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音乐市场

互联网冲浪未解之谜:热搜#难听#里面到底有什么?

我们不需要一个让#难听#肆意发酵的的名利场。

第三方认证作者

颛顼

发布于 2021年8月31日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南都周刊”(nbweekly)作者:罗欢 编辑:林意欣


关键词#难听#在一周之内两次登上热搜榜之后,广大网友终于又一次感受到了这个亘古不变的热搜的魔力。

哪怕距离它带着ninepercent新歌《创新者》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眼中已经过去3年,但它的每一次亮相,都依旧神秘。超52亿的阅读、100多万的讨论量,无不彰显自己纵横话题圈的“顶流”形象。

很难相信,就是在这个无数宣发人员想热搜词条想到头秃的时代,#难听#只用了两个普普通通的两个字眼,就为自己做到了长久保鲜。这就好像是有一个“难听歌曲”系列的盲盒摆在你面前,你知道它会很难听,但又很想知道它能难听到多么“清新脱俗”。

可是一旦你戳破这个“剧透、但又不完全剧透”的效果,点进去就会发现——

被嘲#难听#的歌

正在饭圈自嗨

2020年年末,《2020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开篇词的8个大字可谓是道破了去年内地音乐市场的真相:

“破圈无力,自嗨就好。”

面对破圈无力的歌,要问饭圈的自嗨能到什么程度,微博热搜#难听#从不会让你失望。

在随时勾起网友的好奇心之余,饭圈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个话题的另一个神奇之处:无论你多想听听网友怎么嘲一位歌手唱得难听,无论实时微博里有多少网友吐槽这首歌难听,热门微博的评论里,都会是清一色的“好听”。

艺人唱歌唱出翻车现场时,评论里得是好听,而且还在期待更多惊喜。

多人合作的歌曲如果被嘲的难听,那它的评价多半就会是一阵一阵的“好听”,甚至还有粉丝会在团歌中东拼西凑剪出单人cut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尽力撇开和团歌的关系。

但这番操作还只能算是站在了第一层,真的的自嗨已经到了第五层。比起难听而不自知、明知难听却不承认,更迷惑的是,有的人知道上热搜的这首歌很难听,还要靠这一波热度乘机安利其他视频。

这一致的控评,不仅让人质疑自己的耳朵,更叫人分不清#难听#到底是个群嘲热搜还是安利热搜。但哪怕网友的褒贬不一,只需静待#难听#的热度褪去,歌曲的好坏会被量化成一一串串飙升的销售额,成为粉丝口中的“实绩”。

去年年底,王一博新歌《我的世界守则》与#难听#一起被刷上热搜,当天话题最高热度超123万。但上线5分钟销量600万张,上线2小时20分钟销量突破千万张的成绩依旧让这首歌成为网易云2019-2020年最畅销数字单曲。

而今年4月,鹿晗新歌《咖啡》在QQ音乐上线4分钟达成钻石唱片,销量迅速突破100w+,12小时播放量破1000w,12小时听歌人数破270w,30小时评论+弹幕破10w,可它也毫不意外地使当天的#难听#实时热度最高升至489万。

数据来源:@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
数据来源:@社会网络与数据挖掘

不只是销量与#难听#热度正在明争暗斗,当《2020腾讯娱乐白皮书:音乐篇》华语新专辑销量榜top10与新曲传唱度top10的歌曲同框,这是流量爱豆与网络歌手的对打,也是音乐平台与短视频APP的正面较量。

这一年,每一个行业都在讨论“内卷”,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音乐综艺办得风生水起,一波又一波人说着为音乐而来,但内卷这场风,终究没出现在娱乐圈的舞台。

可饭圈仍在自嗨。“破圈”这两个字,被无数人从年初喊到年末,问题是,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假唱成了常态。听众们不断降低的对于“唱功”的评定标准,“全开麦”需要靠粉丝祈祷,修音被修成电音变成理所当然。

很多歌手的基本功不够扎实,练习一两年甚至是一两个月就能出道,带着KTV水准的唱功走进娱乐圈就能拿到普通人一辈子都赚不到的收入。

对啊,既然钱这么好赚,又何必那么拼呢?

被嘲#难听#的歌

我听不懂却大受震撼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难听#能在热搜屹立不倒,粉丝们的为爱发电只是原因之一。流量不是原罪,一首歌能被大众吐槽难听,究其根源,也应是歌曲本身的质量问题。

或许是考虑到一些爱豆的唱功,所以制作团队会直接编写最简单的旋律,这也是歌曲会难听的原因之一。不过,一些流量明星也能拥有高质量且出圈的作品,而老牌歌手同样会有被贴上“难听”标签的时候。

几个月前,汪峰与张艺兴、GAI周延跨界合作,发布新歌《没有人在乎》。虽然网友们一直调侃汪峰与热搜的缘分,虽然这首歌的歌名是“没有人在乎”,但这次的新歌却在发布当天热度高涨。只不过,这些在乎的人中,除了用少量用彩虹屁占领了部分热评的粉丝,超13万的人是在#难听#的话题下表达了自己的尴尬。

是的,大概没有人会想到,有朝一日能看到纵横华语乐坛几十年的汪峰令自己大跌眼镜。汪峰老师应该也没料到,有一天自己的作品底下会是肯定气场与建议二倍速的评论。

在人人都憧憬着展现个性化时代,说唱等小众音乐的市场早就被各类综艺节目打开。从这一视角看,一首将摇滚、流行与嘻哈的碰撞的《没有人在乎》,就像是班级里那个一定会拿高分的好学生,但听众的耳朵却用不及格的成绩让创作者回到了现实。

因为听众需要音乐的跨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喜欢在一首歌中听到各种元素的堆砌,也不代表华语乐坛需要无脑跟风韩流与欧美。不伦不类的曲风,也许乍一听挺酷炫狂拽,可最后都会在#难听#中相遇。

就在《没有人在乎》撕开了“跨界融合”遮羞布的几个月后,号称国际男团的INTO1又用一首新歌重新定义了“音乐国际化”。#难听#的又一次上榜,证明了无论是流量歌手还是老牌唱将,能把自己送上#难听#热搜,主要原因总归绕不开词曲的崩塌。

饶是中英文夹杂早就成了流量明星的歌词密码,文化隔阂也阻挡不了内娱歌手对英文拟声词的钟爱,我们还是很难understand有one天能see到这么international的song词。

于是,在看到这种没有章法、不知所云的但肯定no高级的歌上了热搜之后,总有人庆幸自己赶上了华语乐坛众神打架的时代。

那个时候,我们的歌词本上有爱情、友情和亲情,有对未来的畅想也有对历史的回忆,有对人生的感悟也能讨论社会议题。

周杰伦会告诉你“笑一个吧,功成名就不是目的,当自己快乐快乐这才叫做意义”,陈奕迅会唱“情人最后难免沦为朋友”,SHE会带你回忆“想看遍这世界”的少年时光,五月天会直截了当地戳破“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

这些歌的歌词并不一定华丽,但能做到让作品绝不空洞,你能听到歌手们在歌中唱幸福、唱怀念、唱孤独和痛苦,甚至从中找到共鸣。

经典老歌的魅力大概就在于此,这往往需要归功于音乐人的生活阅历。但是跟以前相比,如今,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演唱者,对音乐的感受都太匆忙了。

当创作者成为音乐这条生产线上毫无想法的“工人”,当演唱者远离最普通的生活,歌曲自然会缺乏一首好歌最重要的深度与广度。所以,它们的“难听”,其实也有迹可循。

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难听#?

在众人都嘲的#难听#词条中,有这样一种声音确实无法忽视:

“现在给音乐创作者的空间好狭窄,为什么XXX稍微尝试一下新的曲风就被说难听?音乐应该是多元化的。”

真的是这样吗?也许,另一位网友的精准吐槽能回答这类问题。

当听众嘲讽一首歌很难听时,并非是大家反对小众文化,很显然,它们只是想嘲讽那些把“多元化”当借口的粗制滥造。更重要是,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更多舞台上拥抱小众音乐。

要知道,一首好歌,如果想让大家听到,成本实在是太高了,而小众音乐更是音乐市场的收入洼地。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独立音乐人在线孵化器,网易云音乐曾于2020年10月发布《中国音乐人生存现状报告》,调查结果中,86%的音乐人表示需要曝光,49%的音乐人希望有更具有竞争力的收益。

我们也能从2020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张丰艳教授发布的《2020中国音乐人报告》看到,单纯的音乐收入,不足以支撑大部分音乐人的生活。报告显示,虽然2020年有超过七成音乐人从QQ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数字音乐平台获得收入,但仅有19%的音乐人的收入在1000元以上。

音乐创作的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是大部分音乐人必须面对的现实。不少音乐人都表示,若不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只好“曲线救音乐”,歌手薛之谦就曾在综艺节目录制时回忆自己努力做生意→赚钱→做音乐的经历。

踏踏实实做音乐的人在为生计发愁,捞快钱的人却赚得盆满钵满并沉浸在自我感动与自我肯定中。如果这时候听众还一味容忍,长此以往,势必造成音乐市场的恶性循环。

销量转化为各大音乐平台上的Title那一刻,销售额成了一位歌手的热度指数与带货能力指标,这会成为粉丝炫耀的资本,更会变成资本选择的参考条件。

最后的最后,粉丝沦为一个转评赞机器、一个偶像眼中的ATM机,他们需要关心销量图的出图速度,关心自己“本命”在团歌中唱了几句词,关心自己喜爱的歌手又多了几个代言,只有作品本身会被时间冲淡。

不同于现在拥有一群粉丝一味地叫号,唱片时代里的歌手,要靠作品和实力打响的自己名声。

那时候也不是没有偶像,那时候的许多歌在家长眼中也是靡靡之音,但那些看来不太成熟的歌手就是靠着自己的唱作能力让自己的歌在大街小巷被反复播放直到今天。

所以哪怕他们在一段时间内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再次走向舞台也能激起“时代的回忆”。2013年,当唱着《没离开过》的林志炫和唱着《走在红毯那一天》的彭佳慧踢馆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第一季》,全国同时段第一的双网收视率收视率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并不希望,等到这一代的偶像们登台表演的那时,只有三三两两的路人会问上一句:“他还出过歌?”,或是依旧吐槽道:“这也太难听了吧!”

听众正在期待华语乐坛能够重现辉煌,而这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能挖掘好歌的耳朵,需要有辨别能力的粉丝,需要更多专业的音乐人,需要一个更规范健康的音乐市场。

说的到底,是我们不需要一个让#难听#肆意发酵的的名利场。

END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音乐市场」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音乐市场」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颛顼
第三方认证作者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