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飞信

飞信停运,一代人的青春结束了

时代的眼泪。

IT之家

发布于 2022年7月26日

*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站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T之家”(ithomenews)作者:雨仔



IT之家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雨仔。

几天前,中国移动官网发布了公告,表示:和飞信业务将从 2022 年 9 月 30 日开始停止提供服务,届时将无法登录及使用和飞信。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和飞信的前身就是“飞信”,想必在座的各位,应该都曾用过飞信吧。

反正雨仔上大学时,因一句“收到请回复”,陷入了被飞信支配的恐惧。

此消息公布后,许多网友的青春回忆被勾起,纷纷流下时代的眼泪。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其实,和飞信停止提供服务并非是突如其来的事情,早在去年都流露出了苗头。

那时,和飞信进行了业务调整,不仅暂停企业注册,还取消用户超级会议、语音通知、群发信使等一系列体验权益。

包括多方视频、发送短信、短信提醒等基础功能也相继暂定。

当一款软件不再纳新、对老用户变得吝啬、无法保障功能时,就意味着其走向了终结。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此时此刻,和飞信的终结已成定局;但如果把时间倒退回 15 年前,谁也不会预料到它有朝一日会沦落至此。

2007 年,对于全球移动通信领域来说,堪称里程碑式的节点。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苹果发布了初代 iPhone,谷歌研发改良了安卓操作系统。

而在国内,作为即时通讯类软件的飞信横空出世

飞信的问世,在一定程度上,称得上颠覆行业的存在。

当时,诺基亚的辉煌仍在,大家通过手机联系别人的方式是电话和短信。

便捷归便捷,但资费不算友好,特别是短信,虽然一毛钱一条的单价不算太贵,但是一条接一条的发起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而飞信却是免费的,仅需双方成为好友,就能随时随地聊天,无限发送免费短信。

此外,飞信同样也具备融合语音、GPRS 等其他通信方式,覆盖用户所有的通信需求。

并且飞信不只是在手机端能应用,在电脑上也拥有客户端,双端同用的模式相当便捷。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如今大家在想要结交新朋友时,都会说“我能加你个微信吗”。

而在当时,“我能加你飞信吗”,才是社交时最常说到的开场白。

甭管是朋友情侣、老师学生、领导员工,每种关系之间的交流都能通过飞信完成。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飞信之所以能风靡,除了免费这一特性外,还因为有中国移动这棵大树做后盾。

虽说中国移动一直给人很呆板的印象,但当时推出飞信这项综合通信服务,绝对算是前卫的举措。

神州行、全球通、动感地带...... 移动靠着这三个杀手锏,在那个年代的用户数量吊打友商。

这为飞信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发行后仅 3 年,飞信就收获了 5 亿注册用户,高峰期活跃用户接近 1 亿的数字。

这个体量哪怕放在现在,也相当可观。

微信在当时尚未出生,国内即时通信软件的老大还是 QQ,飞信那势不可挡的发展架势,对 QQ 的霸主之位发起了强烈的冲击。

只是最终,飞信没能将 QQ 拉下神坛,不止于此,自己反倒掉队了。

从 2007 年到 2010 年,它于萌芽到巅峰,只用了 3 年;但从 2010 年到 2012 年,它于巅峰到衰败,仅用了 2 年

而且它衰败的时间点也很诡异,2011 年正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爆发式增长的起点。

在处处飘红的大环境下,它却“不合时宜”的掉队了。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导致飞信江河日下的原因,雨仔认为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于外因 —— 新兴事物的冲击

2011 年年末,腾讯推出了同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软件微信

得益于有 QQ 这个前辈做引流,再加上腾讯和三大运营商之间的良好关系,以及微信起初“小而美”的姿态,用户量发展得飞快。

其中有相当多的飞信用户,都转投到了微信这一新兴事物的阵营中。

在百度指数呈现的数据中,明显能看得出,微信兴起的起点和飞信衰败的开端,是重合的。

 图源:IT之家
图源:IT之家

另一方面便在于内因,中国移动对于飞信的运营策略出现问题,且跟不上时代变迁

从运营策略来看,飞信发信息虽然免费,但起初仅限于移动用户之间,联通和电信用户连注册的权利都没有。

直到 2012 年,飞信才给联通和电信的用户开放注册的权限,从一个专属于移动用户的封闭圈子,变成全方位社交工具。

从时代变迁来看,伴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增长,流量取代短信成为大众交流的工具。

靠短信起家的飞信,死守着短信不放,全然无视时代的变迁,不顾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

总的来说,在有新对手冲击的同时,自身又不思进取,被淘汰只能是时间问题。

虽说 2016 年,中国移动将飞信改名为“和飞信”,后续壕砸 8390 万元试图重现往日的辉煌。

但属于飞信的时代早已逝去,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为时已晚。

中国移动在推出飞信这件事上,起初是先明的,后来就变得短视了。

移动原本拥有傲人的资源,有能力将微信扼杀于襁褓中,奈何操作太菜、自断手脚,把一副好牌打烂了。

飞信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却输给了时代。

如今的黯然落幕,是冥冥之中就早已写好的结局。

说来也是唏嘘,虽说包括雨仔在内的许多人,都表达了对于飞信的情怀和惋惜。

但有一个现象表明,大家真的把飞信遗忘得太干净了。

那就是 —— 和飞信的那则公告是 15 号发布的,结果直到昨天才被发现......

这侧面也证明了,飞信到底凉得有多透

只能说,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既是积极的,又是残酷的。

再强大的企业,之于整个时代,都如尘埃一般渺小,只要敢固步自封就会被无情抛弃。

飞信就此退出历史舞台,其实再好不过,与其半死不活的苟着,不如彻彻底底的离开。

至少在生命的最后,还能刷一波存在感,让大家回想起往日的美好,感慨青春的结束。

如此,也不失为一种体面的告别吧。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飞信」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飞信」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IT之家

爱科技,爱这里 - 前沿科技人气平台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