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玩

科技创新者的每日必读

打开APP
关闭

华为首次公布影像技术迭代路径

2022年3月29日

品玩3月29日讯,近些年来,手机厂商突破影像技术,在手机摄像上高举高打,一是移动互联网确实驱动了手机摄影的进化,让手机摄影成为了消费者选购手机的必需品,从而驱动了厂商在技术研发投入;另外,华为在影像上创造的成功显而易见,而跟随华为也是一条有路可循的战略逻辑。于是,华为影像的历史,就成为了一部可参考的手机摄影攻关史。

华为影像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实际上,整个华为影像的设计,对于华为影像的战略投入,都是在围绕技术创新、拍摄体验、影像文化三个维度在做。而目前整个领域内的技术创新,主要还是围绕着若干个场景,或者说若干个技术分支,首先就是光学系统,第二是成像技术,第三则是图像处理。

从光学系统上来看,华为影像分为以下几个分支在演进拓展。比如在镜头单元本身的角度来看,华为最早尝试单摄像头镜片的改造,提出自由曲面镜头技术;最早的手机镜片主要材质还是塑料,华为也首次提出了把玻璃镜片引入到了整个的光学系统之中。

而当单摄系统无法满足手机摄影光学本身的需要,华为也开启了单摄到双摄像系统到多摄像系统,甚至到现在的超级影像单元,这样多阶段的演进。

从产品端确实也验证了这种演进,最早从华为P9系列的双摄系统,到华为P30系列的潜望式长焦架构,再到华为P40系列的全时段、全焦段超清影像等。华为P50系列则通过超级双影像单元在光学系统领域实现提升,计算光学是在成像技术上的提升,原色引擎是图像处理算法领域的提升。

一步步的提升,也不光是对硬件架构进行重组:比如通过RYYB超感光传感器、多光谱传感器以及P50 Pocket搭载的超光谱传感器进行光电转换的改进,从滤光片开始到整个像素层,传感器这一端的所有技术融合——在硬件之外,华为对软件构架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将华为影像的整体技术能力跨越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华为看来,所有创新的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要给用户带来愉悦,为用户服务。软件设计一方面包括,场景化的拍摄体验,新功能保证用户在拍摄体验上的即得性和简便性;也包括基于场景大数据和模型的AI算法,场景计算、意图计算、感知计算和情境分析等。体系化的技术积累使华为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不同场景下强大影像能力。

比如华为P10系列采用了精确的3D人脸识别技术,结合内置的深度ISP芯片,在人像拍摄时采集更多精准轮廓信息;华为P30 Pro发布时,华为又在业界首次采用了全新的ToF摄像头,在拍摄时实现画面纵深的测距;华为P40系列则以专业且多层次的感光元件和镜头组合,攻克了更复杂的人像环境;到华为P50系列时,华为已经拥有了10通道超光谱传感器、计算光学、超清图像引擎、原色引擎等先进算力,通过对于色彩的精准捕捉、计算,更加真实地还原了人物的妆容色彩,甚至可以展现出口红不同色号的区别,让华为人像摄影实现了从拍得清到拍得好的进化。

就这样,持续的投入,让华为成功筑起了“捕获真实色彩-光电工程改造-真实还原-后场景化计算处理”的技术路径,一切工序也只在用户按下拍摄按钮的瞬间发生。

当然,一切伟大的影像品牌必须注重影像文化的氛围感。移动影像时代,华为也通过打造新影像发展计划,在人文精神层面发力。

华为曾分享过一个小故事:以前的摄影作品很多都是母亲和孩子互动的合影,而今天越来越多的父亲走到了画面中,父亲跟孩子之间亲密的图像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过去复杂相机时代,一般往往是社会地位偏高的男性,或者说社会地位偏高的精英和权贵,他们才能有机会和有能力去用复杂的相机去拍摄而华为影像的努力让影像技术实现了某种程度的平权

这些有血有肉的故事也给华为移动影像打造了独特的内涵。

取消 发布

下载品玩App,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华为」的新故事

下载品玩App

比99.9%的人更先知道关于「华为」的新故事

iOS版本 Android版本
立即下载
AI阅读助手
以下有两点提示,请您注意:
1. 请避免输入违反公序良俗、不安全或敏感的内容,模型可能无法回答不合适的问题。
2. 我们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大模型问答服务,但无法保证回答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或适用性。在使用本服务时,您需要自行判断并承担风险;
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该功能目前正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对所有用户开放。如果您想快人一步体验产品的新功能,欢迎点击下面的按钮申请参与内测 申请内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