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不客观实验室

你只需要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OPPO Find X7

OPPO也“捅破天”啦。

发布于 2024年1月8日

去年3月,OPPO用Find X6系列抛出了“三主摄”这一手机影像概念,让每颗镜头拿出来的素质都可以独当一面。

在Find X6系列爆火之后,不少用户都在期待,新一代Find X就能还能升级什么,所以1月8日,对OPPO来说是个大日子。在今天,OPPO发布了奠定2024年影像基调的Find X7系列,并且跳过了Pro版,只有标准版和Ultra两个系列,我们分开来说。

OPPO Find X7系列 图源:LU 摄
OPPO Find X7系列 图源:LU 摄

“常规升级”的OPPO Find X7

虽然Find X7从命名来看是一款标准版,但其实它已经从各方面超越了Find X6 Pro。

首当其冲的就是全新的背部轮廓设计,OPPO首款手机的“微笑曲线”在Find X7上回归,与镜头Deco形成完美呼应。而模组外观最大的不同,除了采用与机身颜色相同的装饰圈之外,哈苏的经典logo也终于被刻在了镜头装饰圈上,彰显出了Find X7系列的影像底气。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Find X6 Pro的同心寰宇设计在 Find X7系列上也得到了保留(仅限素皮材质版本),相信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OPPO的Find X系列都将会继承这一家族史设计,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认知,这在手机外观同质化非常严重的今天,是十分难得的。

Find X7在镜头方面的采用了一套全新的配置:

LTY-808广角镜头:5000万像素、1/1.4英寸、f/1.6、OIS;

JN1超广角镜头:5000 万像素、1/2.8 英寸、f/2.0、电子防抖;

OV64B潜望长焦镜头:6400万像素、1/2英寸、f/2.6、悬浮棱镜防抖、最近对焦距离25mm。

而与这套新硬件相搭配的,就是OPPO的新一代超光影图像引擎。它总共可以拆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

超清画质算法

这其实是手机摄影比较有趣的一个概念。由于算法的介入,手机在按下快门后是有一定的时延的,虽然在大多数场景下并无大碍,但在抓拍高速运动的场景下,往往这一点点的误差就会让用户错过决定性瞬间。激进一点的话,其实我们从举起手机/相机到按下快门,无论设备响应速度有多快,其实相对于人眼看到的画面都已经“慢了”。我们真正想要拍到的,其实是按下快门时前一帧的画面。

为此,OPPO采用了瞬时双采技术,当用户按下快门时同时截取一个长帧+短帧(大多数厂家只截取长帧),然后通过算法在后台主要处理拍摄前后的短帧画面,从而达到更高的抓拍成片率。能做到这样不仅需要影像算法的升级,还需要借助全新的传感器硬件,但如果从用户的体验感来形容的话,那就是简单的一句:快门瞬时响应无延迟,抓拍出的照片清楚不模糊。

图源:OPPO
图源:OPPO

超光影图像算法

全新的超光影图像算法可以实现更加精准、细腻的区域影调变化。它可以将一张照片分割成不同的小块,通过空间纵深关系和区域曝光对画面中不同的内容分别进行计算,最终带来更加自然、符合人眼看到的光影表现。

另外,OPPO Find X7系列也是Android首款在预览框中支持HDR显示的产品,这让用户在拍摄时对于照片曝光的判断更加准确,更容易在预览时调整画面参数,真正的做到“所见即所得”。

自然色彩算法

在和联发科的共同努力下,Find X7首次为天玑平台带来了全链路P3广色域计算,将较于传统的sRGB色彩和层次都更加丰富。

说完了OPPO Find X7在影像上做出的进步,我们再来实际看看样张。

Find X6 Pro 图源:LU 摄
Find X6 Pro 图源:LU 摄
Find X7 图源:LU 摄
Find X7 图源:LU 摄

这组仙人掌的照片中,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到Find X7在主体的细节和色彩表现上优于Find X6 Pro,画面右侧那根浅色的仙人掌在Find X6 Pro上与后面的其他深绿色虚化程度相同,而Find X7让其很明显的处于中景的位置,和后面的其他仙人掌形成递进关系,前景、中景、远景层次分明,观感更好。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这张照片在拍摄时其实处于暗光环境,整个场景并没有任何人造光源,靠的只有顶部的开孔洒下的自然光线。Find X7不仅反映出了真实的光线环境,还完美的还原出了墙壁的光泽感,座椅的划痕放大画面也没有糊在一起,整张照片并没有无脑的进行拉亮,而超广角镜头由于焦段问题产生的画面边缘畸变在Find X7上也没有出现。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两张照片一张为近距离半身特写,另一张是有前景遮挡的远景。第一张更加注重画质的体现,模特发丝的边缘过渡非常自然,背景树影的光斑效果也非常接近光学镜头拍摄出来的效果。而第二张可以展现出Find X7在树叶较多的环境下分区计算的能力,并没有出现不应该出现的过度锐化、边缘画质紫边的现象。这些效果统统都不需要用户进行手动调整,你只需要按下快门,剩下的交给OPPO。

对硬件调度实现“像素级”控制的潮汐架构

除了影像算法和硬件的升级之外,OPPO还从底层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芯片级性能解决方案——潮汐架构。

顾名思义,就和可变潮汐车道类似,OPPO在本代与联发科进行深度合作,合理规划CPU、GPU等运算单元,更加细致的判断用户的应用场景。传统的方案可以是通过App来对用户的性能需求作出粗略的分配,比如当判断用户在看小说、刷抖音就降低频率,判断用户在玩大型游戏就火力全开。

而潮汐架构可以做的更加详细,比如用户完《原神》的时候,系统能分辨你是在跑图、深渊、还是过场动画,更加实时、细腻的作出算力和储存的控制,实现能效控制的超级精细化。

拥有了潮汐架构的Find X7具有超越iOS的应用启动一致性,即使在后台多任务的情况下也能迅速启动新应用,为用户带来始终如一的稳定体验。

超越Pro级产品的综合配置

OPPO Find X7配备了最高峰值亮度4500nit、1~120Hz LTPO的「超通透钻石屏」,实用2160Hz PWM+类DC调光,全新的ProXDR现实不仅支持照片展示,已经完全适配主流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最高实现6倍亮度提升,接近杜比视界的动态效果。

除此之外,OPPO Find X7搭载天基9300处理器+LPDDR5X+UFS4.0性能铁三角平台,最大拥有16G+1TB存储组合,内置5000mAh电池,100W超级闪充。

双潜四主摄+哈苏大师模式,OPPO Find X系列迎来了自己的首款“Ultra”

相较于“常规升级”的Find X7,这次OPPO并没有按照常理推出Find X7 Pro,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Find系列首款“超大杯”——OPPO Find X7 Ultra,影像配置拉满,力求做到全场景都可以通杀的全天候影像旗舰产品。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拿到Find X7 Ultra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镜头模组比标准版有分量的多。从图片中也能够看到,它的模组突出要远超标准版。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次为了高倍率下的影像表现,OPPO 在Find X7 Ultra里塞入了两枚超大底潜望长焦模组,巧妙的光路设计让全新的6X潜望镜头可以利用3X潜望实现双目景深计算,因此Find X7 Ultra一共拥有了4枚镜头、8个焦段,让用户可以更加灵活的自由构图。

图源:OPPO
图源:OPPO

超广角:LYT600,14mm超广角,1/2英寸、f/2、123度视野;

广角:LYT900,23mm、28mm、35mm、48mm四个焦段可切换、1英寸、f/1.8、OIS;

3x潜望长焦:IMX890,65mm、1/1.56英寸、f/2.6、悬浮棱镜防抖、最近对焦距离25mm;

6x潜望长焦:IMX858,135mm、300mm双焦段、1/2.5英寸、f/4.3、悬浮棱镜防抖、最近对焦距离35mm。

Find X7 Ultra坚定了Find X6系列提出的全主摄概念,不过度追求长焦的望远性能,而是在一定的焦段内提供比其他移动影像设备更具竞争力的画质表现,Find X7 Ultra的厚只是相较于标准版,它在塞下两枚潜望式镜组的前提下,广角也采用1G+7P的全新光学镜组设计,在体积上依旧与Find X6 Pro保持了相同的9.5mm厚度。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这四枚传感器中,LTY900是首发在Find X7 Ultra的全新一英寸大底传感器。IMX989作为首款一英寸传感器,虽然能提供业界最大的传感器面积,但它的本质就是传统卡片机上的一英寸传感器,这让它自身的工作电压非常高,加上Find X6 Pro本身的那枚马里亚纳X也是耗电大户,所以OPPO的影像团队根本不敢为其叠加太多计算功能,即便如此这个组合也让不少用户觉得OPPO Find X6 Pro的续航水平不太理想。

而这么全新的一英寸传感器由22nm制程工艺打造,相较于IMX989拥有更大的光子容量,并且配备了DI ADC技术,首次让一英寸传感器实现了全量运行DCG HDR的能力。

这枚全新的一英寸传感器能够为画面带来非常明亮的视觉感受,但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糖水片,画面色彩富有层次。基于Alpha Matting大模型和AI深度计算的双重加持,Find X7 Ultra的专业哈苏人像模式告别了手机人像模式很常见的“贴图”感,人物和背景不再被算法痕迹明显的切割,而是从焦平面到远方呈现自然渐进的虚化效果。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当然,除了传统构图外,你也可以使用哈苏经点的X-Pen宽幅为画面带来更强的电影感。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3X潜望长焦依旧是Find X6 Pro上的那枚IMX890,参数也几乎完全相同,但得益于全新一代的超光影图像引擎,在65~72mm,我们能够获得色彩更加饱满的画面色彩。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这种不依靠硬件升级、完全通过算法重构的处理方式是非常需要勇气、也要对自己的算法有很大的信心,OPPO基于人脸特征进行逻辑判断,根据三庭和脸型进行更细分化的针对性处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留用户特种,追求原生自然的人像精修效果,通过样张我们可以得知,OPPO的确做到了紧紧依靠算法就迎来的蜕变。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在Find X6 Pro上,6x长焦的画面是依靠3x的光学无损裁切获得的,虽然看下来在大多数场景下的确“够用”,但显然定位Ultra的全新影像旗舰仅仅“够用”是行不通的。于是第二枚长焦,IMX858就被塞到了机身里。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在哈苏XCD镜头群中,XCD 2,8/135是焦距最长的定焦镜头。其实在很多场景下,长焦镜头并不一定需要“怼脸”拍特写,而是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拉近使用者与被摄人的距离。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比如这张照片我与模特之间其实是一个完全无法站立的空腔,但长焦镜头就大幅拉进我们的之间的距离,能够在保留画面空间感的同时获得更加适合的构图效果。

可以说拥有了Find X7 Ultra你就仿佛手持另一台画面经过大幅度升级的索尼黑卡7,在任何焦段、任何环境下都能够找到适合拍摄的距离,完成高质量的成片。

前文在OPPO Find X7中提到的各种针对抓拍、色彩的优化也均适用于Find X7 Ultra,OPPO也在这一代将手机中常常使用的专业模式升级为哈苏大师模式。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该模式通过色彩、动态、模拟真实光学镜头的暗角全维度的标定,让成片与哈苏X2D有着极高的相似度。同时大师模式能够完整的释放Find X7 Ultra的硬件潜力,RAW MAX模式为用户提供了高解析+高画质的RAW格式,最高支持5000W像素、16bit哈苏同阶位色深,13档动态范围的表现,方便专业用户更好的进行后期处理。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捅破天”的硬件潜力

屏幕方面,Find X7 Ultra搭载了X1发光材料独家定制的2K 120Hz LTPO超通透钻石屏,最高动态峰值亮度4500nit,是目前全球亮度最高的2K屏,支持3EM Pulse+1EM Pluse类DC调光与2160Hz高频PWM调光,灵犀触控的的算法升级让Find X7 Ultra湿手触控屏幕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性能配置位高通骁龙8Gen3+LPDDR5X+UFS4.0,在OPPO Find N3上被不少用户眼馋的国秘认证安全芯片也内置在了Find X7 Ultra中。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现在你也可以通过机身侧面的三段式物理按键直接切换至VIP8隐私模式,一键关闭摄像头、麦克风、定位等敏感权限,杜绝恶意应用攻破安卓系统后重新开启敏感权限,相较于飞行模式可以通过硬件阻止恶意应用的侵入,而相较于关机还会让使用者时刻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不错过关键信息。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OPPO Find X7 UltraX7标准版两款素皮配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全新的「松影墨韵」黑色,并且在素皮上选用了中轴对称的中正压缝线设计,与顶部的磨砂AG玻璃相结合,形成“细节丰富、低调专业”的呈现效果。

图源:LU 摄 
图源:LU 摄 

OPPO Find X7 Ultra搭载5000mAh大电池,支持100W有线充电+50W无线充电。

用户最关心的价格方面:

OPPO Find X7共分为12G+256G、16G+256G、16G+512G、16G+1TB四个版本,售价分别为3999元、4299元、4599元和4999元。

OPPO Find X7 Ultra也分为12G+256G、16G+256G、16G+512G、三个版本,售价分别为5999元、6499元和6999元。

最后,OPPO Find X7 Ultra单独有一个支持双向卫星通信的版本,将在三月和大家见面。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不客观实验室」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有守门员还进球呢。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