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以前的手机造型有多百变。
在那个功能机当道的时代,手机的屏幕还没有现在这么大,娱乐性能也有限,早期的手机大多数都是一个长方形的塑料黑方块,别说女性用户不喜欢,男士用久了都觉得枯燥无味。

在手机逐渐变小、逐渐普及的过程中,手机厂商发现了其“时尚属性”,于是各家都推出了各种“花里胡哨”的产品,也有时尚品牌反过来进军手机行业,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Prada。
2007年3月,Prada首次在英国、法国和意大利推出了初代Prada Phone,售价600欧,这部机器一共卖出了100万台,在07年获得了各大机构的“年度时尚手机”、“最佳时尚外观手机”等头衔。尝到甜头的Prada在次年10月推出了Prada Phone2.0,采用红极一时的侧滑全键盘方案替代了全触控输入方式。

而在iOS和Android改变智能手机格局后,2012年Prada也适时的推出了搭载Android操作系统的Prada Phone3.0,手机背面采用了Prada标志性的Saffiano皮革压纹设计,但因为相对落后的配置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

在这之后智能手机逐渐走向大屏化,并且逐渐的达到了光看正面已经分不出是谁家产品的境地,于是手机厂商只能在手机的背面下功夫,各种玻璃工艺、素皮材质,让自家的产品能够远远的就被人认出来。
而最近有可能成为“时尚单品”的产品,放眼整个机圈,可能就是华为nova 12 Ultra了。

一直以来,非旗舰机和水桶机的产品就一直被“参数党”诟病,毕竟nova 12 Ultra是卖到4500块的手机,可能在配置上不如其他3000元级别的水桶机,而价格上稍微“加一点点”就能够买到Mate60系列了,那这些产品依靠什么去吸引用户呢?
其实不只是华为的nova,OPPO的Reno系列、vivo的S系列在市场上都面临这个问题。这些非顶级旗舰都是用户在线下实际摸到后才能体会出价值的产品,它们相比自家的旗舰最显著的优点有两个:轻薄和质感,综合起来就是一个词——手感。
在摸到nova 12 Ultra之前,我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它搭载的麒麟9000SL的性能表现、究竟是不是5G网络,内存是8G还是12G内存上。毕竟虽然发布会上没说,但自研中端麒麟芯片回归是华为面向市场发出的一个重要信号。
可实际拿到之后,我每天都忍不住把它拿起来盘一盘,nova 12 Ultra无论是正面等深四微曲的屏幕,还是一体化素皮压花的背板设计,都让这台机器的手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手机前后和中框衔接的顺畅程度,是我在其他素皮手机上从未体验过的质感。

华为选择了一个最“不讨巧”的方式,把成本放到了美学上。

nova 12 Ultra它的背板无论从nova logo的设计、一体化素皮压花的背板、镜头模组的超级星耀环+刻字设计,这一切都是对标奢侈品的制造工艺,这些设计是需要实打实的拿在手上去感受的。
但你值不值得为了这个质感去花上大几千块,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因为手机归根结底是一个消耗品,即使有麒麟自研芯片和鸿蒙4的流畅度加持,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做不到和其他时尚单品的生命周期一样长。
随着系统更新和硬件老化,手机注定会变的卡顿越来越严重、续航时间越来越短,那几年之后它的商品价值绝对比不上你用同样价格买的一条皮带、一对儿耳环甚至一条丝巾。
那为什么华为还要这么做?我觉得就是为了形成品牌认知。
在P50 Pro不能使用5G的时候,有人问到余总为什么4G手机要卖到和5G手机一样的价格,我记得当时他回应的大致意思是:不能依靠价格战来抢占市场份额。
所以这次发布会上除了手机本身之外,华为还发布了两款周边——12号配色的斜挎手机包和托特包,随手去小红书和微博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这两款包真的“出圈”了,我一个大男人都想要买一个斜挎的mini包,而这款mini斜挎手机包的热度比nova 12 Ultra本身还高出不少。

能够预见的是,为来华为还会推出更多偏时尚属性的单品,短期内可能依旧会随着相关的3C产品以抽奖、附赠的形式派发给用户,待时机成熟后,不排除华为会将其运营成独立的时尚箱包系列。
说了nova这么多时尚属性,我们回到产品的硬件本身。
nova 12 Ultra与OPPO Reno 11 Pro、vivo S18 Pro一样,都是面向女性用户的轻薄时尚型手机,这些手机的共通性:好看的外观设计、强大的人像模式、够用的性能配置。
我问了不少身边的女性同事,她们觉得很多手机的算法拍完后的照片压根儿就不是自己,大众审美早已不再单纯的追求尖下巴和锥子脸,在“真”的基础上进行美化,才是大多数女生想要的效果。
这次nova12系列为用户带来了XD Portrait华为达芬奇人像引擎,主要从“形、质、光、色”4个维度对人像进行优化。
简单来说,就是不改变用户面部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算法达到精修轮廓、紧致皮肤、祛除瑕疵、构建立体光影的效果。达到你还是你,但只是变得气色更好的效果,而不是简单的磨皮、美白、瘦脸。
镜头配置方面,nova 12 Ultra的硬件与nova 11 Ultra相同,前置依旧6000W的超广角镜头+800W的人像特写镜头,支持0.7x~5x的变焦切换,既可以在旅游时和地标性建筑合影,也能自己完成从半身像到面部特写的场景切换。
后置镜头模组依旧为5000W像素的二代物理可变光圈主摄,支持在F1.4~F4.0间切换,属于传统艺能了。日常记录生活,拍拍人像、宠物、食物都没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nova 12 Ultra的默认主摄等效27mm,并不会像大多数超大底影像旗舰一样为22-24mm,所以在默认的画幅内其实 nova 12 Ultra更加容易构图。

在拉到F4.0后,面对光源nova 12 Ultra依旧可以拍出星芒效果,由于没有物理长焦镜头,数码变焦也仅支持10x,所以nova 12 Ultra的长焦表现自然不如P60 Pro和Mate60 Pro系列,不过和同价位的iPhone15标准版还是可以打的有来有回的。
综合来看的话,其实nova 12 Ultra就是一个在外观设计上做出改变,换了自研麒麟芯片的nova 11 Ultra,镜头模组、昆仑玻璃等主要卖点完全继承,屏幕升级了LTPO和2160Hz高频PWM调光。
而在通讯能力上,nova 12系列加入了鸿蒙智慧通讯功能,搭载了nova史上覆盖能力最强的低频天线,能够保证弱信号地区的通讯能力,而在例如音乐节、高铁站、发布会等网络拥堵环境下也能够优化网络降低时延,无需额外付费的双向北斗卫星消息也能够在无地面信号的环境下保证与外界的正常沟通。
最后让我们简单来聊聊搭载在nova 12系列上的这两块麒麟芯片。
目前得知nova 12标准版和Pro上搭载的是麒麟8000 5G芯片,它的性能与上一代nova 11 Ultra搭载的骁龙778G相当,综合性能约等于Mate60Pro上面的那颗麒麟9000S性能腰斩。
而我们手上拿到的这台nova 12 Ultra搭载的则是麒麟9000 SL芯片,它拥有6核心9线程,在麒麟9000S的基础上屏蔽了一个2.15GHz的泰山中核、一个1.53GHz的小核,超大核由2.62GHz降至2.35GHz,综合性能比麒麟9000S弱20%,与骁龙870的实力相当。

无论如何,麒麟芯片的回归让nova12系列在系统流畅度和网络表现上与nova 11系列拉开了明显的差距,不少用户考虑nova12系列,也都是基于麒麟芯片回归的前提。
在nova 12发售的初期,这两枚处理器应该会遭遇和Mate60 Pro发售初期一样的问题,那就是游戏厂商可能会在贴图等适配上出现Bug。不过相信购买nova12系列的用户应该也不是奔着其游戏性能去的,并且包括腾讯、米哈游在内的多个大厂均已宣布开始启动原生鸿蒙的应用开发,相信届时这些游戏在麒麟+鸿蒙的手机上将会有更好的运行表现。
综合来看,这次nova12系列最想展示的,其实是华为在制造工艺上的进步,无论是在外观设计还是芯片本身。
nova 12 Ultra也绝对不是一款主打“性价比”的中端手机,它展示出了华为想要自家产品成为时尚单品的野心和能力,接下来的时间里,nova要做的就是如何放大自身的品牌价值,改变用户一直以来对该系列的定义。
而在1月中下旬的时间,华为将宣布鸿蒙生态和HarmonyOS NEXT的最新进展,届时我们也会第一时间带来详细的报道,尽请期待。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