但是作为独立公司运作的NIO Power,实际上确实存在着盈利模式问题。
此前,北汽新能源曾推出EU快换版尝试换电,用户以7.98万元的价格购买车身,然后按照里程选择电池租用方案,比如400多元1200公里,600多元1800公里。但是这款车型并没有在私人消费市场推广起来,相反,出租车市场率先打开了局面。
一般来说,很少有企业会选择像蔚来一样大量砸钱,而是选择和第三方换电站运营公司奥动新能源合作,奥动新能源推出的4.0代换电站可以实现多车型共享换电平台。包括长安、上汽荣威、北汽新能源等,都是与奥动新能源合作。这些品牌目前也都是在做换电运营车市场。
作为第三方换电运营的奥动新能源,正在大量布局换电站,其现在建成的充电站数量高于蔚来,是目前换电市场的最大玩家。
主机厂这种To B先行,To C适当跟进的方式,也是大多数储备了换电技术的企业的思路。
吉利旗下全资子公司易易互联科技已经开始在全国大量建设换电站,同样主攻出租车、网约车等运营市场。
上汽R汽车也推出了“可充、可换、可升级”的动力电池架构,并选择了与奥动新能源合作。
这并不意味蔚来的To C换电模式就不受欢迎。奥动新能源负责人也说,像蔚来一样定位中高端的品牌,可能更喜欢跟蔚来合作。
据品驾/品玩了解,也确实有过一些中高端的品牌私下接触过蔚来,探讨采用同等规格的电池以便未来也可以接入蔚来的换电站。
此前,奥动新能源联席董事长张建平曾表示,建一个站,有100辆车就挣钱,超过60辆,3~4年就会盈亏平衡,之后实现盈利。
所以对于蔚来来说,每天的换电数量达到100辆,也是一个盈利指标。抓住与蔚来定位相似的高端品牌,让NIO Power成为行业能源管理的服务商,对于NIO Power的独立运营,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但是,眼下的困境是,尽管换电模式在中国得到政策支持,但是包括大众、BBA等外资品牌似乎还没有布局换电的想法。
自主高端品牌极氪、岚图等都更青睐于研发自己的超充技术。
不过,在小米宣布造车后,有消息称,小米生态链企业正在布局换电技术。随着更多科技企业进入造车领域,加之换电正在迎来政策风口,对于蔚来来说,会是一个机会吗?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官方提供)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