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不怪朱啸虎“撤退”,具身智能其实已经不存在“天使轮”了

不怪朱啸虎“撤退”,具身智能其实已经不存在“天使轮”了

李京亚 王兆洋

发布于 4月1日

3月28日,一向话题度极高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再次因其言论而引发争论。他在一个对话里说,因“商业化不清晰”,自己正在行业高共识的情况下,批量退出对人形机器人的投资。

这一番话出现在人形机器人新公司巨额融资频发的今天,被形容为“撤退宣言”,在不少人支持其观点的同时,正在积极参与人形机器人创业和投资的人们也立刻回击。正反方开始大辩论。

没有被直接提到的众擎机器人,其CEO赵同阳激烈隔空回应,认为朱啸虎“短视”,“用眼前否定未来”,还认为“他(朱啸虎)是非常成功和精明的商人,但很多创业者不是。”这位创业者相信人形机器人是工业革命级机会,他的公司近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融资金额数亿,资金主要来自中东地区。

朱啸虎的同行,曾在月之暗面争议中与他站在一起的经纬创投张颖,也质疑朱啸虎的言论或损害行业声誉。他称“朱老板别闹”,直言朱的言论可能影响其未来在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

而很快人们发现,被朱啸虎影射到的,他所在机构退出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其实主要只有两家:星海图和松延动力。

他们都对朱的言论作出回应。星海图方面澄清了金沙江创投在投资半年后就已退出,但后续其获高瓴、蚂蚁等机构加码,这家公司强调,行业需包容创新生态。而且,星海图强调,他们根本没有和朱啸虎直接交流过。另一明星公司松延动力则发布机器人视频配文“无惧杂音”,有反驳之意,也暗示会继续推进技术研发。

根据公开资料梳理后,人们又很快发现,金沙江退出的仅是松延动力和星海图的天使轮与A轮,共计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许多人开始批评他在短期获“小利”后,开始过河拆桥。他实际行动造成的影响远小于此番言论产生的争议。

事实上朱啸虎的一句话引发如此大的讨论,还是因为他再次精准命中了行业的情绪点。今天的机器人距离商业化较远,但估值正在变得前所未有的高,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刚刚成立的公司在没有产品的情况下不停刷新彼此估值纪录,频率之快令人咋舌,泡沫正在形成,朱啸虎再次成了对此感到担忧的人们的嘴替。

一天一个破纪录的天价融资,“天使轮”不存在了

在最近讨论相关话题时,星海图的联合创始人许华哲提到的一个观察很有意思,他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融到1亿美金是一个小门槛。

这个轻描淡写说出的金额,其实早已不是人们习惯于理解的早期投资的模样。

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不完全统计,2025年前两个月,中国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融资交易达成27起,规模44.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细分来看,2月份共发生6起亿元级融资事件、11起千万级融资事件以及2起百万级融资事件。此外,还有27起融资事件的具体金额未予披露。根据已公开的数据,如果算上具身智能上下游融资情况,2月国内一级市场累计融资金额在29.6亿元至47亿元之间。这是一笔庞大数字。

而与以往都不同的事,这些拿到巨额融资的公司,很多都是刚刚成立,一出生就咬上了前所未有的金汤匙。

而且看起来这些金汤匙在批量发放。

3月26日,它石智航宣布融资1.2亿美元,而这家公司刚刚成立50天。这是近期高额频发融资的典型代表。蓝驰、启明、联想创投、高瓴创投等机构为其提供资金,同时注入产业资源。

同日,阿米奥机器人完成亿元种子轮融资,安克领投,Z基金(智谱生态基金)和险峰长青跟投。紧接着几天后,3月31日上午,成立刚一年多的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领投方是阿美风险投资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 P7,深度参与的有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靖亚资本、东方富海、华控基金等多家产业资本,老股东则有达晨财智这样的老牌人民币基金。

同样在这几天,刚注册于去年12月17日的原力灵机,也宣布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有君联与启明创投这样的具身智能经典玩家。被朱啸虎形容自己批量退出的松延动力,也在不久前3月17日完成了数亿元融资。这些数亿元的早期动作甚至都显得不够震撼了。

在这些更新的公司以高融资完成初次亮相的同时,去年估值飙升的公司也没停止拿钱。在它石的破纪录融资两天之前,头部初创智元机器人也传出又完成了B轮融资,腾讯领投,龙旗科技、卧龙电气、华发集团和蓝驰跟投。在成立的第二年,外界没怎么看到它的具体产品大规模投产,但已经频繁听到它+轮,+++轮融资的消息。

最新融资后,据称它正在以150亿的估值继续融下一轮。同时,它在最近第一次对外明确了自己的CEO是谁。华为公司原副总裁、计算产品线原总裁邓泰华成为CEO。

在科技行业天使轮融资普遍在数百万至千万元量级,且往往由少数几家公司拿到的情况下,这些广泛而高额的融资显然已经不再是人们理解的那种“天使轮”融资了。它不再是对某个公司某个领域的起始资金支持,而是某种更大赌注的入场券。

FOMO的投资人们想抓住一次洗牌机会

有机器人初创公司融资负责人告诉硅星人,2025年Q1,人形机器人天使轮融资门槛悄然提升至5000万美元以上,具备大模型能力的团队估值溢价或达到3-5倍,一些身处第二梯队美元基金开年已失去了早期机器人明星初创的入场券。

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据硅星人不完全梳理,头部VC如红杉、高瓴创投、启明创投、明势与蓝驰,大厂战投如蚂蚁、腾讯与美团龙珠,产业资本如宁德时代联想,加上几家国资平台和引导基金,共同构成了20余家人形机器人初创的出资方,且头部资本的出镜率越来越高。FA届有统计指,具身赛道前10%的初创吸纳了70%的资金。目前,各家有一定实力的机构和创企都在牌桌之上找到了定位,角力之势渐成。

多名人形机器人初创的创始人及投融资负责人表示,人形赛道的投资人总共分为三类,一类专门看水下项目,2022年时就已存在,以挖掘学院派创业者为主;一类专门投资硬科技,沿着自动驾驶到大模型再投到具身,投资不太受赛道波动影响,这类比例很高;另一类是看到人形机器人起势,才关注度飙升,这类机构越往后越多,有一部分是引导基金。

而随着新晋机器人公司纷纷成立,通过投资“上牌桌”的机会窗口出现,资本结构也随之生变。比如,一年前很少出现在机器人出资方名单上的产业资本,近期频频现身。

洗牌的机会谁都不想错过,于是FOMO情绪再次蔓延。

其实,在去年以银河通用的7亿元天使轮融资为代表的高峰期之后,有不少投资人在年末做出预测,2025年整个人形机器人赛道会进入冷却期,还有投资人认为,“早期基金下注各家人形机器人窗口期或将阶段性结束”。

然后,今天的一切让他们再次傻眼。

“很多一级市场投资人是担心具身热度起的太快,会导致在某个时间点进入低潮,今年的起势情况的确超出预期。”联想创投合伙人王光熙对硅星人分析。这位投资人主导投资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云迹、浙江人形等公司。

外界对人形机器人的信心被激发显然受益于DeepSeek R1的崛起和宇树科技的春晚亮相,但资本的聚集在去年Q3Q4就已发生,比如新贵智平方近两月完成的2轮融资,多为去年就已谈妥的成果。逐际动力创始人张巍则表示,创业初期,只有“明势资本是2022年看到其论文,主动找过来,而现在更多人开始追这个事。”去年年底时张巍观察到,关注机器人的“投资明显变多,一级市场明显变热闹”。这家公司在半年累计完成5亿元A轮系列融资,是智元、宇树之外,头部机构竞逐的另一焦点。

一月至今,一级市场有关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的融资项目合计激增至31起,融资轮次涵盖种子轮到E轮,部分企业三个月内累计融资额已超过5亿元。在这一领域技术商业化没有明显进展的情况之下,去年已经下注这一赛道的VC,没有耐心等待头部项目配得上估值后才行涌入,而是选择开年后就加大筹码。

按照财新引述头部FA光源资本合伙人娄洋的说法,春节后有众多投资人纷纷主动与光源对接(人形)项目,还有一些投资人与企业深入交流了一次,就迅速给出投资意向书(TS),“这充分显示出市场对具身智能的高度关注和强烈投资意愿。”

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周边赛道也开始受益。某软件初创公司创始人称,他们在节后得到美元基金投资人频频拜访,一扫此前美元投资人不看软件的大势。他的公司为人形机器人提供仿真软件,刚刚完成一轮大额融资。

星海图许华哲称,年初融资体感上变融资很多,去年投资人的心态是兴趣投资,而今年心态已经变成FOMO(害怕错过),倾向于迅速达成一致。

一位处在第一梯队的人形创企高管告诉硅星人,节后投资人们都想更早进入到更好企业,并以较低估值进入,因为他们预测往后人形标的估值会即刻上涨,这导致机构们在交易Close方面更为积极,会选择快速结束一轮融资。

巨额融资之后呢?

无论从此轮创业者的背景构成,还是融资的规模相似度,自动驾驶赛道常被业界拿来与如今的人形机器人赛道比肩,但机器人赛道现今的资本密集程度,足以令自己的姐妹赛道咋舌。

当年地平线的天使轮融资是数百万美元,天使轮投前估值1.21亿美元;小马智行的天使轮融资是1500万美元,投前估值只有7000万美元。两相比较,四五年前这些头部自驾公司天使轮吸引的资本青睐明显低于如今的人形,但作为一个早已存在的行业,此前机器人赛道,在前三年的投资整体规模,是远小于自动驾驶的。

一位机器人初创的市场总监告诉硅星人,人形机器人可以用在千行百业之上,但落到每一具体行业,体量远比汽车和出行要小,后者有颇多大型产业机构入场,口袋深厚的财务投资人和国内外主机厂频频现身初创投融资名单,但不常出现在机器人一侧。这些都是正常情况,但目前从行业关注度和政府扶植力度来看,人形机器人影响又远大于自动驾驶。估值错位在人形机器人年后天使轮出现天价时达到高点。

根据朱啸虎的说法,某人形机器人项目在B轮估值3亿美元退出,账面回报率300%,但企业实际年营收仅800万美元,现金流缺口达2700万美元。

朱的说法是对机器人赛道估值体系不稳固的一种现实描述。媒体援引朱啸虎在2024年引用的金沙江内部研究数据:在其统计的23个具身智能项目中,仅14%能证明其技术可带来可量化的成本节约或收入增长,而这一指标在2018-2022年获得10倍退出的硬科技项目中平均达到32%。更严峻的是,这些项目的平均现金消耗速率(Cash Burn Rate)达每月270万美元,但对应年化收入增长率仅为19%——这意味着资本效率比共享单车泡沫时期还要低40%。

但谈及资本效率就要说明不同硬科技赛道对资本截然不同的消耗方式。王光熙认为,硬科技领域资源与资本之间的关系,每条赛道都不一样。芯片消耗工程师人力,大模型公司需要人才和算力,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则主要在于人力和算力,但成本消耗和资本注入并不一定都是线性关系。他称芯片领域因果关系更明显,依靠资本支撑工程师与流片资源,大模型领域则需要依赖资本壁垒撬动其他变量,具身智能领域的泛化能力并未达到量产门槛,本体形态和技术路线也未行收敛,Scaling law(规模化法则)不到,就不能仅靠烧钱解决一切。

也就是说,融到巨额早期资金的公司们,未必清楚怎么花钱。对于他们来说,接下来如何“花钱”反而成了挑战。得到钱的机器人初创们也必须快速在一两年时间内整合足够资源。

此外,在这轮对人形机器人的豪赌押注中,还有一点很不同。在AI的极速发展下,所有人都相信具身智能的未来是确定的。因此在投资和新公司的诞生过程里,它的意义已经不止在于一个两个商业公司,在很多投资逻辑里,它是一个一生仅此一次的机会——在一个全新的未来科技产业里,那个软硬结合的关键融合点。一个牵一发动全身的领域。

这导致今天看起来,具身智能的天使轮已经完全和过往的天使轮不同,它甚至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的融资进程的延续,自动驾驶代表了上一阶段对于软硬件结合的智能的追求,而具身智能把它续上了。同时,它也是与大模型互为表里的赛道,其崛起同步于大模型多模态能力展现之时,拐点出现是在大语言模型解决感知和思考能力的阶段,这条赛道的估值想象空间是以AGI想象空间为载体,于是它其实成为了今天AI太高估值又暂时陷入泥潭,但未来又让所有人焦虑期待时的平替。

高瓴创始合伙人李良认为,最新阶段具身智能的投资趋势是 “软硬协同”,竞争趋势则从 “炫技” 转向 “实用”。“一方面,硬件本体需要更高的性能和性价比,一方面,软件系统要实现高效的环境感知与任务规划,如通过预训练大模型优化机器人的学习效率。”

李良认为国内完备的制造业优势天然适合发展具身这类软硬结合产业,能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提供关键支撑,此外近年AI大模型技术突破,也让机器人从程序化执行向自主决策跃迁成为可能。据他所述,投资要基于对技术发展脉络的研究和产业成熟度做出,目前具身呈现出不同的技术发展方向,但投资人只需根据这些因素找到合适的团队。

所以,在朱啸虎从财务角度批评今天具身智能的泡沫的同时,这个行业的投资动作其实已经不再是过往移动互联网所理解的“天使轮”。

“时间拉长,人形机器人赛道一定能出大公司。”经纬创投张颖在评论朱啸虎的言论时这样说。

这一两个大公司会与过往所有公司的意义都不同,这将继续“引诱”着所有人兴奋而焦虑往前走。而在这些“大公司”出现之前,争吵也还会继续下去。

李京亚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留下,却只想留下你!

取消 发布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