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北京的中关村、或者硅谷沙丘路,在台湾也有一群人正在为台湾的硬件生态的成型做着资本与创意的对接,提供硬件产业链各环节的创业服务,提供海外市场的机会,给创业团队培训、指导和孵化。
在PingWest SYNC 2014台北论坛上,我们就邀请了这样一群嘉宾:黄经尧是国立交通大学产业加速器暨专利开发策略中心主任,其所在地新竹是台湾硬体创业的核心;陈泰谷是富士康旗下三创数位育成中心副总经理;王仁中同时是 TMI (创新工场在台的名字)和 HWTrek的CEO,HWTrek是台湾的硬件开发者社区;林之晨作为Appworks的创始人,做硬件项目的的孵化和投资。
他们围绕“台湾创造的新起点:智能硬件的加速与孵化”话题,展开了圆桌讨论,以下是对话实录:
PunNode创始人徐挺耀 (主持人):在台湾有许多硬件的小团队,也有许多产品上线Kickstarter,介绍下你们都在这个硬件创业中作什么样的角色?
国立交通大学产业加速器暨专利开发策略中心主任黄经尧:交通大学很强的科学区的环境,能够让很多创业者参与进来互动,同时也有政府支持。目前的我们有很多好的项目,但是各自间的连接性不强,接下来,创业园区还要作创业走廊,让不同产业缓解的不同厂商都参与进来。创业团队进来后,能够与他们连接在一起。
Appworks创始人林之晨:Appworks自2010开始成立,已经有4年历史了,每年都会有 20-30个团队进来,毕业170多家团队,今年还有23个物联网相关的团队。除了创业加速器外,我们还是一个投资基金,目前的规模是3.2亿,投资了22家本土的团队,并带动了13-14亿资金投资到这些团队。产生的经济产值为20亿,雇佣的员工为900人。
TMI / HWTrek CEO王仁中:我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台湾创新工场TMI的CEO,负责让创新工场向国际化市场迈进。目前投资服务到的项目只有14个项目,不到一半来自台湾,另外一半是东南亚。然后,我们还发现,硬件创业兴起之后,供应链端没有太大的创新。而HWTrek虚拟加速器,或者称作开发者社区平台,提供各种供应链资源服务对接,现在约有1600个创业者在里面。接着会把更多台湾的好的项目挖掘进来。
三创数位育成中心副总经理陈泰谷:我自己也在创业,我们主要做智能硬件的孵化器,对接软硬件的合作,相当于是500 Startup和YC结合的版本。我们主要为创业者提供商业模型、国际化和生产方面的帮助。
徐挺耀:你们觉得你们最有趣的项目是什么?
黄经尧:我们有一个公司叫Golface,是潘建成董事长投资,非常成功。他们提供的高尔夫教程非常完整,通过多屏幕结合,记录运动轨迹,教你怎么打球,是一个完整的软硬结合的方案。
林之晨:没有哪个项目最有趣,最后都要市场去验证,像我们的Sentri在Kickstarter上验证是成功的。这边还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比如倒车摄影机MasVidia。市面上的摄像机都是120度摄像机,它做的180度无死角。你可以看到后面左右两方向的来车,不需要别人来指挥了;Bill Master智能插座,通过App去控制电源;还有家公司叫iReemo,只要把手机接上电脑,电脑就会变成遥控器;今天演讲的THLight做的是USB Beacon,USB接上去有ibeacon的功能。
这些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都没有电池问题。7、8年前的锂电池到现在都没什么进步,所以你会看到智能手环之类的功能都非常弱,如果不这么弱,手环半天就要充电是没有意义的。功能这么弱,智能手环就跟玩具一样。所以,我们找的项目在市场上没有充电问题。要么可以放很大的电池,要么直接连接USB电源。
王仁中:我们自己内部有个叫TUTU儿童教育玩具,创始人是从HTC出来的,产品本身不是很特别,但真正把这件事做好的没多少人。他们的第二款产品叫DiDi,把iPad放入熊肚子,里面可以实现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游戏之类的。
另外还有一个案子,他们做了平台级应用GoMore,把一个呼吸器放在皮带上,记录你的呼吸状态。我问创始人,你追踪我呼吸干嘛,“你不知道气出丹田吗?”通过应用知道你的呼吸频率,描绘波形,能够反映你的心理状态。
陈泰谷:我知道现在还有人为异地恋情侣开发性爱辅助工具,你知道人一分开就特别想要。还有人做无人机,叫亿航,用App就能操作飞行器。软硬整合后,一些特殊的、专业级的设备能变成私人用的装备。你想滑雪、冲浪,你只需无人机追踪自己拍摄就好。在冲浪板上装GoPro的感觉视角就不一样,在空中拍很酷。我们董事长还很生气指责我为什么用GoPro。
徐挺耀:怎么应对大公司的抄袭或者竞争?
黄经尧 :市场杀得太凶,与其跟大厂竞争,与他们合作也是一种方式。像做一些智能系统,与智能电视有关、智能机器人有关,智能影像有关。这些方便技术做出来,许多大公司都愿意买单,VC也愿意买单,哪怕是一个简单的传感器。你可以把很多东西做出来,台湾有很多公司资金都很雄厚,且硬件创业趋势是往上的。
林之晨:我还是比较谨慎的。你可以从智能手机战局就可以看出,最初是百花齐放的,后来战局就变成几个寡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小米,手机基本是贴着成本卖,赚得是游戏应用的钱。现在智能硬件消费品,价格一般比智能手机要低。当你做这些硬件的时候,开始能够赚一点钱,但你的策略不能只是卖硬件,而是有了流量以后为后面的商业模式想清楚,不管是解决方案的模式、电商的模式,都需要想清楚。
台湾必须要自己的电商体系,不然会被其他产生交叉补贴弄死,像小米手机、亚马逊的Kindle、Google的Chromecast几乎是免费送给你,他们为什么做这些事,是背后有电商和广告商业模式来支撑。如果还是要用卖硬件赚钱,那就死定了。
王仁中:我们从来没有把抄袭当作问题,我们现在对团队有两个要求。智能硬件要带电,被动触发的东西我们不碰。另一个是连网,你后面没有后续服务,不然我们不去辅导。在我看来,应对抄袭的办法就是速度。我们用开发、系统级的流程,帮助创业者在有想法的时候,快速实现,三周出现一个新的产品。只有速度,才能避开竞争。
陈泰谷:抄袭的问题,硬件和软件都会遇到,你要想他们为什么抄袭你的东西。因为你的东西很好抄袭。创业者要清楚你卖得不是硬件,最终还要靠软件赚钱。台湾有个团队叫Flyfit,一个做脚环的硬件,现场有没有在Kickstarter上买过他们地东西。后悔啦吧,现在他们决定把产品“送”出去。他们要用后续的数据分析实现自己的商业价值。只有你知道产品最终要做什么,大公司就算抄,也只能抄到皮毛。
徐挺耀:台湾厂商有什么样的机会?怎么面对来自深圳的竞争?
黄经尧:我是跟过很多厂商,台湾的环境没有那么糟。台湾有相当多的完整产业链,且产业链相对国际化。你进入到产业链,找到的出路更快。
创业者要想的远一点,不要因为公司在这边,就要以此为限。像台湾的优势在生产制造方面,即使我们面对的对手很强大,但它并不是真的要吃掉你的公司,他们也想有新客户。
林之晨:我觉得需要回到策略,你要用你的优势。物联网生态圈,会比未来更复杂,这里面一定有几只庞大的怪兽,也会有一些比较小的物种,他必须是垂直整合的物种。像台湾的Eztable,做中高端餐厅的定位,他在台湾有600家餐厅和他合作,每年有300万消费者到餐厅用餐。接下来,他们要把智能设备放在餐厅里面去,让消费者下单消费的过程更顺畅。这一套应用到大陆是不可能的,因为生活习惯不一样,但是把它带到东南亚是可能的,他们的气候、文化和台湾比较像。所以,很有可能美日中之间,做大国之间的硬件战争,但像台湾就可以做类似国家地区间的互相出口。比如马来西拉、印尼、菲律宾是很可能的,大陆不在乎这块市场,台湾创业者可以避开自己没有资源的劣势。
王仁中:各位要做硬件,你们要不要去深圳,我的回答是Yes,就像做中文互联网服务要去北京一样。但台湾厂商的机会,生命力很强。做品牌你要思考品牌定位,是中端、高端、还是平民?像小米的米4在富士康加工,但会把比较低价位的东西搬到大陆。定位会影响的做法,比如做一些中低价位的硬件,台湾一点优势也没有,如果做产品和服务,台湾这边很好的机会。但这个窗口可能很短。
陈泰谷:台湾最大的工厂富士康很棒。但我也见过深圳加速器的头儿,他们的产业链相当完整,什么料都有,品质很好。我在想台湾有什么优势,比如台湾没有什么狼性,当然,不一定狼性就能成功。
这次我去北京TechCrunch的活动,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徐小平在那边给大家发名片,其中一个人在交换名片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就拿着iPad插在它面前。“哎,徐小平耶”,他们都想要快一点。台湾人理解大陆,四个字简单粗暴,拿到东西,结束就没了。台湾人会在一些比较得体的地方深度交流,这能保证品质。
所以,如果需要很快的迭代的东西,你可能要改变你做事情的方式。但是如果你要做的慢热的东西,需要玩进去的东西,说不定你就会有些优势。但这种做法,付出的成本比较大,这个平衡点需要你自己控制。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