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 Uber 和 Airbnb 等公司的大火,带火了一个叫“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的概念。共享经济这个词最早是一位法学教授 Lawrence Lessig 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出来的,后来被媒体广泛使用。
仔细想来,你打 Uber 的时候没有和别人“共享”什么。你和司机的确是在同一辆车里,但对方在为你开车,而你要付钱给他。
美国知名投资机构联合广场投资合伙人 Fred Wilson 曾在2014年年底提出,这些并不是共享经济,而更像是“出租经济(Rental Economy)”。他指出“没有人在分享什么。人们在赚钱,直白而简单。现在的科技让人们租一件东西(即便是实时)变得如此简单,以至于买东西像是10年前的概念。”
但“出租经济”这个说法听起来不够性感,也很难反映 Airbnb、Uber 等公司的本质。我认为,更适合的叫法应该是“随叫经济(On Demand Economy)”,因为这些服务都只需要你发出一个指令,就能随时获取,而且“随时随地,随叫随到”也有很强的移动互联网特点。
在互联网时代,On Demand 这个词被广泛用于视频点播服务。其核心含义就是你要看哪部电影,仅需为这部电影付费,然后马上就可以在线观看。这和 Uber 的服务非常相似,比如要打车的时候打开 Uber,马上就能叫到车。
相比共享经济,随叫经济的概念也更广。国内人们提到的各种带有上门服务特点的O2O服务大多可以归到随叫经济里,比较典型的有叫车、外卖、洗衣、美甲、日常保洁等。
在享受以上这些服务的时候,共享这个词根本不适用,但这些服务的确做到了近似“随叫随到”,并且可以按照你的需求来为你提供服务。而且你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很方便的叫到这些服务。
除了共享经济,一些美国媒体今年也开始用“临时工经济(Gig Economy)”来形容 Uber 和 Airbnb。在某些情况下,Uber 的司机的确像是临时工,他们在开 Uber 之外有其他工作,或者同时做多份兼职。但仍然有很多全职的 Uber 司机,有很多全职在 Airbnb 上出租房子的人。
对于国内的各项O2O服务来说,临时工这个词就更不适用了。国内送外卖、做保洁或者上门为你美甲、按摩的人,基本上都是全职在做。而且“临时工”在国内也有一些不那么好的含义。
不过,既然国内已经有了O2O这个概念,“随叫经济”是否显得多余呢?
并不是这样。O2O(Online to Offline)这个概念真正被人们所知是在2010年8月,在线广告平台 TrailPay 的 CEO Alex Rampell 在 TechCrunch 上撰文特意解释了这个词。当时特指那些网上付费,线下享受服务的商业模式。
有意思的是,这个词在美国并没有火,但在中国却借团购的热潮,成为了创业者、投资人和媒体争相讨论的商业模式。而其原本的定义,也渐渐模糊到了所有生活服务相关的领域。
但现在很多随叫服务也已经不能用O2O来定义,可能用“D2D(Door to Door 门到门)”更合适:从商家大门来到你家门口。但 D2D 的背后,还是随叫经济在起作用。上门服务只是你表面的感知。更何况还有很多生活相关服务的实现方式并不是门到门,但几乎所有都是你通过手机随时下达一个需求指令,服务随之而来。
如果把随叫经济往大了说,电商也可以算是随叫服务的一种,尤其是现在的当日达和部分生鲜电商,已经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叫随到,比你上门去趟超市再回家还方便;如果把随叫经济往小了说,一些微信公众号提供的生活相关服务也是一种随叫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成熟,随叫服务还会越来越多的涌现,并且人们发送需求的方式也不一定是通过手机。各种可穿戴设备和智能硬件,都有可能成为你发送需求的终端。但不变的是,你需要的服务,都可以随叫随到。
题图来自 U.S. News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