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又拿到一款新的运动相机,我的同事每个都跃跃欲试,我根本没有机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评测,而是将相机“献给了艺术”。那么就先来分享一段同事自己拍摄并制作的行为艺术作品——《下班后,你在哪》
好吧,接着这位同事的作品,我们进入正题。她在操作这款相机时,发现相机本身是可以直接进行剪辑操作的,并且加入了AI渲染效果,也就是说当你拍完一大堆素材后,可以一键生成一个出行集锦,同时还可以将其中部分天空渲染成其他效果。如果我们回归运动相机的本质,在一些运动场景,这就像是随身带了一位运动集锦剪辑师,那么人人都可以是球场的MVP。只要我拿出来影石新出的这台Insta360 Ace Pro,你就会在一天后的朋友圈看到“飞人”。
图注:使用影石Insta360 Ace Pro拍摄 并全部使用AI自动剪辑完成
就在使用AI剪辑功能为朋友量身定做一条新视频时,我手里把玩着这款体积稍大,有一定重量的Insta360 Ace Pro,有个萦绕在我头脑中的关于“运动相机如何发展”的问题,似乎这次终于有了答案。

从今年9月份开始,我们已经陆续测过很多款各种形态的运动相机,身边同事也曾参与过了其中一部分评测,比如:被人在篮球场“霸凌”。在真正作为生产工具后。随之而来的疑问是,为什么那么多公司在这个赛道狂卷,当我们的手机拍照效果越来越好之后,我们真的需要一台运动相机吗?
我认为对于一款运动相机的基本“素养”,是一定要为使用者带来最舒服的拍摄体验,这主要是通过两方面体现的,一方面来自运动相机形态,不追求对于外观的革新,只要易于操作即可;而另一方面来自相机本身的软硬件调校,简洁的操作界面意味着更高效的使用效率,更快速的导出速度则意味减少无用功。
详细来讲,我认为运动相机发展方向一定是“瞻前顾后”的。
“瞻前”意味着它可以为使用者带来多维度拍摄方式,利用机身内的高算力来呈现出白天和夜晚最清楚的面面或者视频效果。“顾后”意味着在面对堆积如山的素材时,可以为不懂剪辑的运动爱好者提供更简单的后期工作,以便自我收藏或者分享。
而影石Insta360 Ace Pro显然是属于我体验过的运动相机中,既“瞻前”又“顾后”的一款适合全年龄段的运动相机,它的拍摄能力毋庸置疑,同时又利用AI技术解决了拍摄素材后期处理繁冗复杂难题。

影石Insta360 Ace Pro从外观来讲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运动相机别无二样,都为方块形形态,而在厚度和重量上相比于目前越来越“轻量化”的设备而言,甚至还要更大更重一些,不过话说回来,对于一款既有翻转屏幕、又在正面搭载第二块屏幕,还采用更大传感器和更高算力处理器以及需要支撑这样运行的大容量电池“既要又要还要”的运动相机而言,我个人觉得额外增加的重量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机身顶部快拍/拍摄按键键延续了影石运动相机设计,而侧边新加入的模式切换和开关二合一按键,在佩戴手套不方便触屏时着实能提升拍摄效率,但比较遗憾的是,“牺牲”了锁屏功能,不过仍然可以通过下拉菜单点击锁屏快捷操作完成锁屏;底部则使用了更牢固的四引脚固定凹槽,需要注意的是,如要继续使用其他配件,就需要影石标配的塑料磁吸快拆转换头。

此外,Ace Pro为了能够让拍摄过程逻辑更顺手且沉浸,加入了在Go3上备受好评的翻转屏设计,只需要按住两侧锁扣就可以掀起。别看这样一个“旋转屏”设计,它解决了单一形态运动相机无法实现的拍摄角度。


比如我在仰视拍摄一些特写镜头,例如这次外拍同事帅气的摩托车,就再也不用趴在地上撅着屁股,而是只要旋转屏幕,借助内部强劲的阻尼固定好角度,搭配多功能折叠脚架自拍杆,就能不弯腰直接拍仰视角;对于我这样的个人视频博主来讲简直福音,在使用常规视角拍摄前方主体后,我就能立马旋转屏幕,切换到露脸画面来一段现场激情解说。


有部分运动相机是通过正面副屏来解决vlog构图问题,但这会带来一个问题,其一是屏幕过小且为正方形,只能聚焦于脸部,旁边场景无法拍到,其二如果距离远一些,就很难看清屏幕,因此这次Ace Pro虽配了副屏,这样在翻转屏幕拍摄时,主屏幕中的电池剩余、拍摄时长、画幅和分辨率这些参数就可以通过这块副屏显示,让主屏显示内容只留有拍摄画面,便于观察周围细节。

显然影石这是在把对取景和画面有干扰的部分降到最低,为的就是能让创作者更聚精会神,对于一款运动相机而言,“成像质量”往往起决定作用,如果多维度拍摄方式决定运动相机使用广度;那么画质往往能决定拍摄的立意深度。
对于多数运动相机而言,就目前镜头规格来看,白天效果都足够出色且大差不差,但对于光线比较暗的环境,多数运动相机会出现无法对焦、画面模糊、被摄物体有严重涂抹感、以及周围场景发虚等状况。
影石Insta360 Ace Pro这次搭载的1/1.3大底传感器、与徕卡研发的高像素镜头以及高性能AI芯片,就是为解决高光下的抑光能力、动态范围以及噪点问题。简而言之,只要在暗光环境下切换到“夜景录像”,不需要任何手动设置,拍摄出来的画面就和白天一样,细节清晰且有足够的通透感。

软件操作部分不用过多撰述,依旧通过左右滑动摄录屏幕切换拍摄模式;下拉进行快速设置;上滑可以直接调节防抖等级、画幅和分辨率帧率;右下角可以直接切换拍摄模式,以这次拍摄骑行场景为例,我建议对于喜欢赛车速度感的朋友,设置为运动广角,这样稍微压缩一些高度换来的是更有纵深感的画面,分辨率设置为4K,根据环境设置为BK1/2骑行即可,另外如果追求高流畅性建议60帧;如果追求高动态HDR色彩,就只能选30帧,但也足以应对绝大多数场景。

此外在系统中这次还加入了“暂停录像&继续录像”功能,在拍摄过程中可以通过触屏暂停再继续拍摄方式,跳过不需要片段,另外也可以通过长按快门来直接取消拍摄片段,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后期剪辑时间。


最后来聊聊我在使用Ace Pro后印象最深刻的AI处理功能。估计很多朋友和我一样,略懂剪辑也有兴趣,但看着自己拍摄的一堆素材就是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对于一些极限运动员玩家来讲,更无从下手,这就是我为什么说Ace Pro“顾后”,影石在这次新发布的Ace系列中,加入了AI高光助手功能,它可以通过AI大模型自动识别摄录片段中最有意思部分,开启方式也非常简单,只需要在日常拍摄时下拉菜单,开启“AI高光助手”,手机在连接相机后就可以在“回忆”收到AI剪辑好的“精彩时刻”,当然我更加青睐于手动选择,之后利用AI来剪辑,从使用体验来看,在选择带有高光时刻小旗子的视频片段后,整个AI识别剪辑过程全部在相机中进行,这要比下载片段到手机;上传片段;云端分析剪辑;下载到手机速度要提升不少,这样机内通过AI来识别高光,手机端APP来完成自动剪辑,把需要高算力的部分交给相机完成,不费手机电量,把最后剪辑工作交给手机,也不用担心无用的拍摄素材“侵占”手机存储空间。


运动相机的未来发展增长点在哪儿?
随着ChatGPT引发AI全民热潮兴起,我们已经看到了不少借助大模型解决工作中的实际例子,比如让大模型汇总文章观点;让大模型制作PPT;让大模型规划旅游路线等,但对于大众用户而言,或许连寻找操作入口都不是一件容易事儿,而这也只能属于部分极客爱好者玩物,同理,一款运动相机,对于绝大多数用户而言,没那么多时间研究一款根本不了解的产品。翻看运动相机的历史,我发现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厂商一直在追求体积更小、快速抓怕和携带方便。直至今日,你依然要在买相机的同时,给自己安排更多的配件,以应对不同的活动场景,运动相机其实已经不单纯服务于运动本身了。
但微妙的地方在于,AI大模型来赋能运动相机后期剪辑功能,把消费者最头疼的挑选剪辑这样的后期流程交给“智能机器”来做,这本身就是懂用户诉求后,为解决大众玩家能更方便的使用运动相机“最后一步”所做出的思考。
图注:使用影石Insta360 Ace Pro拍摄,结合AI剪辑加手动混剪
就像猎人寻找猎物。影石会不断进入毛利不错、市场空间合适的垂类红海市场,发现别人没发现的需求,或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打掉已有头部。”这是影石创始人之前说过的。的确,当手机不再是唯一能够打动我们的拍摄工具,那么手里的运动相机,或许就担任起来了更多手机无可替代的角色。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