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百度与韩国SM娱乐达成战略合作,获得引进旗下艺人音乐、视频等正版内容授权。与此同时,他们也对自己的音乐播放产品百度音乐进行了改版,百度音乐无线产品负责人解研科告诉PingWest,百度音乐正用数据挖掘和场景匹配,改进在本地听歌的用户体验。
解研科说,对大部分用户而言,在线收听只是一个快速获取和消费音乐途径。而约有8成的用户,是把歌曲下载到本地去收听。而他们的需求是一样的——在合适的时间和场景,遇到对的音乐。所以,他们为此在百度音乐中新增了“智能分类”功能——根据手机的系统时间、用户的运动状态、用户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公共场所,给用户推荐合适的听歌场景,例如睡眠、聚会、户外等。在每个场景下,都对应着相关的本地音乐,和唯一场景动画,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无脑地随机播放。

不过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对用户的本地音乐进行正确的判别和分类,解研科说,用户对不同场景下的音乐需求是有共性的,所以在百度音乐中,他们会利用百度音乐的历史数据进行判断,来对庞杂的曲库进行梳理。通过曲风、节奏、类别这几个维度对音乐做最基础的场景归类,再结合用户的操作行为在每个分类中进行修正。例如,当用户通过播放界面中的“删除”按键去删除一个场景中的某歌曲时,百度音乐就会把这个行为归类到数据库中来调整分类模型。当然,这些用户行为中还包括用户近段时间在线和本地收听的曲目。
除此以外,新版的百度音乐还上线了K歌功能,不过解研科一直强调:“我们和唱吧是不一样的”。
解研科眼里,唱吧聚集了一批唱功尚可的用户,对于它的主流用户而言,唱吧更像是一个秀场。而他们在百度音乐中加入这一功能时,是希望谁都可以来哼两句,作为听音乐之外的补充。同时,他们想让那些“难以启齿”的用户,能借助百度音乐练习音乐。为此,在百度音乐中,可以通过按钮实时切换伴奏和原声,每句歌词都可以导唱,每个段落都能够设置反复练习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唱吧中,有动态的“音准线”来帮助用户修正音准和音调发音。但解研科却认为这个功能没那么必要:因为不同用户的输入设备不同,加上在国内高品质的伴奏资源稀缺,所以“音准线”的匹配精准度并不高,反而可能对用户造成干扰,并让他们太过紧张,把注意力放在“音准线”上。而解研科希望用户在唱歌时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解研科告诉PingWest,在未来,他们有可能加入“降半调”功能,来降低用户唱歌的门槛。

不同于不少用来占坑的产品,百度音乐隶属于百度前向收费业务群组,已经开始在营收方面的探索:涉足线下的演唱会、歌友会等票务市场;直接与艺人、个人电台等合作,绕过中间渠道环节,做音乐的营销推广。比如,百度旗下约有7000多的独立音乐人群体,一些人已经通过百度音乐平台,以发售电子票的形式,组织过小型的线下演艺活动。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