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业界动态

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环生,别让“便民工程”变成“添堵事件”

shuohang

发布于 2024年10月29日

电动自行车成为更多人短途出行的首选工具,然而伴随而来的则是违规行驶、电池安全、上牌难等多方面问题。近年来,国家在鼓励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大力治理电动自行车行业的诸多乱象。此前,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消防救援局联合发布公告,将加强电动自行车产品准入有关要求及行业规范管理。今年 11 月 1 日,修订后的电动自行车强制性国家标准将正式实施,不符合相关要求的电动自行车不得生产、销售、进口。公告也同时明确提出,要强化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管理。

  电动自行车上牌,相当于给电动自行车「实名认证」,既便于车辆的规范化管理,也便于约束驾驶人违规停放、驾驶等给自身安全和交通安全带来隐患的行为,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全国各地近年来也纷纷加快了电动自行车上牌正规化管理的步伐。但在用户反馈中可以看到,在上牌过程中,由于各地电动自行车市场环境不尽相同,而用户对上牌政策又不甚了解,一不小心就会掉入电动自行车上牌的「套路」中,如乱收费、被刻意引导购买额外保险、鬼秤等乱象环生,白花了冤枉钱还未必办成事,让原本的「便民工程」变成了「添堵事件」。

  今年 9 月,有博主在社交平台上讲述了自己的电动自行车上牌的经历,该博主称,其在线下车行购买电动车时,老板为其提供了不正规发票,导致其无法上牌,找老板补开发票竟被要求加收 200 元费用。而在解决发票问题后,该博主又再度被告知电动自行车超重,建议花钱改装。

  无独有偶,今年 5 月一网友在社交平台中也曾爆出一段电动自行车上牌经历。一台正常购买的电动自行车上牌过秤时却显示超重,该网友不解,将自己的手机取出在该秤上称重时竟显示 1.7Kg。据了解,这是线下门店一种常见套路,通过「鬼秤」测出消费者的电动自行车重量超标,而超标的电动自行车是无法通过检测的,更不能上牌,店家就会以此引导消费者去改装,从而赚取一定的改装费用。

  事实上,这并非某个地方的个案,全国各地因其市场环境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行业乱象,给电动自行车消费平添了不少麻烦。如门店「花式」诱导顾客强制消费,刻意引导购买保险、反光框等不断加价,甚至不买保险就故意拖慢消费者的上牌进度。更严重的是,有的线下门店以「代上牌」之名额外收取几十到几百元不等的「代上牌」费用,有网友就曾爆料自己在线下门店代上牌时被收取的代上牌费竟高达 500 元。种种乱象之下,消费者一不注意就会踩坑。实际上,在正规渠道上牌仅需几十元就可以完成上牌工作,甚至还包括可自行选择邮寄费用。

  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整顿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各地有关部门和企业也就电动自行车上牌正规化难题给出便捷的解决方案。其中,拓展线上渠道成为了不少地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广西、浙江、山东省内多个城市已推出在线申请上牌的入口,用户可全程在线上提交申请、上传资料。通过线上手段延伸触角,为消费者上牌提供便民措施,或许更加有助于解决电动自行车行业上牌乱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解决电动自行车上牌乱象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政策的正确引导之下,也需要企业的通力配合和广大消费者自觉选择正规上牌渠道,避免落入商家的「上牌套路陷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希望行业能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对电动自行车上牌现象进行规范化管理,乱象才有机会得以有效解决。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业界动态」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业界动态」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shuohang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