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了,包含了对提升中国汽车市场消费的美好向往,韭菜们看了想流泪。
但当你真的是一名特斯拉信徒,发自肺腑的被这种降价行为感动的时候,就会发出另一种角度的感慨,比如下面这个:
把需求不及预期,被迫降价冲量说得这么的有技术范儿,这么的有内容,这么的有情怀,在下实在是佩服了。这就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如果我们都按照特斯拉式的口吻讲话,那么世界一定更美好。
在去年底刚刚涨价、销量甩出特斯拉几条街的比亚迪会可能会这样说:
- 比亚迪涨价的背后,涵盖了无数技术创新,实质上是独一无二的核心技术和平台化战略的极致发挥:包括不限于e平台3.0、DM技术不断迭代、刀片电池核心能力支持下打造出的从A0级到百万级,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的庞大车海战略……从“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市场规律出发,坚持以需求定价,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号召,促进经济发展,释放消费潜力。2023我们一起迎接销量更高的比亚迪。
宣布2023年车型价格与2022年底的综合补贴价格保持一致、自掏腰包进行保价的小鹏可能也会说:
- 小鹏汽车保价的背后,涵盖了对未来出行探索的愿景追求,实质上是扛住资金压力,确保将用户体验发挥到极致:包括但不限于体验小鹏G9全场景语音2.0、极速充电、不断开放的城市NGP智能辅助驾驶体验……从致力于让用户体验更优质的出行体验角度出发,坚持稳定的市场价格,以实际行动不割新用户韭菜,践行未来出行探索者愿景,2023我们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智能汽车新生活。
虽然大家对特斯拉那套所谓成本定价的公关话术已经耳熟能详,但是随着去年特斯拉那一套降价组合拳下来,明白人已经很清楚,这种洗脑,恐怕特斯拉自己都不信了。
比亚迪涨2000-6000,特斯拉降3万
言归正传,我们认真地讲讲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涨价背后的逻辑。
2022年的最后一天,比亚迪官宣涨价,受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终止影响,从2023年1月1日起,比亚迪王朝、海洋、腾势等相关车型价格上调2000-6000元不等。
新能源汽车补贴终止,意味着一辆插电混合动力车型少了4800元补贴,纯电动车型则少了万元左右的补贴。可以看出比亚迪的涨价幅度相比于补贴退坡,还是保持了克制的。
如果算上此次调价,这也是2022年比亚迪第四次涨价,此前涨价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一影响在2023年还在持续,所以,加上补贴终止,国内汽车品牌包括广汽埃安、长安深蓝等都宣布了涨价。
这种涨价是在成本压力之下的一种常规操作,连年销量突破180万辆的比亚迪也不能完全自我消化。
而1月6日,特斯拉却开启“非理性、大杀四方式野蛮降价模式”。特斯拉中国官宣Model 3起售价22.99万元,下调3.6万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下调2.9万元。达到历史最低,一举冲上热搜,同时新车交付周期也进一步缩短至1-4周,特斯拉还趁着降级的热度宣布了Model S、Model X定价,分别为78.99万元起售、87.99万元起售。
有人说,特斯拉这是杀了3Y给SX助兴,不过倒更像是拿SX上市给3Y降价当幌子,毕竟哪个杀伤力更强,大家一看便知。
据说,2022年12月刚刚提车的特斯拉车主已经在维权的路上。维权大概率依旧没有结果,但特斯拉在中国需求将会继续下降,却很有可能。
特斯拉确实卖不动了
虽然特斯拉不愿意承认,但是特斯拉在中国不愁卖的阶段确实过去了。
特斯拉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131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40%。其中,乘联会预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2年全年交付超过71万辆,其中Model Y交付量超过45万辆,Model 3交付量差不多25万辆。
与此同时,比亚迪去年销量达到186.9万辆,同比增长155%。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不但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同时因为特斯拉交付不达预期,接连降价,以及马斯克分身推特等原因,投资者纷纷调低了特斯拉的预期,有分析师预计,特斯拉2023年的产量不会超过200万辆。也就是说,2023年,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差距很可能会进一步拉大。
特斯拉-降价-挽回销量,比亚迪-涨价-冲刺高销量,这背后也不仅仅是供大于求,降低价格,供不应求,开始涨价的简单市场规律。
特斯拉与比亚迪之间,除了全球新能源销冠之争,更是在中国汽车市场深层次的结构变化中产生了竞争。
首先,占据超过一半份额的中国市场,肯定是特斯拉最难过的细分市场。为了达成2022年140万辆的交付目标,在2022年第三季度过后,刚刚完成全球90.85万辆交付的特斯拉,将拉动销量的希望放在了中国市场。
通过不断降价、保险优惠等方式,不但没有让特斯拉在第四季度的中国市场达到预期,在2022年12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还经历了停产。这对于一直加班加点赶工的上海超级工厂,无疑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是的,特斯拉的订单变少了。
乘联会的这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多以来,特斯拉在中国的交付量虽然上升,但是处于持续波动中。而在2022年6月到达一个转折点,此后比亚迪单月销量一直领先特斯拉。
结合增长率来看,2022年1-11月,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一倍。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远低于翻倍的市场增长,而比亚迪155%的增长幅度,远远超过行业增长。
增长中的特斯拉,增速不及市场增速,丢掉了中国市场份额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时,经济环境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将3.3%的汽车销量增长,与国家统计局的消费数据,2022年1-11月,汽车零售总额增0.3%对比则会发现,过去一年来,中国汽车消费在降级。
那么,汽车消费降级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影响如何呢?
根据乘联会的按级别定为细分市场的数据来看,纯电动市场中,C级市场份额从4.4%提升到了7.4%,A0级、A级则分别从2021年的8.5%、24.4%提升至13.4%、29.2%,市场份额下滑的只有A00级和B级,其中B级从2021年的25.8%下降到23.6%。A00级与特斯拉没有关系,消费降低也没有在A00级市场有所体现。这说明,原本打算买B级电动车的用户被分流到了A0级、A级市场。
虽然从总量来看,B级电动车市场仍然是大幅增长的,但是在这一增长中,还包括极氪001、比亚迪汉EV、比亚迪海豹、问界M5 EV等众多车型的渗透。在20万-30万细分市场,特斯拉已经不是一家独大。
而在10万-20万细分市场,比亚迪则是掌握了绝对话语权。
如果说预算在20万-30万、新能源指标在手的用户,消费降级的话会选择什么?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在2022年,比亚迪承接了从特斯拉细分市场消费降级的那部分用户。
乘联会的数据也显示,从2022年7月开始,比亚迪纯电车型的单月销量,也一直在特斯拉之上,本身也印证了这一点。
2022年在中国市场,无论是同级别车型,还是消费降级的承接,比亚迪抢了特斯拉的订单,都让特斯拉压力山大。
比亚迪涨价,也不完全是因为供不应求
如果说经济周期影响了特斯拉,为什么没有影响到比亚迪?比亚迪涨价,又是不是因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市场经济规律?
相对来说,比亚迪的主要市场在中国,而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又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市场。特斯拉与比亚迪的两种增长,正体现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构性变化的问题。
当然,比亚迪也有自己的压力。虽然比亚迪在各个细分市场充分渗透,在供应链把控上相比其他新能源车企都具有优势,是过去近20年的积累所达到的结果,让蔚小理也为之称赞。但是,当整个行业都无法抵挡原材料成本的压力之时,对于比亚迪来说,在这个阶段,继续牺牲本就不高的利润率,无异于是回到了以价换量的老路。
从单车利润来看,2020年才实现盈利的特斯拉,单车利润已经达到了6.9万元的高度,而比亚迪随着去年一系列涨价和销量拉动,在去年第三季度,单车利润才到达了9400元。所以,降价2万辆,只要保证销量,特斯拉仍然有利润空间,而比亚迪如果降价无异于挥刀自宫。
所以,顶着经济下行、以及原材料成本在短期内还无法回落的阶段,比亚迪必须依靠涨价来平衡成本。
比亚迪涨价会导致增速放缓,市场需求降低吗?这倒未必。
一方面,比亚迪走的是纯电+插电混的混合路线,两个细分市场目前基本保持着各50%的占比,同时依靠比亚迪的纯电平台和插电技术不断迭代,新车型密集推出,几乎开启了车海战术,这种优势在2023年还将发挥作用。
另一方面,在30万以上高端市场,比亚迪的攻势也已经起来,包括腾势、护卫舰等,都避开了特斯拉的细分市场,处于一个新的增量空间,并且没有受到汽车消费降级的打击,这些新的细分车型也同样扛起了比亚迪提升利润率的重任。
当然,也有一个问题,作为第一个创造了180万辆以上新高度的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如何挑战销量与利润的大幅增长,这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都是历史上还没到达的新阶段,比亚迪接下来的这一年注定要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说比亚迪以降价来迎战特斯拉,那无异于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有传言称比亚迪2023年的新目标是400万辆,比亚迪予以否认,但是不排除今年比亚迪仍然渴望高速增长的事实。
后记:
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很多份额不高的品牌,在涨价与降价之间的抉择,对整个行业格局的影响不大。大家不过是跟风,在要利润还是要销量的抉择中牺牲其一,做短期决策,并且在份额不高时,这种波动也是可以承受的。
但是,特斯拉降价其实对很多品牌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包括燃油车市场。这种杀伤力甚至不能够依靠跟风特斯拉降价来解决,今年与特斯拉处于同一细分市场的车型将会尤其难过。
不过眼下特斯拉的弱点就是在主流市场没有新产品,吃的是产品和供应链成本的老本。很多细分市场,比如MPV市场,特斯拉根本没有话语权。虽然特斯拉在玩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全球各工厂的生产效率,但是如果市场需求疲软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就无法显现出最佳效果。
那么,在产品层面的竞争压力还会持续,特斯拉是不是还要继续降价?这又会给市值暴跌的特斯拉带来怎样的挑战?特斯拉的股票还会跌吗?
在新一年的汽车市场,我们可以持续关注。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