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三星

三星Galaxy S24:AI的终极形态,就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除了性能和质感,三星这次还带来了什么?

lzh

发布于 2024年1月26日责编 :

一年之前,一个足以改变世界的产品——ChatGPT“横空出世”,这款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基于在预训练阶段所见的模式和统计规律,来生成回答,它让人们认识到,生成式AI已经进化到了可以像真正的人类一样来聊天交流,并完成相应的工作。

在接下来的半年各类生成式AI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出现,不过对于对前沿技术没那么敏感的大多数人而言,它还是一个有门槛且小众的新鲜玩意儿。但当半年前,国产手机品牌也宣布要在未来产品中集成端侧大模型+云端大模型时,作为相关从业者的我着实的感觉到“未来”已来。

但当第一批手机品牌开始公测大模型后,我发现这些大模型大多数只能看作是“询问型机器人”,它们只集中在各家的语音助手中,本质上和下载一个第三方App的区别也不大,可我理想化的手机与大模型的结合场景,应该是将AI分布在系统的方方面面,“分布式”的去调用它的各项功能。

从大模型出现在PPT中,到实际有相对成熟的产品落地,大致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

第一个阶段:起“点”:比如起了个大早的小米和华为,是第一批宣布要在旗舰手机中公测内置大语言模型的,并且都是用内置的语音助手:小艺、小爱同学来抢占先机,这类大模型主要是通过独立对话框输入指令来完成操作,之后通过模型API接口来调动手机中应用,你可以丢给手机助手一份文档,让其帮你整理大纲或润色,或者帮你生成风格化的文案。

第二个阶段:连“线”:利用大模型来提升某一操作效率和准确度,这类模型终于能够“融入”到一些场景中。荣耀最新的MagicOS 8中,通过任意门一拖一拽,之后拖拽的内容就会结合背后的“魔法大模型”来“预测”用户下一步操作,进而在旁边显示应用图标;vivo的文生图以及图片的二次创作,也是基于大模型的功能延伸和发展。

第三个阶段:成“面”,我认为这是手机端侧大模型的完成体,即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智能操作系统,这类AI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嵌入到手机系统中,用户甚至都不知道手机的哪部分功能是调用了给予大模型的AI来实现的。它就像是你的“私人管家”,目前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OPPO,而在18日举行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苗头。

图源:三星 
图源:三星 

在发布会开始,三星移动部门的负责人TM Roh就表示:“这股AI创新力量将会赋予我们每个人创造和探索的能力,推动我们将梦想变为现实。”这也是整场发布会上三星手机最大的亮点,那么内置了Galaxy AI的三星Galaxy S24系列,究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私人助理”吗?

这次不客观实验室提前拿到了“小尺寸旗舰”——三星Galaxy S24,在正式评测之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问题:“未来集成AI大模型中端的设备,到底应该做到多大?”毕竟现在手机的尺寸越来越大了。

我认为,在未来大模型一定是为场景需求提供解决办法的设备,它需要做到非常方便地随拿随用,比较好的例子就是近期特别火的,由TE设计的Rabbit R1,凭借仅有BP机大小的体积和新颖的造型在CES上迅速出圈,这款设备仅有一块2.88英寸屏幕外加一个翻转镜头,拿在手里非常小巧,三星Galaxy S24虽然没有达到Rabbit R1这样袖珍的体积,但作为为数不多的“小屏”手机,在一众板砖旗舰中绝对是一股清流。

图源:lzh 摄
图源:lzh 摄

6.2英寸屏幕大小、仅147.0 x 70.6 x 7.6mm三维尺寸、167g的重量,它比手中的iPhone 15 Pro Max薄足足轻了接近70g,把三星Galaxy S24拿在手里会有一种久违的轻盈感。

而在做工方面丝毫不用担心,三星产品的质感总能让人放心,边框采用了目前“流行”的钛金属材质,边框与iPhone15的设计几乎相同,S23那种与背板结合处“割手”的问题不复存在,同时正面为康宁大猩猩Victus 2,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平时对手机用的比较自信的话,可以直接裸机使用。

图源:lzh 摄
图源:lzh 摄

这一代三星依旧采用了独家定制版的第三代骁龙8移动平台,这款芯片频率更高超大核可达3.4GHz,为了达到最佳散热效果,S24的散热板面积要比上代面积高出1.9倍,能在高散热效率稳态下,为处理器AI算力提供持续稳定保障。

图源:lzh 摄
图源:lzh 摄

高性能处理器是手机流畅运行端侧大模型的“基底”,对体验起到决定作用的。则是凌驾处理器之上的软件系统部分,就像前文中提到的,移动终端发力端侧大模型的第三个阶段,是从第二阶段的专注某个领域中的“线性”发展到为服务整个系统的“面”,如果简单概括“Galaxy AI”,它就是这样服务于整个系统的底层AI软件体系。

需要事先说明的,这次“Galaxy AI”中的各个功能接口都做了本地化适配,不用担心联网问题,在响应速度上,延迟也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目前“Galaxy AI”有且仅有提供的功能基本覆盖了电话、短信、拍照、记录这样最为底层的使用场景。

使用一段时间后,不难看出三星对于手机端侧大模型应用的思考:利用大模型为底层功能赋能。

这与其他手机品牌端侧大模型不尽相同,并不能简单直接地说孰优孰劣,但是底层逻辑就完全不同,三星“Galaxy AI”更多承担了“私人助理”职责,比如我最喜欢的写作助手功能,只要在打字中使用三星键盘打字,就可以把文字输入内容转换为多种使用风格。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这项功能意义在于,如果我恰巧今天心情不好,但又要使用“愉悦”风格,这时候只需要点击输入法顶部左边的小星星,就会弹出风格改写/拼写和语法选项,之后就可以在出现的五种风格外加表情符号中进行快速切换。如果需要输入很长一段文字,但又来不及细看检查,就可以直接调用选拼写和语法选项。

以上场景其实还是有一定使用局限性,比如只适合及时消息回复,而对于多数场景而言,还不算非常“智能”,要想“榨干”Galaxy AI文字极限,在我看来可以通过一套“文字组合拳”功能进行组合,进而提升办公效率。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比如对于我这样有和产品经理对话工作需求的用户,通常在线上访问时需要录音,虽然目前很多软件都有录音直接转文字服务,但大多数都需要单独下载APP导入音频和购买转写时长,而借助Galaxy S24中的转录助手功能,不仅能实时转录成为文字,还能分辨出发言人,之后直接复制粘贴到笔记助手中,就可以直接利用归纳功能进行整理。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图源:三星系统截图

此外在一些大型展会上,访问对象通常都是外国人,如果像平时就需要启动同声传译软件,室内网络信号不佳,很有可能会错过重点造成沟通障碍,而借助端侧的翻译助手,就可以实现类似对讲机的方式进行离线翻译,而从翻译效果来看,也更接近“人话”。

以上这些功能相当于一个“私人助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使用手机的沟通效率,但如果Galaxy AI只局限在如何提升办公效率,那你就太小看大模型了。消费者使用手机不仅局限在文字办公场景,在影像越来越“卷”的今天,使用手机拍摄也是AI一大重要应用场景。

这次三星Galaxy S24标准版上的影像硬件配置中规中矩,后置三摄,分别搭载了12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3倍光学变焦的1000万像素长焦镜头以及支持光学防抖的5000万主摄,不管是硬件配置还是最终成像质量,虽然不能和这些采用超大底的国产旗舰手机来比,但借助Super HDR功能的提前预览,能够“所见即所得”。

从拍摄的一些样张中不难发现,三星样张的整体色彩饱和度并不算高,边缘过渡自然,且在影调上也没有刻意强调冗余的光线,走了一条任何人都觉得不偏不倚的风格,整体比较耐看。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不过话说回来,在回看这次出差拍摄的图片时,发现让同行拍的图片那叫一个“惨不忍赌”,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张有自己人像的照片,构图简直是灾难级别,不仅人像非常小,酒店门口还有别人的行李箱,对于这样“灾难照”,如何来进行修补?

图源:lzh
图源:lzh

如果想要看得舒服些,其实只要把身后行李箱P掉,之后适当放大人像即可。但对于不会修图的普通人来说,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拜托别人又费时费力搭人情,而这时候借助Galaxy AI中的修图,长按人像、放大、点击行李箱、彻底删除一气呵成。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当我出差回来落地北京后,走在廊桥中发现飞机机翼后边映衬的晚霞非常好看,于是立马举起手机抓拍了一张图片,可回家查看时发现飞机稍微有点歪,要像以往调整角度的话,会“裁切”掉一些周围场景,显得不完整。而通过生成式编辑功能,就可以在不裁切边角为前提下,通过“智能填补”来调整到角度。这时你就可以点击编辑照片中旁边的星星图标,一键生成“填补空位”,可以看到整体填补效果还不错,机翼的识别也相当准确。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图源:lzh

从这些AI体验中不难看出,不管是修改文字风格的写作助手,还是提升采访效率的转录助手,再到填补图片空缺的生成式编辑,这些功能虽然乍一看微不足道,但因为有了大模型的赋能,让这些早就存在于手机中的基础编辑功能在使用效率和便捷度上都得到了质的飞跃。

最关键一点就是这些功能没有用被嵌入一个全新的“壳”里,它没有令人摸不着头脑的复杂的界面,也没有免费时长限制,不需要额外充值,只要用户之前有操作手机的经验就能轻易上手,不需要用户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就可以体现出AI最大的价值,而才是手机端侧大模型的意义。

三星Galaxy S24系列正是通过最简单的应用场景,来印证了不需要华丽的APP界面就能让用户感受到智能AI的存在,毕竟之前有位前媒体前辈曾经说过:“科技,就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现在我们也可以说:AI的终极形态,就是让你感受不到它的存在。

手机端侧大模型技术的繁复演化与维护成本,是创新者需攀登的高峰,且大模型安全性的守护,犹似握在手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面指向便捷高效的未来,一面则警示着潜在的风险。

因此,手机大模型的革新之路,探索人性与科技和谐共生的哲理之旅,这需要不断在权衡、突破与坚守中找寻那个微妙而深远的平衡点。

图源:lzh
图源:lzh

不过,在手机端侧大模型百花齐放的今天,我们大可不必这样杞人忧天或过于追求AI真理,马上就要迎来中国人一年最重要的春节了,过年回家的你不妨拿起手机,教教平时嫌修图麻烦的妈妈来使用AI修图功能,让不善于情感表达的爸爸使用写作助手来发一条朋友圈,这才是端侧大模型实际落地的别样风景线。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三星」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三星」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lzh

每天都有新变化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