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第二届戴森科技节以“发明,预见未来”为主题,借助多元形式,全方位呈现戴森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和核心技术,持续传递创新理念,启迪未来年轻人才。
活动现场,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James Dyson和首席技术官John Churchill通过视频寄语中国观众,分享戴森科技创新实例与其背后的理念,鼓励年轻人开启发明创造之旅。在圆桌环节,戴森工程师、戴森设计大奖2022年中国区冠军团队代表、教育及科技领域的先锋人物、资深媒体人,从多维角度探讨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共话发明家精神。众多媒体、怀抱工程或发明梦想的大学生、戴森用户、大众观众共聚现场,近距离感受戴森与众不同的品牌与科技理念。
科技为先,重新定义创新
去年戴森开展首届科技节活动,为消费者及媒体呈现先锋科技体验,成为了一场年度科技盛会。而此次戴森科技节作为“极客公园创新大会 2023”特别环节隆重亮相,除了创新科技汇集展示,更彰显了品牌独一无二的品牌创新基因。戴森作为一家全球性研究和科技公司,自1993年创立伊始就坚持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和敢于挑战、不惧失败的发明家精神,不断寻求突破和科技创新。
James Dyson分享道,“我希望能够鼓励大家,尤其是年轻人,成为工程师和科学家,以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去解决世界上的难题。”戴森一直以其发明家精神,积极启发和激励工程师通过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
作为戴森首席技术官,John Churchill对戴森的工程师文化深有体会,他进一步分享道,“戴森会坚持要求工程师们挑战极限,虽败不馁。从失败中获得启迪,积累经验后,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换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正是这样的精神内核,让戴森一路以来以领先的科技和发明,赋予戴森产品无限的生命力,始终走在科技的前沿。而这同样影响着戴森一代又一代的工程师,对他们而言,创造的热情、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求不会被改变。他们坚持科技为导向,不断在失败中学习,创造和改进更好的设计、技术和产品。
在新技术新概念不断涌现的时代,戴森的科技研发始终与市场或消费者紧密相关,旨在解决易被他人忽视的问题。戴森的6,000多名科学家及工程师每天都在以各自的方式,解决一个又一个全新的难题。“戴森将‘创新’定义为能真正改变人们行为方式的产品。”John Churchill在视频中欣喜谈到戴森最新创新科技和成果,“我们以全新的马达技术,打造出划时代的无绳吸尘器品类。今年新推出的G5 Detect 无绳吸尘器更是配备了最新最强劲的马达。同时,近期公布将在中国开启全球首发的Dyson Zone™空气净化耳机也标志着戴森将步入全新领域。”每一项颠覆性新技术和产品的诞生及迭代,都是基于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解决方案的目标,同时也是戴森践行发明家精神的体现。
着眼未来,启迪下一代发明家
多年来,戴森在深耕自身技术研发与创新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年轻人的创新能力,并积极投身工程教育事业,鼓励年轻的“血液”推动世界变得更美好。在圆桌环节中,戴森工程师马涛表示:“戴森始终认为年轻人天生就很擅长解决问题,无论是戴森设计大奖还是我们开发的科学工程教育资源,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激励更多年轻人探索创新,加入创造发明的行列。”从事多年教育行业的初善创投创始人任敏,见证了众多年轻人创新过程,同样强调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现场嘉宾们以自身经历及感悟,殷切希望帮助到更多拥有发明家科学家梦想的年轻一代。
为鼓励年轻人通过工程和发明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2005年戴森设计大奖正式成立。今年,来自中国赛区的参赛作品高达502份,作品总数在30个参赛国家及地区中名列前茅。其中,冠军作品《CareRare罕见病筛查方案》在国际评选中脱颖而出,跻身国际20强,其团队代表院旺在现场说道,“在我国罕见病患者群体其实并不罕见。我们想要为这些群体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解决他们从生活到后续治疗到学习和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我非常感谢戴森设计大奖能够为像我这样的年轻人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也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加入。”
除了大学生,青少年的科学工程教育亦是戴森关注的重点。戴森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推出的“小小工程师挑战”、“工程解决方案:空气污染”和“设计·创造·测试”三大工程教育资源在今年正式引入中国,旨在培养孩子对科学及发明的兴趣、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以及看待问题的新视角。截至目前,已有将近100万名中国学生受惠于戴森开展的工程教育支持项目。
全方位体验戴森创新理念
此次科技节中,戴森还特别设置了“发明”主题展。现场观众从《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新书展示区开启体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James Dyson 50余年创造和发明事物的故事和不畏失败、勇于创新的理念。正是这样的精神文化,为戴森一系列不可复制的核心科技和创新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戴森也将这些突破性的技术和产品带到展区现场。开创吸尘器新时代的戴森首个无尘袋吸尘器DC01、不断升级的数码马达、气流倍增技术在戴森Supersonic™吹风机的应用等等,都以丰富的科技演示装置、VR等互动设备,生动形象地为现场观众展示,打造了沉浸式观展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历年来戴森设计大奖国内外获奖作品及原型机首次以主题展的形式线下亮相。6件原型机、24件作品集合呈现,覆盖可再生能源、新型材料、医疗等多元领域,其中包括今年中国赛区获奖作品 SHIELD 近岸垃圾收集设备和ThermoWear 智能矫形器。观众在现场能近距离欣赏这些巧妙创意和独到设计,感受年轻一代为推动更美好生活的智慧与力量。
科技发展正在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青年人也持续不断成为科技创新的新生动力。通过本届科技节,戴森将发明家精神和背后的工程师文化更全面地传递给了公众。未来,戴森将继续以创新精神在技术与产品上不断突破,并希望激励更多的年轻人用创造力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共同打造科技美好普惠未来。
以下为问答环节,被访人为戴森工程师马涛:
身为戴森工程师,马涛热衷于寻求工程类问题解决方案并不断改善细节。在8年的工程设计生涯中,熟悉从研发到批量生产的整个产品设计周期。他参与过的项目之一是戴森 Corrale美发直发器。
Q: 戴森工程师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如何理解戴森经常提到的工程师文化?您作为一名戴森工程师,受到了哪些感染?
A: 我们观察生活,试图找到用户日常的痛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发明家精神贯穿于戴森工程师的日常与工作当中,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有更加坚定的信念——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产品。工程师文化是戴森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同詹姆斯·戴森一样,戴森工程师具有不断学习的欲望、踏入未知领域的无畏心态以及永不停息的创造精神。戴森工程师始终以精益求精,永不满足的精神面对失败与挑战,从失败中学习,坚持不懈、从不畏惧,直到实现目标。最重要的是,戴森工程师永远对设计、工程保持热爱。
Q: 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工程师”这一身份的?
A: 詹姆斯·戴森认为,工程师具备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并热衷于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 在他看来,科学家、工程师和年轻人们,是最有能力解决世界难题的人。当设计、工程和科学与无惧未知的胆识和无畏质疑的信念相结合的时候,棘手的问题才能变得迎刃而解。
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创造的冲动、改进事物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是无法改变的,它们总是存在于工程师的心中。戴森亦鼓励工程师无惧失败和冒险,将100%的创造力投入到正在从事的项目中,努力探索和解决不断涌现的新问题。
Q: 作为一个资深的工程师,你如何看待年轻一代工程师的培养?戴森设计大奖的评选的参赛门槛高吗?对选手的参赛作品有无要求?
A: 在戴森创始人兼首席工程师詹姆斯·戴森看来,解决问题是年轻人天生所擅长的事。因此,戴森以激励下一代工程师为使命,重视教育并寄予年轻人厚望。为鼓励下一代工程师和设计人才探索创新,通过工程和科学为当前和未来的问题创造解决方案,戴森从未停止为工程科技教育做出贡献。
旨在嘉奖、鼓励和启发新一代设计工程师而设立的戴森设计大奖,每年都向全球富有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工程及设计专业在校生和新近毕业生发起挑战,邀请他们设计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个问题可以是困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小麻烦,也可以是全球性的重大难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方案需要切实有效并展现巧妙的设计构思。
戴森设计大奖评选时有以下四大评选标准:
首先是原型机。每当我们开发出一个原型,就会对它进行测试鉴定,并在该原型和下一个原型之间做出改进。
第二,作品是否能够“解决问题”。一个出色的戴森设计大赛获奖作品会将问题放在设计的最前沿。我们想看看选手们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是什么,并采用了什么独特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作品是否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历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我们想了解它是如何体现在比赛的设计中。这可以是设计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一切包含在设计内的。
第四,作品是否具备“商业可行性”。这些想法具有成为商业产品的潜力。在这个阶段,许多设计都是以想法、草图和早期原型呈现。但我们需要了解这个想法是否真的会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
Q: 从您的角度来看,您最希望在年轻一代的接力者身上看到什么?
A: 首先,要相信自己具有解决世界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学会观察生活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因为,很多发明和创造它的灵感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其次,不要害怕失败。在工程师生涯中,也许大部分时间并没有享受成功,而是在经历失败。从想法到落地可能会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每一个产品的研发都是经历过几百、甚至上千个原型的迭代,并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看似不可能的问题。最终,才能够成功将一款产品推出在用户面前。在这过程中,这就需要工程师有非凡的毅力,不惧失败,坚持到底。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