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Card听起来是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但是如果提到名片全能王,可能很多人都曾经安装过:它可以能利用手机自带相机拍摄名片图像,应用会快速扫描并读取名片图像上的所有联系信息,自动判别联系信息的类型,按照手机标准联系人格式存入电话本与名片中心。
听起来是个很接中国用户地气的应用,特别是如果你见识过行业大会上有人按照座次一个不拉地交换名片此类场景的话。而事实上,它在海外也颇受欢迎。它的海外版本,也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CamCard,已经在日本和美国都有了不错的个人用户基础,现在,它打算进军海外的企业市场了。
就在这个月,CamCard在美国发布了自己的企业版本,CamCard Business。它目前已经有了3000个企业用户,并且登陆了诸如Salesforce、Microsoft Dynamics等企业级平台。
CamCard的个人版本主要帮助用户把名片数据整合到手机上来,而企业版本则是想要通过名片,让自己变成一个小型的CRM平台:让有价值的联系信息可以变成公司的资产,员工之间可以共享名片,上级查看下属名片,集中管理企业客户所有信息,并且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员工对于潜在客户的行动。
“我们做这个产品是因为,现在对于很多公司来说,销售人员和客户是单一联系的。有的时候销售人员离职了,客户也就不见了。但是其实名片带来的庞大的客户网络,是公司的资产,我们希望帮助公司更有效地管理这些资产。”CamCard负责海外市场的Louisa告诉PingWest。
也就是说,在企业版本里,销售人员拍下名片后,会共享给团队成员,从而让它从单点联系变成多点联系。此外,作为一个小型的CRM,CamCard也有基本的协作功能,比如权限控制等,它内含上司、员工、管理员等适合企业的多层管理权限,可查看、导出、删除名片信息,还可以追踪员工的客户关系管理情况,比如销售经理就可以在某个客户的名片下,看到负责这个客户的员工对他的拜访和联系跟进,从而实时了解该销售员工的工作进展。另外,为了方便企业信息存档,CamCard的企业版还可以一键导出信息至Salesforce、SugarCRM等CRM系统,或导出为Excel。
现在CamCard已经有了1亿的用户,60%在海外,不过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日本也颇受欢迎,来自日本的用户占了他们用户总数的15%,美国和欧洲分别是12%左右。
Louisa说,他们在海外市场接受程度高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技术。CamCard的创始人镇立新是中科院博士,曾担任摩托罗拉上海实验室负责人,并拥有60多项发明专利,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上尤其如此。
“目前市面上也有其他的免费名片识别软件,但是大多采用的是机器识别,然后上传到云端再进行人工纠正。但Camcard采取的是本地自动识别的方法,基于OCR,可以清楚地逐字识别纸上的内容,支持超过30种语言。此外,我们的引擎也会通过不断的识别来自我学习、提高准确率。”
“如果依靠人工纠正,无论如何也很难规模化,但是我们的OCR技术就更容易应用到不同的语言中。这也是我们在图片识别和处理技术上的强项。”Louisa说,“另外,开发识别一种语言的名片,往往要收集数以万计张名片,研究名片各种编排,力求做到准确识别。我们做这一行很久了,里面的经验也不是可以复制的。”
被上亿名用户扫描过的名片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这将会在Camcard的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Louisa说,他们以后会配合推出云平台,配合自己的数据库和引擎,不仅实现在一秒钟之内进行识别,甚至形成一个强大的商务数据库。
但是谈到在海外的发展,技术是一方面,CamCard也与不少自己的小心得。Louisa告诉我,他们在日本市场尤其受欢迎,在他们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Salesforce大会之前,他们刚刚在日本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媒体见面会。
“我们的所有应用在不同国家里有很多小细节不同。”Louisa说,“日本是细节到底。比如日本很喜欢很细节的操作,喜欢密密麻麻的排版,所以我们的日本版本会多很多功能。另外日本名片也更多样,他们还有竖行排版,平假名片假名汉字等,这在技术上也要特别注意。美国则是简单、简单再简单,蓝色白色的设计,功能和页面都非常简洁。中国的话,就是低价了。”
另外,Louisa透露,很多中国公司在做海外市场时,往往只注重Facebook和Twitter,而忽略了另外一个很有效的平台——Google+。是的,一直被认为是“鬼城”的Google+,是Louisa做产品测试的“秘密基地”。“Google+里面潜伏了很多极客用户。如果你在里面打造好了一个社区,会有很多用户帮你测试产品、提供很好的建议,甚至还能帮上不少忙,比如把字符串本地化等等。”
在企业版本推出后,CamCard打算下更多功夫拓展海外市场,而现在他们已经成为了美国App Store商业付费榜的第四名。其实,做2B市场起家的他们,早就已经实现盈利,收入主要来自厂商的预装,其次是用户付费下载。而且,低调的他们是很多大品牌,比如三星、索尼等厂商背后的OCR技术提供者。
“我们的识别技术不止用到名片上,包括护照、身份证、文档识别等在多家金融、保险行业有应用。”Louisa说,“但是我们还是希望CamCard的企业版摆脱名片扫描单一的工具属性,给用户提供一个基于名片的小型CRM平台。”
题图来自名片全能王官方视频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