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玩一加11一段时间后,我觉得一加终于对未来如何做自家的“王牌”数字系列产品,有了明确的方向。
当然,能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一加在12月17日举办的9周年“向新而生”周年庆活动上,OPPO宣布会为一加OPPO开启“护航计划”,宣布未来3年为一加投入100亿基础上。
当时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强调了一句话:“一加将聚焦性能赛道,为用户带来兼具极致性能和质感设计的产品。”
其实自从2014年,一加第一款产品OnePlus 1诞生以来,最开始就很明确想在自家产品中体现哪类特性的,比如当时的标签是“极客”和“高端”,凭借最原始简洁的系统、别具一格的外观设计,很快就成为手机市场中的“一股清流”。
但时过境迁,当简洁系统已经不再能适应国内手机软件环境,一加的优势不再“明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能够感觉到一加不管是从纵向自家产品线以及横向和其他品牌相比较,都有一种“慌了脚步”的匆促感。
在之前《一加Ace,您是讲究了还是将就了?》和《一加,泯然众人》这两篇文章中不难看出,一加在整个品牌在回归OPPO之后的定位十分茫然,Ace就是这段“时期”产物,也是被用户口诛笔伐最多的一款产品。
回到今天,尤其是在举行“誓师大会”之后,一加真的开始“妥协”市场了吗?
与其说是妥协到不如说适应,一加是在努力适应市场。通过一加11这款产品,我们能感受到一加在这内卷行业中的挣扎和希望蜕变的勇气。
如果产品想要冲击高端,一定不要贴上高端标签,这是大忌。真正的高端产品是从来不会说自己是高端产品,这就比如爱马仕,从来是说自己是“手工艺品”而非“奢侈品”。
过往文章经常是在最后提及外观,但对于一加11来讲,有必要先聊聊外观,因为这是一加数字系列少有的可以把外观做得如此有辨识度的产品。
和其他在“标准款”中只使用“直屏”设计的品牌不一样,一加在11标准款中依旧采用了曲面屏设计。市面上大家对于曲面屏的看法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曲面屏成本要比直屏高不少,而且难度也更大。
举个例子,很多旗舰手机已经搭载了曲面屏,但仍然会出现边框发“绿”情况,这是因为采用了成本较低材质的屏幕所导致,我也仔细观察了一加11曲面屏两侧部分,在较大曲率的前提下,依旧没有出现发暗、偏色现象,可以和边框很好地进行过渡,另外这块正面达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三星OLED柔性显示屏色彩非常细腻,没有三星以往的过于浓艳的表现,配合杜比视界以及10bit以及最高1300nit亮度,对喜欢户外拍照的朋友来讲非常友好。配合LTPO 3.0中根据手指和动画加减速度实现的随动帧数特性以及更快的帧数升频/降频帧数能够在保证流畅体验同时,进一步降低功耗。
一加11这块动态范围显示广、色彩细腻的屏幕确实给我留下了不错印象,而更为惊艳的设计是一加对于设计的进一步思考。
最高级的设计往往是最简约的,虽然这出自时尚圈,但放在11这代机型中也并不谄媚。当然还要结合其设计理念“有目的的设计,具备足够的辨识度,拥有高级的质感,极致打磨的细节”。
这次我拿到的是一瞬青配色,和古玩陶瓷茶杯色彩一致,经过升级的漫反射纹理能够在不同光线下都保持一致的光泽,此外这次镜头模组部分设计也更为和谐,一加10系列为了突出影像而做出的“突兀感”,在一加11上来了一个大转弯。
顶部后壳和镜头模组衔接的不锈钢镜头圈,和在光线下微微转动手机带来的斑驳光影让这台手机的外观充斥着简约和细腻。中间的哈苏标识清晰醒目,配合搭配协调的镜头模组摆放位置,确实要比小米12SU的居中镜头设计更精致,稍微有些抽象的设计语言反而能够突出“辨识度”。
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不对称的镜头设计更有利于握持抓拍,比如我习惯使用食指扣在手机顶部,中指和无名指拖住下方,这样的镜头排列就不会在该握持姿势下挡住超广角镜头。
在配置方面,一加11采用了光圈大小为F2.2的4800万像素150°索尼IMX591为超广角,同时这颗镜头也支持微距拍摄,最近对焦距离为3.5mm。主摄为索尼5000万像素大底 IMX890,支持OIS 光学防抖,另外还新加入了一颗采用IMX709索尼3200万像素的两倍超光感人像镜头,并支持哈苏人像模式。
哈苏和一加合作以来,更多的是算法调教上的优化。但这次一加11有些许不同,其一是增加了13通道多光谱传感器,可以对光线中各种光谱占比进行精确还原,识别超过 25 种光源外,还结合自研纯色检测算法,在识别光源情况下也可以提升白平衡准确度。这就相当于一个“纠正”算法,而新增加的RAW算法,让照片的亮度、噪声信息充分保留,在时域降噪、亮度映射时更加准确。
接下来咱们就通过一组图片看看。
不管是直接选择对应滤镜拍摄,还是切换到5000万像素模式,在拍摄成像后的“计算摄影”调整部分,基本上不会出现的任何画面变化,调整几乎是在按下快门一瞬间完成的,这除了软件优化算法外,离不开对调度影像最为关键的性能释放。
一加11作为OPPO2023年的开年旗舰,搭载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并不奇怪,这代处理器基于Cortex-X3的Kryo超大核,主频达到了3.2GHz,与骁龙8+Gen 1的频率相同,大幅度提升了单线程性能。
由于Cortex A715取消了对32位应用的支持,仅支持64位应用,所以骁龙8Gen2性能核采用了Cortex A715+Cortex A710的组合方式。从官方信息来看能效提升 40%,GPU 性能提升 25%,能效提升45%。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提升,这就和讨论音响声音离不开解码一样,还要看运行内存容量和读取速度,处理器频率高能提升大型游戏处理能力,运行内存读取速度高就能提升软件打开和切换。
最高16GB RAM可以提升多软件打开和切换速度,因此LDDR5X和UFS4.0必不可少,这只是提供了一个“容器”,想要解决安卓运行“顽疾”,还需要从软件底层系统“动刀”。
这次一加也是通过对执行软件动态调整,把内存中纳秒内抓取的数据量扩大的瞬时带宽技术、将串联式内存调度改为所有任务并联式,大幅提升内存回收效率的异步内存技术,以及应用预加载,等都是通过“算法”来提升响应。
对于一款性能旗舰来讲,除了大家都有的高性能处理器、高速读取数据的运存之外,一加11这次还针对具体游戏场景,与Unity这样的知名游戏引擎进行了战略合作,并联合研发了全球首发搭载超帧超画引擎的专业渲染芯片,这在《原神》和《使命召唤》中最直观的体验,远景分辨率会有非常明显提升,玩家能更清楚发现敌人位置。
除了画面提升外,这次一加还和瑞声科技独家定制、联合研发的仿生振感马达,这块体积高达 602立方毫米的X轴线性马达是目前智能手机中最大的,震动效果不言而喻。
我自己也进行了详细体验,震感不在局限于“平面”,而是有了立体感,另外不同震动效果组合搭配带来的感官“刺激性”也更明显,而震动面积的增大,很有一种类似Xbox one游戏手柄的体验。
此外,ColorOS 13 中也内置了独立震动设置界面,对于想全方位体验震动的小伙伴,也可以通过内置短片体验,除了《暗区突围》、《时空猎人3》首发高质量震感外,百度输入法对震动的优化也很好,整体来讲震动优化覆盖面比较广。
除了画面和操作体验有明显升级外,这次一加11在声音表现上也有提升,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全新双环式对磁扬声器,玩游戏时能明显感受到低频更有力度,但我建议还是搭配这次发布的OnePlus Buds Pro 2一起使用,Buds Pro 2有丹拿较为稳重的低频表现和并不妖艳的高频,声场非常广阔并且边际感并不明显,但横/纵层次感不错。
产品是好产品,价格也很有优势,但我还是想来聊聊一加这个品牌。
在去年上半年的时候,OPPO就打算改变一加的产品定位,成为OPPO主攻线下的独立品牌,并且会推出更多的中低端机型,通过数字系列、ACE系列主攻性能赛道,还可以复用OPPO的技术和硬件架构。可以明显感觉到,当时的OPPO还是想保有一加的独立性的,只不过产品定位从旗舰变成了性能。虽然粉丝们一度调侃“不讲究”,但还是勉强能够接受。
如今OPPO宣布开启双品牌时代,一加主要针对线上渠道。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一加彻底被OPPO同质化,成为OPPO的“线上化身”。但如今OPPO的Find X系列无论是在产品上还是在宣传上,都要强于一加的数字系列,如果想要OPPO放弃Find X的线上,为一加铺路,这显然不现实。
根据发布会来看,这次一加11有很多联合定制的部件,比如定制的屏幕IC芯片、联合三星重做的LTPO机制,以一加的出货量和盈利来看,这些技术绝不会只存在于一加这个品牌上,它们都将在Find X系列上复用。
在今天这场发布会上,尽管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在产品定位上,不断的向设计、精致以及高端靠拢,但整场发布会到处都在强调两个字,那就是性能。这款在一加全新战略布局下的第一款产品,发布会一开始就出现了跑分霸榜、安兔兔领跑的字样。
一加的基因不再是“Never Settle”,而是性能,这场发布会也给一加品牌的定位做了全面的改变。
一加11从外观和性能、售价等各方面来说都在当今的市场非常具有竞争力,但在2023年OPPO首要解决的,是如何在大众消费人群面前定义一加这个品牌,以及如何与OPPO自家Find X系旗舰实现非影像的差异化配置,这将直接影响到未来一加品牌的长远发展。
但不管怎样,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加11这款产品中,看到一加所做的“战略改变”,但接下来的路如何去走,OPPO的高管们需要坐下来好好想想了。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