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北京柏悦酒店内,戴尔科技集团以一场主题为“为极致·更极智”的春季发布会,向全球展示了其面向AI时代的全栈技术布局。从AI PC的全民化普及到现代化数据中心的绿色转型,从生态合作到可持续发展,戴尔以多维创新回应行业痛点。
从“多品牌”到“统一品牌”,重构用户选择逻辑
AI PC浪潮下,用户需求正从“功能满足”转向“场景精准匹配”。戴尔科技率先打破传统产品线壁垒,将XPS、Latitude、OptiPlex等子品牌整合为统一的“戴尔(Dell)”“戴尔Pro(Dell Pro)”和“戴尔Pro Max(Dell Pro Max)”三大系列。这一决策背后,是戴尔对用户痛点的深刻洞察。

戴尔科技集团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渠道销售部总经理桃乐姗在媒体问答环节坦言:“过去用户面对繁复的型号命名时,往往陷入选择焦虑。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按需匹配’——性能、场景与价格的平衡。”

新系列以清晰层级划分解决这一矛盾:
- 戴尔系列:定位日常办公与娱乐,主打性价比,例如新发布的戴尔14/16 Plus系列,搭载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续航提升40%,机身减薄14%,成为学生与轻办公人群的首选;
- 戴尔Pro系列:面向企业级专业场景,如金融建模、数据分析等,配备双风扇散热设计与企业级安全协议,确保7×24小时稳定运行;
- 戴尔Pro Max系列:为AI开发者、创意工作者提供极致性能,首搭NVIDIA Blackwell架构GPU,本地算力达1000 TOPS,可支持2000亿参数模型的推理训练。
“这不仅是命名简化,更是从‘产品思维’到‘用户思维’的转变。”戴尔科技大中华区客户端解决方案事业部资深产品市场总监温晓晖(Ben)补充道。Pro Max系列通过模块化设计(如可拆卸GPU扩展坞)和预装NVIDIA AI Enterprise软件,实现了从本地开发到云端部署的无缝衔接,成为开发者“触手可及的AI工作站”。
异构算力+软硬协同,定义AI PC新范式
AI PC竞争已进入“场景精细化”阶段,单纯堆砌硬件参数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戴尔选择了一条“软硬协同、场景适配”的技术路径。
以最新发布的Dell Pro Max笔记本为例,其搭载的第二代酷睿Ultra处理器通过NPU(神经处理单元)与CPU/GPU的异构算力分配,可在低功耗下完成实时语音转写、图像优化等任务,续航提升至21小时;而面对高负载的AI生成任务(如文生视频),NVIDIA GB10超级芯片则释放出1000 TOPS的算力,使设备端运行大模型成为可能。“我们追求的不是参数‘碾压’,而是真实场景下的效率跃升。”温晓晖强调。
多芯片战略则进一步拓宽了用户选择边界:
- 英特尔酷睿Ultra平台:凭借设备端AI加速能力,成为商务人士多任务处理的利器;
- AMD锐龙平台:以多线程性能与高性价比,俘获内容创作者群体;
- 高通骁龙X系列:通过“始终连接”特性与18小时超长续航,重新定义移动办公体验。
“未来,用户甚至可以根据项目需求,在同一产品线中选择不同芯片组合。”工作站资深产品经理汪志军(Amoy)透露,戴尔正与ISV合作伙伴深度优化软件适配,确保异构算力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从“销售网络”到“技术赋能联盟”
“戴尔一半的业务增长来自渠道伙伴,他们不仅是销售触角,更是技术落地的‘毛细血管’。”桃乐姗在谈及渠道策略时表示。面对AI PC的普及浪潮,戴尔推出“2025合作伙伴计划”,通过三大举措重构生态关系:
- 增长激励:针对AI PC、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提供额外返点与营销支持;
- 智能网络:搭建AI工具库与远程运维平台,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技术服务门槛;
- 本地化服务:联合京东等电商平台推出“以旧换新”计划,并在一线城市增设AI体验中心。
在生态开放性上,戴尔同样展现野心。目前,其工作站产品已与Autodesk、Adobe等50余家全球ISV完成AI应用认证,企业用户可一键部署定制化工具。例如,建筑师可通过预装的AI插件,在本地快速生成3D模型渲染图,效率提升70%。“开放的生态,是AI PC从‘能用’到‘好用’的关键。”汪志军表示。
从“环保承诺”到“闭环实践”
“科技企业的责任,是将可持续发展融入产品全生命周期。”桃乐姗以戴尔Pro系列为例,详解绿色实践:
- 模块化设计:USB-C接口采用螺丝固定而非焊接,维修率降低60%,主板更换碳排放减少45%;
- 材料革命:机身使用低排放铝与海洋回收塑料,电池采用无钴配方,2024年可再生材料使用量超9500万磅;
- 循环体系:用户扫描设备二维码即可预约回收,旧设备经翻新后进入二手市场或拆解再生,2030年目标实现“一吨售出,一吨回收”。
这一理念也延伸至企业级市场,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通过高密度设计与液冷技术,能耗降低30%;PowerStore存储系统则利用AI算法优化数据压缩率,减少冗余存储50%。“绿色创新不是成本,而是长期竞争力。”大中华区信息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经理陈洁指出。

AI驱动的全场景生产力工具

本次发布会的新品,均围绕“场景化AI”与“体验升级”展开:
- 戴尔Pro Max DT系列:四大形态(Tower/Slim/Micro/All-in-One)覆盖企业全场景,支持远程集中管理,IT运维效率提升40%;
- 戴尔Pro 24一体机:集成5MP摄像头与触控屏,搭配AI会议助手,可自动生成会议纪要并识别发言者情绪;
- Alienware Area-51系列:以“AW30”极光设计语言致敬30周年,4K QD-OLED屏幕支持240Hz刷新率,为玩家打造“帧率无妥协”的视觉体验;
- PowerEdge R670服务器:基于英特尔至强6处理器,能效比提升30%,助力企业破解算力与电费的双重焦虑。
技术为舟,用户为锚
“技术创新若脱离用户价值,便是无根之木。”戴尔科技集团全球资深副总裁吴冬梅在主论坛演讲中强调。她以AI PC为例,指出戴尔的角色不仅是硬件供应商,更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共谋者”——通过提供从端到云的全栈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缩短从构想到落地的路径。

陈洁则从企业级市场切入,揭示底层逻辑:“现代化数据中心的竞争,本质是灵活性之争。戴尔通过解耦架构与软件定义存储,让客户像搭积木一样重构IT基础设施。”据其透露,某金融客户采用PowerProtect方案后,数据恢复时间从小时级缩短至分钟级,年度运维成本下降25%。
极致与极智的双向奔赴
从消费端到企业端,从硬件革新到生态协同,戴尔科技2025春季发布会勾勒出一幅清晰的AI时代蓝图。无论是桃乐姗强调的“用户思维”,温晓晖阐释的“场景适配”,还是陈洁提出的“灵活架构”,均指向同一内核——以技术之力解耦复杂,以生态之力放大价值。
当算力成为新时代的“水电煤”,戴尔正以全栈创新铺设管道,让每一家企业、每一位用户都能在AI浪潮中找准自己的坐标。这场发布会,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序章。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