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不客观实验室

小米14 Pro首发体验:光影猎人900、骁龙8Gen3、还有全新的澎湃OS

14 Pro都已经卷成这样了,14 Ultra还不得上天啊?

发布于 2023年10月27日

从小米13系列开始,小米正式的划分开标准版、Pro以及Ultra的用户群:小米13、13 Pro是面对普通用户对年度数字旗舰,而13Ultra则是专门针对摄影爱好者推出的“生产力工具”。

本次发布的小米14系列,则是在13系列定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优化硬件和使用体验。

小米14 依旧是那个叫好又叫座的小尺寸的直屏旗舰,而小米14 Pro则将骁龙8Gen3的旗舰机拉到了一个新的标准,它代表着小米目前软硬件设计的巅峰,也是小米在2021年宣布对标苹果后的年度答卷。

小米14 Pro、13 Pro 图源:LU
小米14 Pro、13 Pro 图源:LU

终于,小米也拥有了家族化设计的影像模组

矩形镜头模组已经成为了小米数字系列中非Ultra机型的家族设计。

14 Pro在巴黎钉纹环绕的镜头模组里塞进了一枚定制1/1.31英寸的光影猎人900传感器,它可以提供比小米13 Pro那枚1英寸更高的画面宽容度。

与这枚传感器搭配的,是小米和徕卡全新设计的Summilux镜头模组,最大光圈f/1.42,是目前为止智能手机中的最大光圈,并且这枚23mm的主摄像头支持了f/1.42-f/4.0 1024档无极可变光圈,还可以通过裁切获得一个46mm的2x光学品质镜头。

小米14 Pro镜头模组 图源:LU
小米14 Pro镜头模组 图源:LU

无极可变光圈是在电影镜头上常见的一个功能,在固定快门速度的情况下,无极可变光圈可以让视频的明暗过渡更加自然,因为它的加入,小米14 Pro的视频拍摄也进化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超广角和长焦方面,小米14 Pro均采用了JN1传感器,在13 Pro上非常受欢迎的75mm浮动长焦在这一代依旧得到了保留,依旧支持10cm~无限远的对焦距离,无论是拍摄静物小品还是人像特写,都非常实用。曾经小米13 Pro是我拍摄产品图时最爱用的设备之一,今年的小米14 Pro将会继承它的衣钵。

在14 Pro这一代,超广角镜头也增加了对微距功能的支持,最近对焦距离为5cm。也就是说小米14 Pro的三摄模组拥有14mm、23mm、46mm、75mm四个焦段,且同时拥有超广角和长焦两枚微距镜头。

图源:小米
图源:小米

在14 Pro上,街拍模式从13 Ultra上得以下放,用户只需要在锁屏模式下快速双击音量下键,既可以在0.8s内启动相机并且拍摄一张照片。街拍模式下的焦段默认为35mm(1.5x),支持超焦距摄影。

我们直接来看样张:

图源:LU
图源:LU

两张照片均采用23mm主摄像头拍摄,可以很明显的看出14 Pro对于光线的压制明显好于13 Pro,13 Pro上的霓虹灯光线已经明显过曝了。

图源:LU
图源:LU

同样在徕卡经典影调下,14 Pro的暗部压的比13 Pro更深,更有“德味儿”,但13 Pro的表现并不能算不好,两者都不错。

图源:LU
图源:LU

这组图片中也能够看到,14 Pro对于灯珠的光线压制要明显的好于13 Pro,但13 Pro在过山车上映出的粉色表现力又好于14 Pro,能够看出这枚1/1.31英寸的光影猎人900在复杂光线下也能够和1英寸的IMX989打的有来有回。

图源:LU
图源:LU

在环球大道的惊叫区,我同时使用14 Pro与13 Pro拍下正在向我冲来的一名僵尸演员,从画面和参数信息上能够看到,14 Pro在判断画面中有人物处于高速移动状态时,能够迅速拉高快门速度,获得一张比较清晰的画面,而13 Pro在这种情况下的反应不够及时。

自从小米12SUltra开始,徕卡影调已经成为小米影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光比的徕卡经典模式让原本普通的照片能够呈现出更加具有故事性的光影效果,而照片上的红色徕卡logo也成为了小米手机的标志。这种机型水印+参数风格的底栏已经逐渐被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学习并采用,成为了手机摄影中的全新记忆点。

史上手感最好的小米手机

小米14 Pro这次破天荒的采用了全等微曲面机身,屏幕的四边和机身背板四角都以相同的曲率向中框弯折。

简单来说,如果移除小米14 pro的后置镜头模组,你闭着眼睛是分不出这个手机的正反面的,这个设计既能带来直屏的视觉感受,又兼顾了曲面屏的顺滑手感,是一款MIX级别的屏幕形态。

图源:LU
图源:LU

去年小米13 Pro由于屏幕R角的不统一,在发售后被不少用户骂丑。而小米14 Pro这一代,屏幕四角曲率终于和四边相同了,经过深度研发的FIAA走线技术也让小米14 Pro呈现出了超窄的屏幕视觉四等宽效果,虽然底部边框要比顶部和侧边略多0.28mm,但肉眼上已经看不太出来了。

小米14 Pro和小米13 Pro屏幕R角对比 图源:LU
小米14 Pro和小米13 Pro屏幕R角对比 图源:LU

此外,在13 Pro上市时吵着E6屏幕不护眼的用户可以放心了。小米14 Pro正面搭载了一块2K分辨率的6.73英寸OLED屏幕,发光材料为国产华星光电C8基材,支持1-120Hz无极可变刷新率,以80nit为分界,分别支持DC、1920HzPWM调光,最高激发亮度来到了3000nit,支持专业原色模式和12bit色深。

图源:LU
图源:LU

小米14 Pro上的另一个“黑科技”,就是全新研发的小米龙晶玻璃。

它借鉴了陶瓷的微观结构,通过在内部生长微小结晶的方式阻断裂纹的扩散,增加了外屏抗跌落性能的同时还能够保证超高的透明度。

小米龙晶玻璃 图源:小米
小米龙晶玻璃 图源:小米

重量方面,8.49mm的厚度配上223g的重量,小米14 Pro依旧可以用“坠手”来形容,我明白稍重一点的手机拿在手里会让人觉得有质感,但是到了夏天的话,它真的对短裤不太友好。

安卓阵营中最极致的硬件表现

在小米14 Pro上,我们第一次见到高通骁龙全新旗舰处理器的性能表现。相较于骁龙8Gen2,骁龙8Gen3在CPU的单核性能上提升了10%,多核提升了25%,GPU方面的综合提升达到了30%。

这一代骁龙8Gen3采用了1+5+2的全新核心架构,采用ARM新一代IP。超大核为一颗3.3GHz的Cortex-X4,5颗大核为3.15GHz的Cortex A720,而小核则为2颗2.27GHz的Cortex A520。

GeekBerch 6的跑分数据上,这枚8Gen3的单核性能为2112分, 多核性能为6522分。作为对比,小米13Ultra上的那枚8Gen2的单核分数为2026,多核分数为5560。

图源:Geekbench 6
图源:Geekbench 6

在安兔兔上,小米14 Pro跑出了1979557的成绩,相信1~2个版本之后突破200W分不是问题。由于小米14全系都搭载了13Ultra上的环形冷泵散热系统,所以在长时间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不容小觑。

图源:安兔兔
图源:安兔兔

小米的这套环形冷泵散热系统向较于传统VC均热板,最大的不同就是采用了单向循环的汽液分离散热结构,有效的避免了传统VC均热板在散热过程中膨胀的汽体与回流的液体对撞造成散热效率下降的问题。

所以我们直接祭出3D Mark的循环测试,可以看到在Wild Life Extreme Stress Test模式下,小米14 Pro跑出了稳定性90.6%的成绩,整个性能变化的曲线十分平滑,这就表明在模拟长时间高负载的游戏环境下,小米14 Pro从头至尾都会有比较均衡的性能表现。

图源:3D Mark
图源:3D Mark

续航方面,小米14 Pro这次内置了一块4880mAh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比13 Pro多了60mAh,依旧采用一枚澎湃G1和两枚澎湃P2组成的双芯电力系统,最高支持120W的有线充电和50W的无线充电。

除了这些硬性配置之外,14 Pro让我体验最深的,其实是小米与清华未来实验室共同研发的1016 Cyber Engine震动马达。

在去年拿到小米13 Pro的时候,我就已经被它细腻的震感惊讶到了,可以说小米13 Pro和一加11是我去年除了iPhone之外体验过的震动反馈最好的手机。到了今年的小米14 Pro上,这种震感又进一步的得到了升级,我希望所有有条件的用户都可以去到当地的小米之家体验一下这种震动反馈,这是在其他手机上很难获得的体验。

总结

在发布会上,雷总表示小米14系列是可以与iPhone15 Pro系列硬刚的产品,从使用过程中我们也明显的感受到搭载了小米澎湃OS系统的14 Pro的确比搭载MIUI 14的13 Ultra在反应速度和性能调度上更加灵活。

拥有了自研系统的小米已经不满足于在Android阵营里做一个满分的好学生,完成雷军心中的「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升级才是小米接下来的重点。

在今天的发布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2020年至2030年的新10年目标:致力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从刚刚过去的这三年来看,这家公司做的还不错。

下一篇文章,我们来详细聊一聊小米澎湃OS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有守门员还进球呢。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