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的尾巴,极氪的节奏明显加快了。
6月份下旬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车展上,极氪迅速推出了“极氪订阅”,在内部,他们将它称之为重磅推出新能源出行生态“新物种”——满足用户新能源用车出行需求,进一步丰富极氪的生态服务体系。
7月第一天,又率先发布了交付报告。极氪用标志色橙色的大字写着:6月交付量为10620辆,同比增长146.9%,环比增长22.4%。这是极氪连续5个月同比环比均实现正增长。
作为对比,极氪也同时贴出了2022年月交付量参考。3月份最低1795辆,5月份最高4330辆......把这样的数据放在这里,极氪无非是想表明,经历了去年的快速调整之后,极氪今年早已走上正轨。
而且,这样的成绩还是在今年妖魔化的价格战,原材料和政策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完成的。

然后,极氪又马上进行了一波极氪001权益的大调整。极氪推出产品力限时免费升级包。面向近期下定及下定未排产用户,极氪001全系车型均可免费获得价值6千元的极境蓝外饰;YOU版车型可免费选装价值3.5万元的Z-Sport运动进阶套装;ME版车型可免费选装价值2.8万元的高性能空气悬架套装。简而言之,原价增配,在市场竞争层面,继续夯实“30万元级豪华电动车标杆”。
这样一套组合拳,是极氪标志性地、快速地对市场的反馈。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作为一家脱胎于吉利汽车集团的新造车公司,极氪的产品、速度、效率甚至是组织,都展现着与众不同的气质。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极氪是一家很快的公司。
但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智能科技CEO安聪慧并不这样认为,“你们都说很快,实际上不快”。

作为1996年就加入到吉利控股集团的“老人儿”,安聪慧把这家2021年诞生的年轻公司的历史拉到了更遥远的十几年之前。
吉利2010年收购沃尔沃,除了集团整体全球化的布局,当时的目的是在发展的同时,带动、培育和帮助吉利汽车发展。
“大家也知道,基本上收购的很多项目90%以上是不成功的,那么吉利收购沃尔沃怎么能保证成功呢?不是简单的花钱收购,而是把它已有技术应用在吉利汽车上,这是大家通常的印象。”
最好的合作方式,其实是通过项目合作的方式,让参与到项目的集体都能得到学习。这也是吉利并购公司的想法。
自从2010年收购以后,双方开始探讨合作,而在2010年之前,吉利就曾考虑在欧洲设立研发中心,当时准备设立在英国,就差最后签协议了。后来吉利评估完以后,还是把研发中心设在瑞典——选择了和沃尔沃更近的距离。吉利在2013年成立了欧洲研发中心,而欧洲研发中心的成立,使吉利沃尔沃可以开发CMA架构以及领克的产品。
CMA架构进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其实吉利就在思考,汽车未来的发展和规划,一定是智能电动。2014年极氪更为关键的浩瀚架构研发开始,在2017年有了初步成果。
安聪慧认为,CMA架构,就是通过收购沃尔沃之后才有机会联合开发出来的。吉利从1997年开始进入汽车行业,领克2016年产品才开发出来,这其中,吉利花了将近20年的时间,才把第一个架构完整开发出来,让自己取得成功,也应用到了领克和沃尔沃品牌,产品投向全球市场。“那么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开发浩瀚架构,应该说才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
极氪这个品牌的诞生,实际上,就这样藏在了吉利“集团整合”式的大动作里——是在过去近十几年的经验和整合驱动上得来的,这其中有收购,有项目合作、磨合,以及新项目立项等一系列过程之后,才诞生了最后的品牌。

2021年4月,极氪品牌高调亮相。
极氪旗下的几款产品也爆发出不一样的个性——从产品定义来看,极氪给人的感觉都是剑走偏锋,偏离出所谓的主流市场。极氪001是一款电动猎装车,在猎装并不热门,以及尚未验证的中国市场中,极氪001神奇地成为了几乎每个品牌电动SUV、电动轿跑被对比的竞品,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极氪在产品定义上的魔力。
极氪009,极氪第二款重要产品,又是一款偏离出主流市场的电动MPV。但听说,极氪内部并没有在营销上给这款产品投入特别多的资源,完全靠口传口的传播,支撑了它对高端MPV的冲击,和一定程度上对六座豪华车的错位竞争。
第三款车,极氪X,则是一款瞄准年轻化轻奢主意的小车。6月中旬开始正式交付后,实现了助力极氪重回月销过万的水平。
这三辆针对完全不同的市场,外观尺寸不一和风格迥异的车型,也都来自吉利的浩瀚架构。
安聪慧称,极氪的产品规划理念很简单,把一些旗舰车型的功能、技术应用在每台车上,让它有好的体验、好的功能、好的技术。把这些实现,自然就有市场。
接下来每款车的产品规划逻辑也更重要——出来新一款车型就要成为细分市场标杆,第二款车出来,要保证前一款车型环比增长。如果做不到这点,出的产品越多死的越快。
这一定程度上是在回应很多新势力品牌“推出新品但同时又再背刺老用户”的问题。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则提到了理想,他认为理想是少数可以做到新车不分散旧车销量的厂家之一,值得他们向优秀者学习。
除此之外,是吉利赋予极氪的组织文化。极氪的文化是,谁在一线谁决策。
林金文称,一把手主抓大方向,比如说研发,但是大部分业务基本都是一线团队决策。所以这种组织形式,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很不一样。因此,管理半径更宽。
销售系统做决策,也有三个目标导向。第一要跟交易量有关,第二要跟用户满意度有关,第三要跟经营效益有关。
目前直线对安聪慧汇报的高管已经高达21位,与之对应的是,极氪目前仍然能够对市场、用户做出快速反应。对于安聪慧来说,整个体系力、企业文化、数字化能力都强大,作为管理者,覆盖面才会更广,才能同时推动更多事情。
安聪慧认为,在数十年吉利形成的平台化规模化的基础上,与其他企业竞争的底层逻辑无它,就是形成规模效应:成本能控制,加上销量的增长,形成最终的竞争力。
“坚定地走出这一条路,它并不快。”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